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田成功,1980年5月出生于市昌乐县营丘镇李家官庄村一个农民家庭,1998年高中毕业后入伍,在解放军驻洛阳某部服现役。2000年8月,他考上了第二炮兵青州士官学校,2002年7月毕业。2003年,他考入中国大律系,成为该校历史上也是解放军历史上首位士官研究生。在部队服役期间,他在技术和论文发表方面两次荣立三等功。2006年底,田成功主动放弃部队和安置的优厚待遇,光荣退出现役并投身于创业大潮中。
10年来,田成功迷恋哲学不辍,他的事迹曾多次被《火箭兵报》和《解放军报》报道,他的多篇论文被收入《中国新时期人文科学优秀精选》,2006年3月《浅析1+3信息综合作战的构想》在中国新时期优秀评选中获得一等,4月,他被聘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人文科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9月,他的《构建国家信息攻防体系》获首届中国人文社会创新一等。2007年7月,他的《哲学的追求》论文成为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的优秀论文,12月,获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特等。2007年7月,他成为中国自然辩证会会员。
近日,田成功的论文《哲学的追求》经国际哲合会国际项目委员会审查通过,他应邀于今年8月去韩国出席首次在亚洲举行的第22届世界哲学大会,将登上哲学最高进行精彩。
从小同书籍结缘长大与哲学相伴
田成功上初中时,他最经常去的地方就是书店,文学、天文、、经济、科学、哲学都不错过。在读《钢铁是怎样的》时,他犹如身临其境:有鸟,便听到了鸟鸣;有花,便闻到了花香;战斗打响,便听见了冲锋号响。读一本好书,他就感觉好像在与一位的人谈话。当徜徉于唐诗宋词里时,他会觉得正在和李白、苏轼对酒当歌;当漫步于长篇小说里时,他会觉得是坐在托尔斯泰、巴尔扎克面前听他们诉说;当步入哲学时,他会觉得是在听康德、黑格尔的;当阅读物理科学书籍时,他会听到原子们的对话。他说,爱读书的人生活必定是丰富的,而他有时仅仅为了一句话就买一本书,因为一本书的价值也许就在一句话。
田成功从小就有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遇到什么问题非得弄明白不可。高中时看毛《实践论》“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就是”这句话,虽然当时他对哲学是什么都不了解,但这句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话吸引了他,使他越来越爱思考。他说,就是这句话让他开始渐渐迷恋起哲学来,使他了追求研究哲学的道。
1997年交学费,都是家里东凑西借来的。家里没有钱支持他去研究哲学。有一次,他在书店里看到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的一本哲学启蒙书《苏菲的世界》,初对哲学感兴趣的他十分想买,但是40多元的书钱对他来说无疑是难以支付的。和母亲说了很多次,母亲也只是两眼含泪,半天不开口,姐姐在一旁说:“化肥钱还没有攒够呢,哪来的钱买书?”那时,正值秋种,他对母亲说:“我把1亩地给翻完,你给我50元钱吧。”等翻完了地,他脸上的汗水沾满了泥巴,满手磨起了血泡。看到这情景,母亲也心疼了,但是翻遍了所有的衣兜,只有35.9元钱。最后,他又想办法凑了一点,才买下了这本书。家里经济状况不好,他不再忍心问家里要钱,也不再忍心看母亲为难的眼神,但是,酷爱读书的他受不了没钱读书的日子,于是他就买废来读,有一次买了20多公斤。时常也靠卖蔬菜挣来的10几元钱,骑上自行车到书店买一本书。天热感觉不到热,天冷也感觉不到冷,因为有书读,因为有梦追。每当看到书店里满目的书籍,他就想起母亲用化肥钱给他买的书,想起母亲辛勤在田间劳作的背影,他就自己,一定要努力,一定要在哲学上有所建树,这样才不会枉费母亲的一番心血。
投身军营建功业迷恋哲学苦钻研
因为家里爷爷和叔叔都有当兵的经历,田成功从小向往军营生活、军队英雄。1998年高中毕业后,他到了部队。在部队里,他先后从事过维修员、警卫、新闻报道员、光缆通信工、班长文书、思想理论管理等。
刚入伍时,喜好写作的他希望能干文书工作,但是部队领导安排他当了一名线员。他二话没说,愉快地接受了这份工作。一个月后,他的线技术在全连名列第一。2000年8月,经过一番努力,田成功考取了青州士官学校光端专业,同时又报考高等教育,学习计算机和传输业务,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计算机中级等级证书。学习结束回部队后,他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就解决了新设备安装中的3个技术难题。
紧张的军营生活并没有减弱他对哲学的追求,军队大熔炉更加激起了他的斗志和,对哲学的追求也愈加和。入伍第一年,他的津贴才45元,除去20元给母亲,和必买的生活用品,其它节余都用于买书。让他至今刻骨铭心的一幕是,有一次踏入营房门口时,四五个战友正在看他的军校入学通知书,而自己手里却提着刚从地摊上买来的哲学书籍。看看手中的书,他所拥有的只有自己心目中的哲学梦。为了能买本书看,有时候走在街上,他都舍不得买个包子吃。打扫卫生,擦玻璃用后的,也总是捡回来再读,好的文章和好的句子写在笔记本上,在心。
随着对哲学的进一步了解和研究,他感觉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此时就需要一个更好的研究平台让他深造,让他掌握更多的知识。在青州士官学校里,他开始了系统的哲学研究,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他经常向哲学教员请教问题,也经常到学校图书馆借书、摘抄笔记。休息日,战友们休闲打扑克、聊天,他却在阅读哲学书籍。有一段时间,他还误以为自己心理有问题,就去找心理教员谈心。教员对他说:“你没有心理问题,不要把时间浪费掉,在校一分钟,学习六十秒。”就这样,原来不是很理想的功课不但没落下,成绩反而都不错。在军校里的2001年下半年,苦思已久的他在教官的指导下,着手写了一篇论文《哲学的追求―――公设的提出》。当时学习任务和训练任务都很繁重,而且他们正在协助拍摄电视剧《罗荣桓元帅》,时间非常紧张,他只好从睡觉、休息、吃饭的时间里挤时间写作。在寝室里坐着马扎,把床铺当成桌子,他开始把自己的构思一点点地写下来。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他终于将初稿完成。但是,此时的论文并不完善,他常常去图书馆查资料、请教老师,力争把论文修改的日臻完善。第二年,他把这篇论文寄给南京学院哲学系,得到了系主任何怀远的亲笔回信,信里这样写到:浅读后十分高兴,让我的是一个年轻人对哲学问题思考的执著。你提出的公设,我个人认为都是有意义的问题,尤其是第一条公设更具冲击性,也是当代哲学中的新提问方式。我也如实告诉你,你的设想很大胆,但论述还不够严密,因而力还有些欠缺。但无论如何,仍然是难能可贵的。非常希望你能继续思考,扩大阅读面。只要你继续下去,一定能在哲学上作出原创性的成就来。这公设―――“及根源于物质而统一于”、“及因势而动”、“及皆为数”,开创了数字化哲学研究的新方向。
2003年,经过刻苦自学,他考上了中国大律系在职研究生,3年后以全优成绩获得毕业证书,成为该校和解放军历史上首位士官研究生,他的论文《与的较量》也被收录进《蛹思-来自中国大学的报告(第1辑)》里。
2004年8月初,他利用探亲假的时间,报名去参加了主题为“传统与现代,东方与,科技与人文的统一”的首届中国哲学大会,并且做了题为“与的较量”的。会议的4天时间里,他没有钱住宿,只好与深圳和山西的两名会友住在一起,睡在地板上,他却觉得很踏实。在哲学前沿问题高级研讨班上,面对众多倾慕已久的著名学者,他有些紧张,但还是勇敢地发言。会后,有人专门找到他谈哲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江怡研究员亲笔写下“勤于思考”四个字送给他,他们从住的饭店到社科礼堂,一谈笑交流,江怡说:“论文价值不在于发表,发表的再多也仅仅是发表。关键是有价值,并认识到这种价值而追求。”和其他会员的交流让他受益匪浅,老前辈们的支持和鼓励,也成为他进一步奋斗的动力。田成功说,如果对哲学感兴趣是一种冲动,那么研究哲学则是对冲动的惩罚。当人的思维聚焦到一个问题上时,会燃烧出许多问题,无解的时候,他彻夜难眠,顿悟之后又会兴奋一夜。和专家学者们交流之后,他想起自己多年的奋斗历程,流下了泪,积蓄多年的也一下子得到了。在钻研哲学的道上,他有时也想放弃,钻研哲学能挣口饭吃吗?将来怎么养家糊口?但是一想,真正喜欢的就要追求,也无悔。他身边的战友、同事和亲人,也从不理解到理解,加之领导和专家们不断的鼓励,促使他一步步前进,一步步成功。2006年,他在部队写了一篇关于《构建国家信息攻防体系―――试论组建天军的可行性》的论文,入编了《当代中国国防文库》,并应邀参加了在举行的首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大会。
树立退役新观念自立创业谋发展
田成功不但开创了自己的工作和人生哲学,还将哲学思维应用到了实践当中。到2006年,他当兵已经8年了,是一名二级士官,以这份经历,他完全可以继续留在部队,或者服役满10年后由安置工作,但是他还是选择了退伍。在别人眼中,这条其实很有冒险性,家人开始也并不理解,认为他放弃了优越,选择了清苦,放弃了一片坦途,选择了坎坷。田成功就给他们做思想工作,终于使他们认同了自己。他说,走和留都是部队的需要,都要服从军队的决定,但退伍也不会褪色,学习到的东西也可以用在家乡的建设;另一方面,自己将来不要安置工作,是一种新的退役、就业发展观念,可以为减轻安置压力。田成功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在社会上立足,而且他希望把在军营学习的东西用在工作和生活当中。
退伍后,他开始找工作,找工作的过程非常顺利。他先在人才市场和一家律师事务所实习了一段时间,找工作时,用人单位看了他的资历,基本上一绿灯。田成功选择了双语学校,虽然工资不是很高,但是他说自己喜欢这种有浓厚学习氛围的地方。学校也给了他更广阔的空间去研究哲学,而且在这里,他可以把自己学到的东西用到工作中去,给哲学找一个实践的平台。
现在,田成功在双语学校教务处做管理工作,同时是学校的《校报》总编辑。他平常也将哲学思维应用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处理好“指头和拳头”、“服务和服从”的辩证关系。同时,他结合民办学校的特点,提出“看好、管好、教好、学好”四好标准,运用宏观调控和微观调节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得到了校领导的认可。双语学校是一个从幼儿园到初中的全日制寄宿学校,学生的父母大都很忙,孩子们只好一直生活在学校里,到特定的时间,父母才来接他们。这样的生活比较单一,田成功就组织他们观看电影,进行大赛、古诗文大赛等,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有一个叫滕萨兵的孩子,他的爸爸妈妈常年在拉萨部队工作,他就寄宿在姑姑家里。孩子少言寡语,不太愿意和他人交流。田成功主动找到他,让他给远在边疆的父母写信,想借此打开孩子封闭的心灵。孩子在办公室里边写边哭,心却渐渐不再那么孤僻,田成功也被地流了眼泪。最后这封《寄往海拔最高的一封信》刊登在校报上。孩子敞开了,渐渐变得开朗起来,他的父母也都很感谢学校。
田成功现在也常常研究哲学,是在不耽误工作的前提之下。他把工作和爱好比喻成地球公转和自转,他说,人一定要处理好这种关系,而他就是在不影响工作的同时着自己的梦想。他说,哲学也是一个相对枯燥和冷门的领域,要取得成就很难,所以,通过这条途径想追逐名利是不可能的。只有真正对哲学感兴趣的人,才能在学习、思考的过程中不断产感和火花,才能在苦苦探索从问题到答案的过程中下去。田成功还是一个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士,在关注公益团体很久之后,他选择加入社工,并且主动联系到社工负责人郑翔天先生,希望发挥一己之长,主动担当起社工哲学部主任的重任。近日,由社会工作者联盟组织的一档文化品牌栏目《社工讲坛》,第一期在盲校开讲,田成功以哲学社工身份主讲的《“爬”出来的人生》,在230余名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受到社会好评。
田成功喜欢看最近很火的一部军旅片《士兵突击》,他十分欣赏主人公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的,并且一直以来他都这样着。他还给自己总结了“田三多”:多读厚积薄发,多想胸有成竹,多写熟能生巧。
图为田成功(右一)向肓校师生讲述自己和哲学的故事,以亲身经历告诉他们,只要有追求和梦想,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 (记者侯江宏 实习生王光凤文/图)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