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大学扩招后,毕业生人数年年都在增加。就业人才市场的形势变得愈发激烈起来。不光不少求职者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境,很多在其位者都有着朝不保夕的感觉。位居大洋彼岸的美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下,对求职者的要求存在一些不同的特点。
最近国内许多大单位招聘人才,不管招来是干什么的,一律要求博士学位。连市政管理局招环卫工人,都有众多拥有硕士学位头衔的来应聘。国人认为环卫工人都是硕士了,那其他行业的工作者的素质更差不到哪里去。至于这些硕士生是不是能胜任这个就不去计较,仿佛一个城市里主要做事的人都是高学历,全市一夜之间就进步开化了不少似的。这类思维就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对高学历、学历至上观念的产物。
而美国就业市场是由商品经济规律左右,市场经济社会需要的是用最小的投入得到最高的回报,所以用人单位绝对不会多花钱聘请大学生去做没有高校文凭的人就能胜任的工作,本科生能干的活绝不用硕士。高学历起薪标准肯定比较高,而且学历越高的人跳槽到其他单位的可能性也越大,公司往往会面临花大量精力培养后,最终落得竹篮子打水一场空的境地。科研单位、教学机构变成博士生唯一的去处。而美国高学历者找工作听到的最多的回复是:“你来我们单位真是大材小用(还是另谋高就吧)。(You are overqualified.)”、“你都是博士了,为什么打算到我们这儿来工作?(You are a doctor. What makes you come here?)”。这与国内时行的人才高消费可谓大相径庭。
国内单位招聘喜欢招本科、研究生、博士读的专业是基本一致的学生。他们认为这样的人是从一而终,专业上过硬。有人当年求职时因为本科读的是英语,研究生读的是金融管理,面试时被问及最多的问题是:“你到底算是读英语的还是读金融的?”、“你这样子会不会两个专业都没学好?”跨专业读书本身就是一个很冒险的事情,加上后来在国内求职时所受歧视,一度会让求职者失去信心,质疑起自己当初做的决定,长期在家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在美国这样发达的商业社会,不少家庭条件一般的大学生,会选择先到学费只有本科学院一半左右的社区大学修满部分学分或者毕业后再转入自己心怡的高校。另外美国高校的各学科设置相对合理,相互之间有互通的成分,跨专业攻读更高一级的学位也会被认为是在丰富自己的教育背景。所以在美国,如果有看到著名大医院拥有硕士学位的外科医生其本科毕业于某不知名社区大学的计算机专业也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中美大学都有就业指导中心,和网络也成为两国求职者的得力助手。一份制作精细的简历在任何地方都是必须的。我们常说美国人不讲人情,确实是这样的吗?这实际上是一个。美国人在工作中不徇私情,很有职业操守,但日常生活的交流与交际也是美国人十分重视的,平时结识各行各业的朋友,关系网撒得越开,信息收集到的就越多,工作机会很容易就出现在其中。全世界人民找工作都喜欢关系,因为人的本性就是内心会陌生人,喜欢和自己熟悉的人打交道。根据统计,通过人际网络而找到工作的在美国占的比例最高。但是,中美通过关系找工作的差别在于:求职者自身能力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达不到工作所需要求,关系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国内看重的是推荐人的面子和地位,推荐人的身份高低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被录用的可能性大小。求职者的能力是否能满足工作需求,反而变得都不重要了。所以美国人所谓靠“关系”跟中国人拼“亲爹”、“干爹”是不同的。在美国就算你爸是总统,他要推荐也必须是做子女的能胜任的职位,工作做不好一样被,否则其他雇员就可以到劳工部按法律法规投诉,在美国老爸名气越大,孩子做事越要谨慎。
美国人找工作说的“人脉”主要是指可以得知各种招聘面试机会的渠道多,能否胜任招聘的工作还得靠自身过硬的教育背景、合适的经验、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独特的人格魅力等。此外还有一点:美国人特别看重校友关系,那些已经就业的“前辈学长”都很乐意为后辈提供实习机会,向自己公司推荐校友,或者告知空缺职位的信息等。常常一些大公司几乎成了某个大学的“毕业生俱乐部”。知名校友的推荐能够在师弟师妹的应聘中发挥很大的作用。此外,在美国教授的推荐信也常重要的,因为教授等于用个人信誉来推荐人有能力胜任此工作。在一个岗位候选人实力平均的情况下,有幸取得名教授赏识而得到推荐的学生有绝对的优势。
应聘者的实践经历是美国用人单位特别看重的一个方面。美国大学生没有中国学生中流传的“第一份工作定终身”和“男怕入错行”的说法,他们不会放弃任何一个获得锻炼的机会,希望丰富自己的经历,为以后事业发展拓宽空间。美国每天有接近三分之一的人在奔走,寻求更好的工作机会。对每份工作都不怎么挑剔是因为这些经验经历有可能是今后迈入一流跨国公司的敲门砖。还有大量的美国学生不亦乐乎到偏远地区“下基层”,到农村去种地、挤奶,拿远低于美国最低工资线的实习费,把农民工作从头到尾学了一遍。他们希望通过在农村工作的经验,了解转基因食品的利弊,加深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这些经历对他们未来走进商学院或院开始硕士、博士学位深造时会有很大的帮助。反观国内有的大学毕业生眼高手低,非大城市的大单位、大企业不进,非稳定的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务不要,这就是在求职过程中不能适时地进行定位和调整,造成实践缺乏,无法有效的提高沟通、动手、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反观美国的大学毕业生更会去适应变化来应对生活挑战,懂得安排好事业和生活是自己的责任,对在哪里起步无所谓。他们对工作经验的看法值得中国学生借鉴。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