尽管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理论肇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最初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实践也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但有关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理论的丰富,尤其是大规模绩效评估实践的开展却是公共管理模式阶段的一大显著特色。可以说,公共管理运动兴起之日,也就是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日益发展普及之时。尽管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理论肇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最初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实践也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但有关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理论的丰富,尤其是大规模绩效评估实践的开展却是公共管理模式阶段的一大显著特色。可以说,公共管理运动兴起之日,也就是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日益发展普及之时。
随着后工业时期的来临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兴起,产生于机器大生产阶段的官僚制模式,不但渐次失去其昔日与辉煌,而且问题丛生,弊端凸显,从而导致管理困难重重,危机四伏。为了摆脱管理困境和治理危机,不得不认真审视管理,反思管理行为和结果,以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创建旨在指导进行良好治理的科学理论。正是在此下,许多国家于上个世纪中后期发起了新公共管理运动。
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后,以英国、美国两国为代表的国家率先进行了以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估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管理实践。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美国在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上推进绩效评估实践活动。1973年,尼克松颁布了《生产率测定方案》,力图使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系统化、规范化、经常化。1974年,福特总统要求成立一个专门机构,对所有部门的主要工作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克林顿时期,成立了由副总统戈尔负责的“国家绩效评审委员会”,专门负责绩效评估的调查和研究,为绩效评估提供技术支持。xx年小布什接任总统后,尽管行政的具体措施花样翻新,但关注的重点依然是绩效。布什曾明确指出,应该是结果导向的,它不由过程而由绩效引导。
作为行政的,英国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最早提出绩效评估的国家。比照美国,英国的绩效评估更广泛、更成熟、更具有延续性。无论是撒切尔,还是布莱尔,在推行以新公共管理为主题的行政活动中,始终关注着绩效评估。以1979年的“雷纳评审”为标志,英国开始绩效评估实践。此后,保守党曾先后通过“部长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新方案”、《改善管理:下一步行动方案》(简称《伊布斯报告》)、“宪章运动”、《竞争以求质量》等措强绩效评估,提高公共部门绩效,改善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1997年布莱尔上台,以布莱尔为首相的工党继承了保守党的方针和基本思,并于1999年出台了《现代化》,提出了未来管理的xx年规划,旨在打造一个更加关注结果、重视顾客、合作与有效的信息时代。这种模式要求,组织绩效评估必须与对公务员个人评估结合起来,必须为社会提供高质量和高回应的公共服务。
在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下,世界诸国纷纷表现出对绩效评估的浓厚兴趣。、、荷兰、丹麦、、挪威、等国家在各自的行动中,都开始实施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估,最终导致了“评估国家”现象的出现,使世界管理模式发展呈现出向“绩效评估”迈进的趋势。
新公共管理时期以英美为代表的国家绩效评估实践,在积累了一些经验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
首先,它是新公共管理运动催生的结果,反过来,它又促进了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成功推进和目标实现。国家当代行政的背景表明,如果没有旨在解决所面临的财政危机、管理危机、信任危机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没有将绩效评估和实践贯穿始终的行政活动,在企业领域倍受青睐的绩效评估观念和技术要想吸引国家执政和公共部门的管理者,并被他们加以引进和实施恐怕尚需时日。正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展,使执政开始重视绩效评估;正是新公共管理知识的产生与发展催生了绩效评估。而行政过程中所注入的诸如责任机制、顾客导向、结果为本等新公共管理均可以借助绩效评估的框架予以具体化和操作化,并通过绩效评估标准来实施检验和衡量。绩效评估通过设立和实施“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评价标准,承继和拓展了新公共管理运动“以顾客为导向”的思想,体现了服务和顾客至上的管理;以降低运行和管理成本,提高效率和满意度,提升公共责任等为目标的绩效评估有利于缓解财政危机和管理危机,进而提升管理能力,改善公共形象,唤回对的信任,重府与的良好信任、合作、互动关系,使摆脱信任危机的困境,最终促使新公共管理运动目标的实现。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