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哲学论文 > 正文

国内思想周报|107篇中国论文涉嫌造假被撤李淼驳朱清时

类别:哲学论文 日期:2017-10-14 18:19:39 人气: 来源:

  当地时间4月20日,世界最大学术出版机构之一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发布撤稿声明,宣布撤消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于2012年至2016年发表的107篇论文,原因是同行评议造假。此次107篇论文作者全部和中国有关,并创下正规学术期刊单次撤稿数量之最。

  被撤稿的107篇论文作者来自125家中国研究机构、4家国外研究机构,其中大部分来自国内各大医院。山东大学附属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大学附属医院成重灾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等三甲医院在列。

  “论文提交的评审人中,使用了评审人的真实姓名,但假冒了其电子邮件地址,这让编辑以为文章发送给了真正的评审人。在我们与真正的评审人进行调查和沟通之后,他们确认并没有对论文做过评审。”施普林格细胞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编辑总监彼得·巴特勒(Peter Butler)参加了此次调查,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同行评审及过程中的造假问题是全球性的,并非任何国家所特有的。我们的筛查工作不针对任何国家……但在中国,有一定表明,提供所谓语言编辑服务的第三方机构(注:一些提供论文代投服务的机构)在评审流程上发挥了作用。”

  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网站透露,4月18日中国科协就撤稿事件会见了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中国科协党组、处法说:“作者和‘第三方’中介确实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但2015年撤稿事件发生后,出版集团没有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发生,出版集团和期刊编辑存在内控机制不完善、审核把关不严格等问题,理应对此承担责任。”

  事实上,这并非《肿瘤生物学》第一次因同行评议造假而批量撤稿。2015年,施普林格出版社撤回旗下10家期刊共64篇评议造假的论文,其中就包括发表于《肿瘤生物学》的论文。2016年12月,《肿瘤生物学》又进行过一次“清理”,撤下了25篇由于同行评议造假或其他问题论文,其中绝大部分论文作者来自伊朗。巴特勒透露,正是在2015年和2016年两拨因虚假同行评审(等原因)导致的论文撤稿之后,他们决定对《肿瘤生物学》的相关论文进行筛查。

  公开资料显示,《肿瘤生物学》是国际肿瘤及生物标记物学会(ISOBM)的期刊,2015年的影响因子为2.926。它虽然是肿瘤学领域偏低级别的期刊,但仍属于被SCI(科学引文索引,是国际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之一)收录的一类。而SCI论文是国内很多研究机构考核科研绩效的重要标准。

  因虚假同行评议而大规模撤稿,的是从作者动机、第三方作弊机构、期刊审稿机制整个论文发表链条的问题。

  同行评议是决定一篇论文能不能在期刊发表的重要机制。一般而言,论文作者向期刊后,期刊编辑会邀请具有专业知识、和作者没有利益相关的学者,评议论文的价值和质量。期刊主编在同行评议的基础上决定是不是接收论文。

  和很多期刊的做法一样,《肿瘤生物学》此前,论文作者可以向期刊推荐评审这篇论文的合适专家。此举本是为了让细分领域的研究能有对口的专家进行评审,但这基于科研诚信的制度,也给想要走捷径的人留下了可趁之机:造假者或是提供伪专家名单,或是提供真专家的假邮箱,如果期刊选择他们作为审稿人,会得到一份第三方中介机构发来的热情洋溢的正面评议回执,从而“助推”论文发表。

  显而易见的是,医生群体的身影出现在此次撤稿事件中,和目前国内的医生评价体系有很大关联。医生晋升、评职称需要论文,有的医院还会对论文发表在哪一类期刊有硬性要求,比如需要是被SCI收录的文章。

  朱清时近年有两篇文章颇为流行:一篇谈弦论与的关系,标题是《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另一篇题为《客观世界很有可能并不存在》(以下简称《客观》),在朋友圈广为流传。

  李淼此文的出发点是回答两个问题:量子世界观和佛教世界观是否相似?量子力学是否支持人类灵魂的存在?他的结论是,量子力学是量子力学,是,也许我们可以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似性,但两者确实是无关的。并且,量子力学并不支持灵魂存在,更不支持灵魂是不朽的。

  第一,朱清时在文中先说没有意识就没有客观世界,又说客观世界并不存在。朱文的依据之一是量子力学:当我们不去测量电子的和速度时,电子是不确定的,也就是说,电子是这么一个古怪的粒子,它可以同时处于不同的——这正是量子力学与经典力学的不同之处。

  但李淼认为,电子可以同时处于不同的不等于电子不存在,或者,当我们不去测量它的时,不等于说电子不存在。他顺便普及了“测量”这一概念:在现代物理学里,指两个系统纠缠。比如我去称体重,我的身体就和体重秤纠缠起来了。在李淼看来,量子力学的世界再神奇,也不会神奇到没有意识就不存在。它只是告诉我们,一个粒子可以处于不同的叠加态中,甚至任何物体可以处于不同的叠加态中。另外,电子同时具备确定和确定速度的状态不存在,这种状态不存在也不等于电子不存在,更不等于没有意识电子就不存在。否则我们会问一个悖论性的问题:在人类出现之前,存在吗?

  因此,没有人类的测量,量子态也会退相干,也就是会塌缩。所以李淼认为,朱文的主要结论之一“所以波函数,也就是量子力学的状态,从不确定到确定必须要有意识的参与,这就是争论到最后大家的结论”并不正确。

  “彭罗斯和哈梅罗夫认为,在人的大脑神经元里有一种细胞骨架蛋白,是由一些微管组成的,这些微管有很多聚合单元等等,微管控制细胞生长和神经细胞传输,每个微管里都含有很多电子,这些电子之间距离很近,所以都可以处于量子纠缠的状态。

  在坍缩的时候,也就是进行观测的时候,起心动念开始观测的时候,在大脑神经里,就相当于海量的纠缠态的电子坍缩一次,一旦坍缩,就产生了念头。”

  李淼指出,彭罗斯假设并没有得到实验。即使我们假设类似彭罗斯假设是正确的,假设这些可以处于量子态,但这些量子态只存在于一个人的大脑中,并不一定互相纠缠,也不会和大脑之外的其他东西纠缠,这就否定了一个人的大脑和空间中其他什么东西纠缠。

  并且,朱文说通过量子隐态传输,人的意识在人死后可以离开身体,所以灵魂存在。李淼认为这是另一个论证跳跃。其实,量子隐态传输是一个十分困难的事情,科学家在实验室也只能做到将不多的光子或原子传输到别的地方去。人的大脑含有巨量的原子,比阿伏伽德罗还要大(阿伏伽德罗就是一克氢中含的氢原子个数,大约是六千万亿亿),要将人的大脑传输出去,或者大脑中处于量子态的传输出去,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那么,意识究竟是如何产生的?李淼表述,传统认知科学、心理学认为意识无非是我们大脑中神经元的集体作用的结果,神经元之间通过放电互动,看上去应该和量子力学没有任何关系。也许,随着大脑科学以及物理学之间有机互动发展,人们会发现大脑中存在量子过程,并且这些量子过程在意识发生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使如此,人类的大脑中的量子过程并不会和中任何其他地方的量子过程纠缠在一起,就像一个氢原子中的电子肯定不会和一个遥远的氢原子中的电子发生纠缠一样。

  人类在未来也许会实现量子计算机,也许会实现宏观物体的量子传输,甚至会将人类的意识保存起来,但这和自然界中的“灵魂”没有任何关系。

  在结尾部分,李淼在这一论辩基础上做了引申。他认为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多的人依赖科技带来的各种便利,因此科学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使得一些人将科学看成一种万能的工具。另一方面,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随之而来的压力,一部分人到教那里寻找依靠。科学话语权霸主的地位,让某些教人士以及偏好教的人到科学这里寻找“依据”,有些人甚至说:“科学的尽头是教”、“当科学家爬到山峰时,大师早就等在那里了”,等等。可是,教和科学爬的本来不是一座山。

  费曼说过,科学与教的区别是,前者的核心是不确定性,后者的核心是确定性。比如说,解释一个现象的科学学说是临时的,是需要越来越多的的,所以永远是统计性质的。在物理学中,我们往往说某个现象的是几个标准误差,换句话说,只是十分可能的,而不是百分之百确定的。教则相反,一个断言是百分之百正确的。当然,佛教是一个独特的教,哲学成分很大。即使如此,量子力学也不能拿来支持某些说法,例如世界是虚幻的,灵魂是存在的。

  推荐:

  

0
0
0
0
0
0
0
0
上一篇:与学术的纠葛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中国亮点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