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课程,我们要讨论“什么是科学”。我们不一定要对“什么是科学”给出一种自洽而完备的哲学,而是随着老师的,回到历史深处,还原并呈现科学最本质最本源的面貌,引发我们中国人反思并纠正长期以来的误读。
科学与非科学的边界在哪里?作为当代科学哲学领军人物,吴国盛教授认为这一问题本身并不是问题。科学,其指称一直明确而清晰,但是,在中国,“什么是科学”,却有着更为复杂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心态。
首先我们要清楚,它成为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仅仅不过一两百年。它起源于古希腊人对于人性的普遍追求,是一种十分罕见的文化现象,而现代科学起源于希腊科学的复兴与教的唯名论思想运动,对力量的追求,对自然的控制和征服成为现代科学的主导动机。
对科学哲学家来说,科学的指称十分清楚,就是近代欧洲诞生的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自然知识类型,可是,它为什么有效和可靠?如此的权威和成功?用康德的话来说,先天综合知识(科学知识)是否可能。牛顿力学为什么就是科学?如果你回答说因为牛顿力学符合科学之所以为科学的全部标准,那么我们不禁要继续追问,科学的标准究竟是什么?这就会把我们导向科学哲学;如果回答说科学就是按照牛顿力学来定义的,我们仍然要追问牛顿力学是怎么来的?这会把我们导向科学史。
从逻辑经验主义出发,我们以为科学就是因为它能得到经验的,可是金融大鳄索罗斯的导师、不可一世的波普尔却提出了更加震世骇俗的观点:我们所有的经验都是单称陈述,单称陈述经过归纳并不能确凿可靠地推导出全称陈述,即科学之所以是科学,不在于它可以被,而在于它可证伪。到了库恩这里,科学的标准再次发生改变,逻辑经验主义者和波普尔说的科学指的是科学“理论”,是一个理论与观察之间的逻辑关系问题,这并不重要,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之中,实际发生的科学理论的更替并不是由理论与观察之间的逻辑决定的,而是由“科学家共同体”决定的,即“科学家们做的事情就是科学”。
在传统范式出现大量反常情况的科学时期,我们要思考,“什么问题是真正的科学问题”“什么样的解决办法是真正的科学解决办法?”最终我们会发现,裁决方案不是一个可以通过逻辑和来解决的方案,更多时候我们要诉诸于非的历史裁决。正如物理学家普朗克所言“一个新的科学真理并不是通过对手让他们开悟而取得胜利的,往往是因为它的反对者最终死去,熟悉它的新一代成长起来。”
究其实,这些争论很多不是我们中国人感兴趣的。科学的划界问题并不是那么重要。要区别科学与常识,你可以强调科学的精确性和逻辑连贯性;如果想区别科学与教,你可以强调科学的怀疑与;如果想区别科学与人文学科,你可以借助科学的数学和实验特征;如果科学事业出现内部纠纷,我们可以心平气和地谈一谈科学的规范,以期平息纷争、重建共识,或清理门户,严肃规矩;当科学遭到和时,我们可以回顾科学的价值、科学追求真善美的统一、热爱和平、重视协作等等。
开设的第二个更为重要的缘起,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李约瑟之问”——“中国古代有发达的科学技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诞生?”
这一问题让许多腐儒陋儒听得很舒服,因为这一问题的前提是“中国古代有科学”,而且“很发达”。可是,90年代以后,更多的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史学家质疑李约瑟之问,这个质疑的实质在于,什么是科学?科学究竟是什么意思?我们稍稍调整一下科学的定义,便可以使“中国古代有科学”和“中国古代没有科学”都能成立。但这是不负责任的,是轻率的,是回避矛盾,无助于解决问题的。
在理解科学方面,中国人最大的就是没有真正地意识到科学的独特性。我们想当然地认为科学是一种全人类普遍具有的能力——技术能力、高级智力,而忘记了或说是一叶障目地误会了科学是一种十分稀罕的文化现象,起源于对人性的追求和涵养,在数理实验科学意义上,中国古代并无科学;在博物学意义上,中国古代有独特且十分强大的科学传统。这一现象,本质上不是一种偶然的错失,而是一种根本存在的宿命。
科学迟迟未能进入我们民族的内核,科学所要求的诚实、怀疑、、宽容、求真、合作等,都是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大国文化建设亟待夯实和补充的内容。今天,中华民族面临新的历史,要复兴中华文明,成为引领人类文明的未来重要力量,如果继续用实用主义、拿来主义来对待科学,看待科学,那我们就永远无法完成这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
今天,我们的科学事业面临基础薄弱,原始创新乏力的这一严峻背景,如果不能深入思考科学的本质,认清科学的本源,我们这样一个辉煌的文明大国的科技政策、科研管理都完全有可能继续科学的内在逻辑和规律,甚至人为制造发展的障碍。
更重要的是,发源于的现代科学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力量的同时,带给了人类巨大的危机,人率先意识到这一点,并调动了自己的文化资源以化解危机,可是,在中国,“罢黜百家,独尊科学”的唯科学马首之瞻却并没有得到深刻的清算,科学在当今中国纵横捭阖,没有天敌,这种愈演愈烈的科学主义即将酿成的深度灾难还远远没有被国人意识到,这也是我们作为一家传统文化的书院之所以要正心诚意地开设本次的初衷之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本次,书院真诚礼请到当代科学哲学、科学史大家吴国盛教授,百忙之中拨冗来川,为明伦学子们系统开讲这一宏大叙事,这是明伦书院的荣幸,是广大学子的,是致力于创新与发展的有识之士勤奋学习、努力赶超的重大理论回炉补课,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有强烈古典人文气息的精英的格物致知之机会,是一场整理三观、误读的去伪存真,正本清源。
亲爱的学友,本月十九、二十日两天,让我们相聚在秀甲天下的峨眉,在古老与现代、科学与人文、信心和质疑的思想盛宴中,跟随吴国盛教授,走进德尔菲神庙,走进苏格拉底,走进巴门尼德,走进阿基米德,走进亚里士多德,走进欧几里得,走进芝诺和毕达哥拉斯,走进哥白尼和伽利略,走进大阿尔伯特和托马斯.阿奎那,走进培根和牛顿,走进笛卡尔,走进的钟表,走进古老的炼金术,走进林奈,走进布丰和洪堡,走进缜密、严格、一以贯之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
我们将要反思“李约瑟之问”,通过《禹贡》《》《黄帝内经》《周髀算经》《汉书志》等,追索中国古代的科技历程,以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和《徐霞客游记》等为线索,理解中国古代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震、气象、植物、动物、矿物、水文、海防等基础认知,从表到里,由本及末,正确梳理我们这个民族伟大的博物征程。我们作为一个有伟大技术传统而无科学的民族,在二十一世纪,一定要谦虚地认识到本身文化母体的特性,从根本上修复和引种我们的文化土壤,让科学在中华生根发芽、熠熠生辉。
亲爱的学友,《科学哲学概论》是本年度最重要、最核心的书院课程之一,是历经曲折方才得以实现的重量级思想文化,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通过我这篇简短的介绍,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这次学习的重要意义,都能在两天认真的学习之后,我们内在对真理的尊重,对传统的,克服我们的狂躁和自负,自身的肤浅和设限,我们的和,以这堂课程为起点,用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律做,从容迈向一个智慧、潇洒的人生阶段,渡尽劫波,大海星辰!
著有《什么是科学》、《希腊空间概念》、《技术哲学录》、《时间的观念》、《吴国盛科学人文系列》等,最近有《吴国盛科学博物馆图志》出版面世。
2.本课程是明伦书院国学堂正式课程,由于座位有限,非正式若有意参学,请提前联系,并缴纳课程相关费用,谢绝空降,谢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