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哲学论文 > 正文

中国哲学名著导读论文 儒道互补

类别:哲学论文 日期:2017-12-7 21:19:09 人气: 来源: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是百花齐放、 灿烂非凡, 但论其核心一直是儒道互补, 在经济、 文化、 、 军事甚至是日常生活习惯上都可以看到这两家对后世炎黄子孙的深切影响。 本文从文 人、 政堂中的儒道互补以及儒道互补形成的部分原因进行阐述, 以求尽量明白地展现儒道互 补在中国文化中的深切影响。

  正文: 中国思想,在诸子百家争鸣的先秦时期达到巅峰,之后两千年知识所做的工作,大 多是对这一轴心时代的回溯。而诸子百家,在千百年间不断演化、竞合、湮灭,战国末年儒 墨成为当时天下显学, 秦时势微, 但从接下来的汉朝开始施行罢庻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 儒学成为千百近年来治世之学。 日至今日, 对中华文明的影响经过积年累月的不断 累积,已经是水银泻地、无所不至了,天下以和为贵,读书人讲究心怀天下,中华自称礼仪 之邦,这些都是文化广泛影响中国文化的。 但是,中华文化只有一根主心骨吗?兵家讲以退为进、以弱胜强,为人讲究外圆内 方,中医有太阳、太阴等,这些都是文化的产物。其实纵观两千年中华历史, 之术是儒法并用,但大道却是无出儒道二字。为人处世,也并非只是刚毅果敢,同时还 有韬光养晦。因此说,中国两千年的文化支柱,便是儒道互补。

  因为学说一直是郑同学说, 再加上古代从战国开始就形成的重农抑商, 学而优 则仕的说法在中国传统社会一直是一条金科玉律。 但天下读书种子何止千千万万而智人者少, 竞争一直是无可避免的问题。 存在之争,就会有胜有负,胜利的人官运亨通,大可趁机施展抱负为民从而流 芳百世。 输的人呢?虽说机会一直有大不了卷土重来, 可是毕竟受挫心中会有抑郁之情, 再加上如果奸佞则可能一生怀才不遇, 而且功业未成家人自己的生计如何解决?况且宦 海沉浮寻常事,即使一时春风得意也无法一生在位,若是被奸佞就更加悲愤。一系 列问题都会使坎坷的读书忧。 中国古代的读书人是怎么解决的呢?让我们看看几位 千古的士子是如何对待这无常、百态人生。 首先看陶渊明。陶渊明生于东晋,当时门阀世家的现象极其严重,陶渊明出身并不 显赫而且为官清正,自然不能如鱼得水的混迹,只有早年时受到地方官赏识,不为五斗 米这药后便一直赋闲在家,靠门生供养朋友接济度日。面对不在出仕导致的经济拮据,靖节 先生选择自给自足以尽量维持生计,另一方面时常吟诗作赋、纵情山水,淡泊,更是从 的生活中发出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虽说内心落寞不可能全然没有, 但从未像怨妇一般怨天尤人。 相比于古往今来热衷甚至不择手段的人, 陶渊明实在是一 个随遇而安内心明净的典范,是一个真正不与同流合污的人。 再看苏东坡,少年成名意气风发,但由于文人相轻以及不同等原因被一一次贬谪, 以致被贬黄州后从未在一地待到两年以上。 这样的是任何有志向有抱负的文人都无法心 平气和接受的,更何况是希望“西北旺、射天狼”、“谈笑间,强撸灰飞按灭”的苏东坡。但是

  和陶渊明类似,苏东坡也没有在一次次失意中被打败,相反他随遇而安自强自立,一方面欣 赏美好事物享受生活,另一方面务实施政力求一方。 这两个人在有能力时都奉行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准则, 努力施展所学; 当命运的连连 打击,都选择调整自己的心情顺势而为,以柔克刚、以弱胜强。正是这种儒道互补、刚柔并 济的方法使他们获得了醇厚绵长的力量, 不仅仅使自己在纷繁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美 生、解放了自己的心灵,同时也用自己的诗歌和事迹为后来人点亮一盏,使他们也能在 出世入世之间自如。 事明, 千百年来的读书人也大多在失意时纵情山水, 捧一卷 《黄 庭》 《南华经》。

  天下虽有天子,但真正的生生不息的是百姓,真正能掌握一国的事知识。知识 中,有人支持,有人支持,当某一派的暂时强于另一派,就会使当时的庙 堂先出一种风气。 汉初时天下初定,施行黄老之学,遂有文景之治;汉武帝时开始奉行儒术,任用名将, 开疆扩土,风云四起,成就一番文治武功。这其中看似是国君施政风格不同导致,但实际上 是儒道此消彼长、谁为主导、谁更与国运相适应的变化。秦末纷争以及楚汉争霸使得民生凋 弊、国力衰微,因此不宜再大动干戈,施行的无为而治,君王不多为、将兵不妄为、官 吏有所不为, 故而国力逐渐恢复。 因为有数十年黄老的基础, 汉武帝上位时, 民富国强, 百官和君王都希望能能建立不是功勋, 出世更为占优势, 因此便有了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整顿吏治,任用霍去病、卫青北征匈奴,削弱天下诸侯,远征西域等一系列措施,的 确成就了中华文明产生以来前所未有的大气象。但之后由于国力消耗太严重,未经补充,而 依旧施行着致知,使得百姓不得生产,甚至,故而再难以产生盛世。 主张无为而治、大道自然,不兴兵戈不动土木不扰民生,最适合之后休养生息 以恢复国家元气;务求出世,希望建立功业经纬天下,若是在国力雄厚时到有 利于文臣武将施展,施行新政也未尝不可,但如果天下本不太平,再施政便智慧雪 上加霜。纵观中国两千年封建王朝变化,秦灭而汉室兴、两晋弱而隋唐盛, 总是大乱后施 行黄老之学民生, 再之后儒生大展身手使得清明经济繁荣成就省事, 但之后应顺其 自然进入,但为政者不能遵守不多为、不妄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为一己或名誉劳 民伤财,遂使得百姓艰苦为生最终导致。 可见, 儒道变换互补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必然选择, 如果庙堂之上的儒道变换再能够考虑 到民生民情、时势,就可以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

  讲究入世,倡出世;讲刚正不阿,讲上善若水;讲经世致用,道 家讲无为而治。 儒道思想方法看似南辕北辙, 却为何千百年来无论是修身还是治天下都能从 儒道互补中汲取力量? 首先, 儒道成型于春秋时期, 都是先贤在对当时天下大势与进行反复思考剖析 之后总结出的大智慧, 都希望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兼济天下, 因此视角观点虽有不同但是目的 相同。此外儒道两家都吸收了上古智慧,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易经》 ,中有阴有阳, 正奇互变,包容万象。极尽发挥了乾卦至刚至阳,主张积极有为;而始祖则从 坤卦入手,主张以柔克刚、以弱胜强。此外,被广泛认为是代表的庄子思想中却又有许

  多的代征,如提出“内圣外王”、主张得道者为天下众品立矩,是天下人各正性 命;此外, 《庄子》天下篇也曾以道术演化为方术来暗喻大道分崩离析、天下百家各得其一 而不览全貌, 皆是曲学。 因此可以推断儒道虽看似不同, 却是从统一源头中产生的不同分支, 若追其根本则必有相互联系的地方。 另外我们从知道皆有不同方面, 结合不同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决问 题,随机应变抓住核心问题才能真正达到良好的效果。正是如此,儒墨两家看似对立,实则 统一。我们从所的不同角度认识解决问题,也就会有更为全面的收获。 如今, 儒道两家已经彼此交融, 不着痕迹却又如水银泄地搬影响着我们的思想与衣食住 行。中国对“和“的重视、饮食中以清淡为健康、大丈夫则能屈能伸、达则兼济穷则独善等 思想都是儒道思想在天下人的生活中不断融合、不断修正的结果。 与是两个思想流派, 和后世思想的儒教、 专注于旁门左道的并不看混 淆一体。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经千年传承但依旧不可估量的价值,如果可 以和中国当代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一定会发挥其无与伦比的作用。

  _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单选题 (19/20 分数) 1....追 C 创立者 C 和皆为中国文化的主流 B

  以哲学为主,兼摄哲学与、、本土 。 4. 先秦哲学在其...使中华文化由儒学独尊而拓展为

  的现代解读 摘要:现代的人们经常忙碌于社会的网络之中,总陷于“关系 我”与“灵魂我”的矛盾与困局之中...

  正是中国文化中互为相互作用的两 股力量。的和的智慧构成一种周延的哲学形态,即以 为因,以为果,而...

  主张积极 入世,做有为之人,但当理想破灭后,思想很冷静、 很智慧的帮助他们摆脱了人生...

  延伸相关词:

  陈小艺被曝姐弟恋,倒追小伙被当保姆,陆贞传奇演员表,人鱼情未了 电视剧,莫小棋三级,保拉的诱惑,李慧珍老公,luciano rivarola,如意剧情介绍电视猫,电视剧当狗爱上猫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中国亮点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