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站不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中文擒要 本论文旨在从科学哲学的视角,评估华尔兹的新现实主义在国际关系理论 中的学术地位。科学哲学有三大科学评价体系,分别是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库恩的 范式理论和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本文受上述三种评价体系的,提出一套 评价科学理论进步的标准,即进步的科学理论必须符合两大标准:一是该理论必须 具有“可证伪性”、“简约性”和“逻辑一致性”;二是同以往的理论相比,该理论 解释经验事实的能力更强,尽管它对某些现象无法作出解释。通过从这两方面评估 新现实主义,本文认为新现实主义仍然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它仍然支配着国际 体系理论的发展。 本论文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从科学方的角度。总体介绍科学理论的 概念、建构和评价;第二部分,解读新现实主义科学理论的建构过程;第三部分, 从静态的角度考察新现实主义理论的“可证伪性”、“简约性”和“逻辑一致性”, 上述三大特点是科学理论必须具备的逻辑标准。第四部分,从动态的角度比较新现 实主义与新制度主义和主流建构主义,考察三者在解释经验事实上的能力大 小。第五部分,指出冷战结束并没有证伪新现实主义的“硬核”,并简要分析了新 现实主义对冷战的结束以及后冷战时代国际关系的理论解释。 美键词:科学哲学新现实主义新制度主义主流建构主义 Abstract the 11lem龉ter’stllesisaimsto academicofWhltZ’sneorealismiIl appraise posmon westemm intlle of tlle嘣es of ofsdence pe即edivephilosophyscience.Phnosophy ofthree姑ndSof consists Ofscientific prim枷y systems appraisal:Popper’s aⅡd ofsden瓶cresea-ch ls访cationism,Kuhn,shl【atos’methodology padigm astandardusedto the pTograms.Ⅱl啪inatcdtllem,tlle也esis by pr叩oses appraise staIIdard ofscicntificthcorics。The of押o one hand,the pmgress compfisesaspeds:in Shouldbe and the progrcssivetheory lsifiable,parsimoniouslOgicallyconsistent;in other with the耐es,the caIl hand,incomp缸isonpreVious pro乎essivetheofyimeIpret more or it c壮’t some cts”,tllough interprct phenomenaprcdict“new spedal thete册of of thest柚dardto philosophy phenome蚰(“aIlomalies”in sciencc).Applying tlle of thesiscondudesthatneorcalismremai船to neorcalism,the possess appraisal 0f anddomiⅡatethe m tIleories. powe血lcxpl柚atorycapabnity deVelopmemsystematic fiVe first introducesthe Thethesisisdividedinto part definition, pans.The mainly constnlctionaIld ofsciemi丘cthe丽es.Thesecond the of appraisal paftanalyzesprocess constnlctionofne甜ealism.nethifd s£atic p积,in that with and cohe砌∽eofneorealismisme staIldardwhich parsiInonylo舀cal logical fourth scientifictheoriesmustaccord.The part,ind”amic in neorealismtoneolibemlinsmutioIlism柚dmainstreamconstmdivismordertospecify three fiful out山attlleendoftllecold pan theories’explaIlatorycapabilmes.ThepoiIlts core”of for wardoesnot the‘‘hard neorealist lsify neorealism粕d孤alyzescxplaIlation the relationsa矗ert}1e∞ldwa£ endof也ec01dwarandintenla廿帆al of words:Philosophy Key MaiDstre锄omstnlctivism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研究。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鹰岳 日期:j口·‘年,月/二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作者签名:旗、岳 导师签名 媚寥向 日期:』口·6年歹月/三日 日期:p』}年f月7日 f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ALIS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的 学位论文提交“cALIs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中的 享受相关权益。回重监塞握銮卮溢压;旦圭生;四=生;旦三生筮查! 作者签名:碡、岳 日期:-口4‘年,月廖日 导论 任何理论的建构都需要以一定的方作为指导,任何理论的背后都隐藏着理 论家对方的自觉,国际理论同样如此。在众多的国际理论家中,华尔 兹尤为重视方的探讨,在他的那本被学界广为引用的《国际理论》一书中, 他花费了大量篇幅论述方问题。如果我们把方分为人文主义(又称传统主 义)和科学主义(又称主义)两种的话,华尔兹明显倾心于后者。华尔兹的主 要学术兴趣就是建立类似自然科学那样的简单精致的“科学”理论,他认为作为社 会科学一个门类的国际学科应当从自然科学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摆脱传统研究 方法的,使国际成为一门“科学”。因而,从科学方的视角评估华尔 兹的新现实主义理论,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新现实主义的认识,进而对之进行有的放 矢的性分析。而且,这也有助于加深对科学方的认识,有助于我国国际政 治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有助于思考何为理论、怎样建构理论、如何评估理论这样一 些根本性的哲学问题。 (一)研究意义 从1919年国际关系学科诞生一直到现在,整个国际关系理论界最具影响力 的学派当属现实主义,丽现实主义内部的权威性人物又当属汉斯·摩根索和肯尼 思·华尔兹,前者的主要贡献是首次建立了现实主义国际理论,后者的主要贡 献是在前者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种高度简约严谨的自然科学式的国际理论。纵观 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华尔兹比摩根索似乎更具影响力,自1979年《国际政 治理论》问世以来,华尔兹创立的新现实主义(neorealism)一直占据着国际理 论的主导地位,该书也是迄今为止国际学界影响最大、引用率最高的著作。而 且,后来出现的几次国际若系大辩论均围绕新现实主义展开的。新现实主义一经问 世就受到来自各个学派的,并且一直持续到现在,但是,具有意味的是, 新现实主义不仅没有因为众多的而黯然失色,反而更凸现其强大的生命力。为 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本文的目的就是要探求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 的关键是从科学方的视角,分析作为科学理论的新现实主义是如何构建的,以 及我们采用何种标准评价科学理论的进步性,而这些问题恰恰是科学哲学讨论的中 心课题。从华尔兹早年的学术背景来看,梦见自己杀人不见血他本人承认他在伦敦经济学院哲学系的经 ⑧盛怒。 历,使他得以将国际理论闷题与科学哲学领域中更为广泛的问题领域联系在一 起;从《国际理论》出版之后华尔兹发表的论文来看,他在许多论文中多次提 到,许多学者由于对“科学理论”的而产生了对新现实主义的太多非议,他强 调应该从科学哲学的视角,尤其是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方面,把新现实 主义放在整个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大背景中去评价新现实主义的理论地位,只有这 样才能公允地评估新现实主义。 研究这个问题具有双重的意义:一方面它使我们能够清晰地把握整个国际 关系理论发展的脉络以及争论的焦点;另一方面它牵涉到我们如何构建科学理论、 如何评价科学理论这样一些根本性的方问题,这些问题的探讨为今后国际关系 理论的创新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方。联系到我国国际关系研究长期忽视方法 论问题,特别是对主义科学方重视程度不够,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就显得格 外重要。 (二)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在学术界,对新现实主义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目前为 止,学者对新现实主义的核心研究大致集中在四部论文集和二篇个人撰写 的专著,这些学术可以说基本代表了目前对新现实主义的总体研究水平。第一 部也是最为重要的学术论文集当属1986年出版由基欧汉主编的《新现实主义及其 》,收录在该文集的文章一般都比较注重对新现实主义的逻辑框架和价值倾向 的探讨,正是因为如此,这些文章对任何一位新现实主义的研究者而言都可谓是富 有性的,就象研究国际理论必然会引用《国际理论》一样,研究新现 实主义必然会引用《新现实主义及其》。第二本论文集是1993年出版由鲍德温 主编的《新现实主义和新主义》,它是一本探讨目前国际关系理论界中的两 大主要流派(即新现实主义和新制度主义)之间的理论分歧的论文集,它收录 的文章主要针对两大流派在三个关键问题上(无状态的性质及作用、绝对收益 和相对收益、国际制度的性质和作用)存在的分歧进行考察,这些文章对我们理解 两大理论流派闯观点分歧很有帮助。第三本论文集是1995年出版由凯格利主编的 《国际关系理论论争:现实主义与新主义的挑战》,该书中的文章全面地讨论了 争论的诸多方面,阐述了现实主义和主义的各种流派以及它们之间的主要分 歧,本书可以从整体上把握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现实主义和主义的不同流派 及其观点。第四本论文集是1996年出版由克拉托奇维尔等人主编的《文化和认同: 2 国际关系回归理论》。它是一本收录建构主义理论对新现实主义进行的文集, 这些文章主要针对新现实主义忽视国际中的观念因素这一缺陷进行的和 修正,由于这些作者大都来自建构主义阵营,因此他们的文章对我们全面了解 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现状以及新现实主义的研究现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除了上 述四本论文集外,还有许多知名学者的重要论文发表在英美国家的极具权威的国际 学术期刊上,这些论文都是研究新现实主义不可或缺的参考文献。 对新现实主义的研究更为系统深入的还有二本理论专著。第~本也是最重要的 一本是由三位现实主义学者台著的《无状态的逻辑》,该书是迄今为止睢一一本 专门研究新现实主义的理论著作。该书在前人研究新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对华尔兹的 新现实主义做了更深层次的研究,分别从新现实主义的体系一结构观、国际体系的 变革和新现实主义的方三个方面全面系统地评估了新现实主义。第二本是《国 际的社会理论》,该书是目前国际关系理论界影响力较大的流派——建构 主义的代表作,作者亚历山大·温特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对新现实主义的本体论和方 做了全面而尖锐地,并提出了一种与新现实主义截然对立的理论框架。 2、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对新现实主义的研究主要是两位青年学者的博士论文,再加上为数很少的 几篇文章以及一些国际关系理论教材中对新现实主义的述评。 第一部博士论文是复旦大学博士信强的《结构现实主义方》,该文从 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对新现实主义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一方面作者从宏观的 理论思维方式和逻辑结构的层次还原了新现实主义的理论构建过程;另一方面从微 观的具体方法层次,作者了新现实主义对系统论方法、结构主又方法、微观经 济学方法和层次分析法的借用。第二部博士论文是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吴征宇的《肯 尼思·华尔兹国际理论研究》,作者分别从华尔兹国际思想的理论渊源、 新现实主义的逻辑结构和华尔兹理论的弊端三个视角对新现实主义傲了全方位的 解读。研究新现实主义的学术文章有杨筱的《理论的精致和实用》(《欧洲》98年 第6期),刘永涛的《新现实主义与建构主义的》(《世界经济与》98 年第11期),秦亚青的《层次分析法与国际关系研究》(《欧洲》98年第3期)和 谢鹏的《沃尔兹教授录》(《国际研究》97年笫l期)。此外,王逸舟教授 的《国际学:历史与理论》和倪世雄教授的《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两 本教材也对新现实主义进行了论述。 3、研究盲点 综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可以把对新现实主义的大致的归结为一下几点: 硕士学住论文 ⑥MASTER’STHESIS 首先是新现实主义由于过度的简约,以至于对国际的许多重要事实视而不见, 诸如非国家行为体、相互依赖、国际制度、文化认同等因素在国际中的作用, 结果大大消弱了新现实主释力。其次,新现实主义是一种静止的理论,它 无释国际体系的变化。最后,新现实主义是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于研究 作为社会科学的国际,而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无法用 统一的方法去研究,因此新现实主义陷入了科学主义的理论误区。由此可以看出, 学界的研究还是停留在国际关系学科内部进行,并没有进行跨学科的研究,而 正是由于华尔兹从科学哲学文献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才使新现实主义得以建立。在 不理解华尔兹的科学哲学思想的情况下新现实主义,不仅不能真正把握新现实 主义,而且还会对它产生严重的。因此,评价新现实主义的关键来自于科学哲 学的视角。 (三)本文结构 本论文甚在借鉴科学哲学评价科学理论的标准,评估新现实主义自从创立以来 在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学术地位。科学哲学有三大科学评价体系,分别是波普尔 的证伪主义、库恩的范式理论和拉卡托斯豹科学研究纲领。本文受上述三种评价体 系的,提出一套评价科学理论进步的标准,即进步的科学理论必须符合两大标 准:一是该理论必须具有“可证伪性”、“简约性”和“逻辑一致性”:二是同以往 的理论相比,该理论解释经验事实的能力更强,尽管它对某些现象无法作出解释。 通过从这两方面评估新现实主义,本文认为新现实主义仍然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它 仍然占据着国际体系理论的主导地位。 本论文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从科学方的角度,总体介绍科学理论的 概念、建构和评价;第二部分,解读新现实主义科学理论的建构过程;第三部分, 从静态的角度考察新现实主义理论的“可证伪性”、“简约性”和“逻辑一致性”, 上述三大特点是科学理论必须具备的逻辑标准;第四部分,从动态的角度比较新现 实主义与新制度主义和主流建构主义,考察三者在解释经验事实上的能力大 小;第五部分,指出冷战结束并没有证伪新现实主义的“硬核”,并简要分析了新 现实主义对冷战的结束以及后冷战时代国际关系的理论解释。 (四)研究方法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体采用以下两种研究方法: 4 顾士学值论文 ⑧MASTER’STHESIS 1、历史和哲学研究方法:通过梳理整个话方科学哲学的发展历程,提炼和 概括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并提出一套衡量科学理论进步的标准。 2、比较分析方法:比较新现实主义、新主义和建构主义在解释力上的 差异,据此评估新现实主义的学术地位。 (五)研究难点 本文采用的是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从科学哲学的角度研究国际众 多理论中的一个理论——新现实主义,这就造成了诸多的困难。首先,科学哲学本 身就是自然科学和哲学的交叉学科,其中涉及大量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抽象的哲学思 辩,而且科学哲学象国际理论一样,它在许多问题上存在严重的、甚至截然对 立的分歧,这就给设定一个评估理论的标准设置了很大的障碍。其次,在国际 理论领域,尚为形成学界一致的研究方法和评价标准,特别是80年代以后后 主义的兴起。引起了一场“本体论”,进而引发了对传统的主义认识 论的,国际学者陷入了严重的方分歧,以至于主义者和后主 义者几乎毫无对话的基础。本文的是主义认识论和科学方,基本上把 后主义理论排除在外。最后,国际领域理论频出、流派众多、观点各异, 对新现实主义理论的来自各个流派,本文不可能把所有其他的理论都与新现实 主义进行比较,只能挑出影响较大的理论进行比较,这可能会造成以偏概全的后果。 5 _顼士学位论文 ⑨MASTER’STHESIS 一、主义与科学方 国际关系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我国国际关系研究取得 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术界也开始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 活跃局面,持有现实主义、主义、建构主义等倾向的学者之间进行着激烈的学 理辩论,更可喜的是,现在学术界已经开始探讨“中国学派”的建立,学科意识日 益自觉。尽管如此,我国的国际关系研究经常被外国同行贬为“具有一定深度的新 闻报道”,这至少反映了我国的国际关系研究还尚未成为的学科,国际关系研 究依然与新闻评述,历史研究等分不清界限。我国的国际关系研究在理论体系和方 两方面都落后于国内的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研究。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我们缺乏方意识,忽视方训练。社会科学在方方面存在科学派和 人文派之分,前者深受自然科学的影响,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方上是统 一的,都是为了寻求具有共对性的普遍规律;后者认为物理世界与“社会世界” (social world)存在本质的不同,无法套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社会科学只能 采用思辩的方法诠释世界而不能解释世界。无论站在哪一派,我们至少要对两派都 有所了解。如果我们忽视对它们的探讨而只是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原始水平上的话, 我们的国际关系研究只能依然是对历史的追述、现实的描述、未来的猜测,而不能 达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从而了学术研究的独特性。 (一)社会研究的两种基本方法 相对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现象,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现象。自 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在本体论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前者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后者是由人的活动形成的,社会现象的存在取决于人的实践活动,社会现象 总是带有人的主观烙印。正因为上述差异,对社会现象的研究就存在两种不同的认 知方式——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 尽管现在科学主义是社会科学的主流研究方法,但是人文主义的研究传统更为 悠久漫长。人文主义认为,社会现象具有不同于自然现象的主观性,社会世界并不 存在所谓的“客观规律”,社会科学研究无法按照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去发现并解 释规律,它只能通过对社会现象的主观意义的理解来事物表面之间的内在联 6 系。对社会现象的研究必须要考虑到人的动机、感情等主观因素①。例如,要解释 工农子弟比其他阶层子弟的升学率低这一现象,如果只用家庭经济状况、家长的文 化水平等外部客观因素去分析,显然是不够的。实际上,影响升学率的因素还包括 人的主观动机,求知强的人比求知低的人的升学率高,这说明用客观外部 因素解释该现象是不充分的。 人文主义通过哲学思辩的思维方法获取知识,它依靠研究者的直觉、洞察力和 价值判断去“诠释”社会现象。人文主义研究方法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思辩性。 哲学思辩通过超越经验现象,运用先验知识进行一系列的逻辑推导,使用的概念和 命题缺乏相应的经验内容作为支撑,相对于科学,它表现出明显的思辩性。第 二,丰富性或歧义性。哲学命题是高度抽象的,其内涵极其丰富和深刻,但面对具 体问题的研究,常常出不确定性或歧义性。它不能象科学研究那样,得到 精确的、确定的结论,做出唯一的解释。第三,难以检验性。与上述特征相联系, 思辩性命题无法象科学那样,运用大量的定量和定性数据对命题进行严格的检 验,造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科学主义正是在人文主义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主义人文主义研究方 法缺乏科学的规范。由于人文主义强调对社会现象的思辩式的“诠释”,它对同一 事实可以完全有不同的理解,其中暗含研究者的价值判断,出现“仁者见仁,智者 见智”的尴尬局面,缺乏统一的判断知识真的标准,无法对研究结论做出客观 的检验。而且,人文主义力求避免做出明确的、肯定的结论,其结论总是显得模棱 两可,以致结论无法被证伪。例如,“明天可能下雨,也可能不下雨”这一判断就 无法证伪,因为不管明天下雨或者不下雨,这一判断永远是正确的,但这一判断却 没有多大意义。因此,科学主义强调命题必须是可被经验事伪的、明确的判断, 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主义强调的“科学”就是经验的意思,科学主义有可称 为“主义”。 科学主义作为一种方,它是与科学哲学领域的主义认识论联系在一起 的。自孔德以来,主义在科学认识论领域就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他首先使用了 主义的字眼,强调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实质上的统一,并力主社会科学应该 社会生活的客观世界中存在的、能够解释可观察现象的规律,认为社会现 象可以通过观察、假设、试验得到解释。主义在维也纳学派那里得到了进一步 的发展,逻辑主义成为科学哲学的重要理论流派。逻辑主义认为只 。衷方主编:《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9页。 。刘大椿著:《科学哲学》,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2—13页。 7 有经验可以一个命题,并据此判断命题的真实性和研究的科学性。后来,卡尔 ·亨普尔和卡尔·波普尔等科学哲学家对主义作出了突破性的发展,使主义 的整体框架包含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关于科学理论的客观与演绎逻辑原则统一 的逻辑主义观点、只有经验可以的命题才是科学命题的原则、观察的相对 客观性即可以于理论的认识论假定、建立事物之间关系并试图发现可观察 现象之间超越时间界限关系的理论等科学哲学和认识论学说,都成为主义 的基本假定。。 在社会科学领域,主义四个含蓄的假定:。第一,相信科学(包括社 会科学)是统一的,相同的方和认识论适用于探索的所有领域,用哲学术语表 示就是自然主义(naturalism),它又有强弱之分,强自然主义认为在社会世界和 自然世界之间没有根本的区别,弱自然主义认为尽管两者有区别,但自然科学的方 法仍然适用于分析社会世界。第二,事实和价值是有区别的,并且事实在理论中是 中立的,用哲学术语表示就是客观主义,它认为尽管观察可能是主观的,但我们依 然可以得到关于世界的客观知识。第三,如同自然界一样,社会世界也存在规律, 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寻求人类社会运行的规律。第四,经验的或证伪是 “科学探索”的真正标志,科学的最终结果不是笼统的、有歧义的普遍性规范,而 是个别确定的、具体的命题,它们在可控条件下可以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 正因为科学主义的上述假定,科学研究方法强调科学而规范的研究程序,这种 程序必须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概念操作化、检验、得出结论几个环节。 如果某种研究方法没有这样的程序,特别是不包括概念操作化与检验的环节, 这种研究方法就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方法,因为它没有检验结论正确与否的标 准,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不科学的。任何科学的研究都始于“问题意识”,人类 正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闯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增长。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很大不同,特别是社会科学无法建立自然科学研究那种 可以完全控制变量的实验室,这使得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不能有效地应用于社 会科学研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社会科学不能借鉴自然科学的科学方法.“科学” 在最初的意义上就是特指以物理学为典型的自然科学,我们之所以要把研究社会的 学问称之为“社会科学”,就是因为我们希望社会学研究能够取得自然科学所取得 的伟大成就。因此,“社会科学”一词本身就含有向自然科学看齐的意义。从事实 上来看,社会科学的某些领域已经实现了高度的科学化,使得我们对人类社会的认 。秦亚青:“主义与中国的国砾关系研究”,《社会科学学报》第19期,2001年舂厦季,第71—72页。 。stevcsInj山,“Posi“ism mm咖棚d风帅耐(caⅡlbddge:C椰b咖geUIIive玛ityPr鼯s,199吼pp.14‘16, B 硕士学位论文 ⑥MASTER’STHESIS 识大大加深,典型的例子就是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经济学同样 是研究人类行为的,但经济学似乎并不存在人们常说的社会研究科学化的障碍,经 济学在充分借鉴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大量使用定量方法,实施大规模的数 据处理,建立了众多的数学模型,最终创造了一系列简单精致的理论。随着经济学 理论的发展,人类对自身经济活动的认识和控制能力大大加强,正是由于凯恩斯主 义的出现,我们现在很难想象今后世界经济还会出现1929年至1933年那样的“大 萧条”,因为凯恩斯的理论已经人类如何对经济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不仅如 此,整个社会科学都处于经济学霸权主义的支配之下,社会学、学等学科都在 借用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工具来从事各自的学科研究,博弈论、公共选择理论、制 度经济学等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在其他社会科学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这些都说明, 社会科学不仅可以采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而且社会科学的“科学性”得到广泛 的响应,产生了相当有价值的理论。因此,本文科学主义的研究方法,认 为社会科学可以也应该科学化。 (二)科学理论的概念 《简明百科全书》把“科学理论”(scientifictheory)定义为“由人 类的想象力构想出来的广阔领域的系统性概念化结构,它包括关于物体和事件内在 规律性的经验定律的体系;这些物体和事件既可以是所观察到的,也可以是假定的; 由这些定律所提出的结构并设计用科学的合乎的方式来解释这些事物。”。这 个定义具有两层含义。一方面科学理论是对某种经验现象或事实的科学界说和系统 解释。社会科学理论家的兴趣不在于单纯地考察某~时刻发生了什么事件,而在于 构筑一/卜反映人们社会行为的总体框架或模型,以此来分析和解释表层现象——这 才是科学研究中最具挑战性的。换言之,理论虽然包含着对事实的描述(是什么), 但它主要地不是描述事实而是解释事实。而且这种解释是对个别的、特殊的事件所 做的~般的、概括的总结性论述,这使得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一般性的、规则来 认识个别事物。例如,经济用供求来解释物价的变动。 另一方面,科学理论由一系列特定的概念、原理(命题)以及对这些概念、原 理(命题)的严密论证组成的知识体系。一般说来,科学理论由概念、经验定律和 理论定律三大部分组成。其中“概念”是最基本的单元,是构建理论的基石,它是 对研究范围内同一类现象的概括性表述。人们根据观察,从类似事物中抽象概括出 。《简明百科垒书》,第4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第720一7zl页。 9 一些共同的属性,并赋予这些属性以一定的指称,就形成了“概念”。由于科学研 究讲究精确性和可操作性,“概念”在科学理论中一般以“变量”的形式出现,“变 量”就是对概念的具体化而转换来的。科学研究需要精确描述现象和事物的状态, 需要了解某一现象的变化如何与另一现象的变化相联系。由于变量具有明确性和可 预测性,因此只有使用变量的语言才能进行有效的经验研究。在科学研究中,~般 都要给“变量”赋值以形成“变量值”,“变量”是通过具体的变量值体现的,例如, 国际关系中的“国际结构”作为一个变量可有单极结构、两极结构、多级结构等变 量值。变量一般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前者是指不受其他所研究的变量影响而自身 变化的变量,即当某个变量被看作是其他变量变化的原因时,这一变量就是自变量 (原因)。后者是指随着所研究的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相当于我们通常所说 的“结果”。固“经验定律”是指对有关现象或事实的规律性描述,而“理论定律” 则是对“经验定律”的合理解释圆。两者的不同主要在于抽象的程度不同,经验定 律较为直观,它往往是经验归纳的结果,与经验现象较为贴近。而理论定律则是纯 理论的知识,它高度远离经验事实,它往往是理论家发挥想象力创造出来的理想化 的陈述,有时我们难以用经验事实加以理解。例如,爱因斯坦的提出“在高 速运动的条件下时间会延缓”,这就是典型的“理论定律”,因为我们无法运用经验 事实验证。 (三)建构科学理论的一般过程 由于科学研究注重规范性、严谨性和逻辑性,科学理论的构建都遵循相似的思 维过程,一般说来,理论的建立都要经过类比、抽象和演绎推理三个摹本的程序。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任何一个事物或过程都是~个具有特定的内在结构和外在 结构的系统。这里的“内在结构”是指事物的内部构成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的空间 排列方式和运行联结方式(运行机制);而系统的“外部结构”则是指事物外部的 可观察要素、属性及其运行规律。事物的内部结构决定着它的运行遵循什么样的规 律,而这种规律又通过它的可观察属性表现出来。两者的关系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 的“本质”与“现象”的关系。我们一般都可以观察到事物的外部特征或现象,却 很难观察到其内部结构或本质,而科学研究的目的正是“抓住事物韵本质”。在这 种情况下,我们只能根据事物所表现出的外部特征来“猜测”事物的本质,正因为 。阎学通、孙学峰著,《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卜’44页。 。周林东著,《科学哲学》,复且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41—143页。 10 如此,波普尔才认为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的猜想一反驳的过程。。瓦托夫斯基对“理 论”的定义就体现了这种思想,他认为理论是“想象的或观念的构思物,或是一种 机械类型的模型,知道它们不是真的,但它们却起着帮助想象的作用或对一个定律 系统作经济的的作用。”。华尔兹在《国际理论》一书也对此有过类似的 表述,他写道:“最漫长而痛苦的不断探索与错误并不能导致理论的创立,除非在 某一时刻智慧的灵光闪现,一个富有创造性的观点在脑海中浮现。你无法说明灵感 从何而来,观点又是如何诞生的,但你知道它们与什么有关。”留不过,这种想象 也绝非空穴来风,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认识 新事物的过程本质上是~种“”过程,也就是把新的事物纳入原有的概念框架 之中加以消化和理解的过程。当我们面临一个陌生的事物时,首先总是要在它与我 们已经理解的事物之间寻找相似点,根据这种相似关系来猜测事物的内部结构和特 征。今天我们熟知的科学概念,就是这种“”的结果。例如,“场”、“磁力线” 的概念,就向人们传达了一种对弥漫空间、无所不在的物质的直感。这种“” 的过程就是类比的过程。所谓“类比”就是指从预个或疆类事物之闯的相似关系出 发,根据对其中一方的特征和规律的认识来猜测另一方的特征和规律。科学哲学家 内格尔特剐强调类比的重要性,他认为:“……入们的确倾向于使用熟悉的关系系 统作为在智慧上借以起初陌生的经验领域的模型。……不过,理解新旧事物之 间甚至模糊的相似性,这也往往是重要的知识进步的起点。当反思变成性的自 我意识时,这种理解或许可以逐步发展成为那些能够充当有效的系统研究工具的经 过仔细表述的类比和。”。因此,找到一个合适的类比物来猜测被研究对象的 内部结构,是建构理论的关键所在。 抽象就是通过简化的方式,突出地、纯粹地描述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和关系。 所有的科学理论都具有抽象性,这是因为任何事实或现象都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由于研究手段和条件的不可能对经验事实之间的各种各样的关系都加以考察, 因此在分析事实时必须对事实进行必要的简化,借助于思维中抽象与想象的力 量,排除事实中那些(在理论家看来)无关紧要的因素,提取研究对象的重要特征, 即筛选出问题的关键变量从而使事实易于分析,并以理论模型的形态呈现出来。这 决定了理论是关于经验事实的思想构造,是一种并非现实而又合乎规律的东西,它 。渡普尔的这种思想详见其书《猜想与反驳》.傅季重等译,上海出版社1986年版。 。[美】M.w瓦托夫斯基,范岱年金吾伦等译,《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求实出版社1989年版,第384—385 页。 。【美1肯尼思·华尔兹,信强译,《国际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2页。 。【美】欧内斯特·内格尔,译,《科学的结构》,上海出版杜2002年版,第127—128页a 11 既离开了现实又不偏离现实(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又高于经验)。它为描述经验 现象或事实提供清晰的表达手段。例如,在《经济与社会》一书中,马克斯·韦伯曾 区分了三种类型:型,传统型和魅力型o。但考察历史 上或日常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方式,并没有~种的具体执行方式严格符合以 上类型的特点。换言之,以上三种类型从不曾以纯粹的形态存在于现实之 中。实际上,上述类型是从历史与现实中经抽象而提炼出的“思想构图”,是 一种“理想类型”。它们不是描述性概念,不对应于某个具体的经验实体,也不是 规范性的概念。韦伯所强调的理想类型也并非目的,而是一种认识手段,即比较、 衡量与所观察到的现实之差距的工具。具体而言,研究者必须至少经过两次抽象化 的过程,第一步是抽象掉影响研究对象的外部,使研究对象成为一个不受干扰、 自行运行的系统;第二步是对组成该系统的各个组成要素的特征进行简化,使 这些要素成为理想化的客体。通过这两步的纯化处理,研究者就能方便她探讨系统 内各个组成要素的关系,并据此建立一个理论模型。 理论模型反映的是研究对象在理想状态下的内部机制和运行规律,它是一组描 述事物内部某种假想的构成要素、要素之间的排列方式和运作制约关系的假设。但 是,这些假设是高度抽象的,它们往往不可观察或不可检验。例如,牛顿的惯性定 律假设;如果不受外力作用,物体就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这一假设是不可验 证的,因为没有物体不受外力的作用。我们知道科学理论是对经验现象的解释,理 论模型必须与经验现象发生关系才能行使理论的功能,因此,研究者需要进一步提 出各种假设,以便充当理论模型与经验现象之间联系桥梁的“对应规则”。这类规 则就是一组描述某种假想的要素、结构同事物表层的可观察属性之间的对应关系的 假设,其主要作用就在于使得原本抽象的理论术语及其假设从观察语言中获得经验 意义。通过把“对应规则”引入理论模型之中,研究者就可以根据一定的逻辑规则 进行演绎推理,从理论的各种假设中推导出~系列逻辑结论,有些结论可能是人们 在先前的学术研究中已经总结出来的,有些则可能从未被人们所认识的。一般我们 把前~类结论成为“解释”,把后一类结论成为“预测”。这样的话,科学理论就可 以接受事实的或证伪,达到主义的基本要求。 (四)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 评价一种理论是否进步,必须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加以评估,前者是指科学 。【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商务印书馆,1997。第241—242页。 12 硕士学位论文 ⑥MASTER’STHESIS 理论必须符合主义的基本要求,后者则把这种理论同先前的理论进行比较以考 察它是否比先前理论更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世界的认识。 一般说来,科学理论具有可检验性、逻辑一致性、简约性,对任何科学理论的 评价,首先必须从这三个方面进行静态审视。所谓“可检验性”是指从理论可以推 导出被解释的经验事实,这也是理论在实践中检验的先决条件,否则就没有资 格接受验证,而应当予以抛弃。它是理论之所以“科学”的关键,那些不能被检验 的命题都被称之为“形而上学”而被主义者断然。所谓“逻辑一致性”是 指理论内部逻辑上的自恰性。科学理论本质上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演绎系统,这个系 统是由相互关联的内容和部分组成的,它们各以其不同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成一个有 着必然逻辑联系的整体,彼此之间不存在逻辑矛盾。一个内部不自治的理论往往是 不合理的,至少是有待改善的。所谓“简约性”,并不是指理论浅显、易懂、符合 常识,而是用尽可能少的变量解释尽可能多的经验事实。这一点与“逻辑一致性” 密切相关,因为作为理论核心部分的概念、变量过多,往往会造成整个理论体系逻 辑上的不统一和不协调。如果减少变量,就有助于消除逻辑上的不统一,毕竟人的 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类不可能对太多的变量进行清晰的逻辑推演。 在对科学理论进行动态评价时,我们必然要论及科学哲学界的三位标志性人 物:波普尔、库恩和拉卡托斯,他们被成为“方三圣”,他们提出的理论发展 模式对于我们评价新现实主义具有很大的。 英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波普尔在当代科学哲学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他前 承逻辑经验主义,后启历史主义。波普尔反对逻辑主义认为从观察得到理论的 观点,他借鉴汉森的“观察负载理论”的思想,认为观察并非是纯经验的观察,观 察总是以我们的期望和理论倾向为前提的。因此,他认为理论是从大胆的猜测而非 观察开始的,他提出了著名的科学知识增长公式:P。—-TT—EE——P:……。公式的 意思是说,科学发现从问题开始,科学家针对问题作出各种各样大胆的尝试性猜测, 这些和理论激烈竞争,观察和实验的严格检验,在检验中清除错误并筛选 逼真度最高的理论,理论就是在这种不断的试错和证伪中逼近真理,这就是他的证 伪主义理论发展观。根据证伪主义,一个理论一旦被经验所证伪,该理论就必须被 抛弃。正如波普尔所说:“一个理论被接受还是被拒斥,它的命运决定于观察和实 验,也即取决于检验结果。只要理论住了我们所能设计的最严格的检验,它便 被接受;否则,便被拒斥。”∞但是,他的观点在事实和逻辑上都有矛盾之处。从 科学发展史上看,许多理论当时都面临许多“反常”的现象,但它们并没有被抛弃。 。【英】波普尔,傅季重等译,《猜想与反驳》,上海出版社1986年版,第77页· 13 “没有一个人因为在牛顿理论的预测与声音速度及水星运动两者之间的长期 的不~致,而对牛顿理论发生过认真的怀疑。”。同样,爱因斯坦的也无法 解释水星近日的长期移动。如果严格按照波普尔的证伪主义,任何理论都没有存在 的余地。从逻辑上看,波普尔用“观察负载理论”的思想归纳主义,但他并没 有把这一思想贯彻到底。既然观察受列理论“污染”,为什么经验就能证伪理论呢? 波普尔留下的思想空白,为库恩和拉卡托斯所填补。 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新·库恩于1962年出版了《科学的结构》一书, 它的出版在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在该 书中,作者提出了不同于波普尔证伪主义的新思想——范式主义。库恩在波普 尔激进的证伪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种新的科学发展的新模式,他科学发展 的实际过程是一个进化和、积累和飞跃、连续和中断的不断交替的过程。范式 是库恩分析科学的主要概念,他认为,“一种范式是,也仅仅是一个科学共同体成 员所共有的东西。反过来,也正由于他们掌握了共有的范式才组成了这个科学共同 体。”9换言之,范式就是某一科学共同体在某一专业或学科中所具有的共同 ,这种了它们的共同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他们提供 了共同的理论模型和解决问题的框架,从而形成了该学科的一种共同的传统。库恩 勾勒了一幅科学发展的动态图画,科学就是常规科学一科学危机—科学一常规 科学之间不断的循环往复。所谓“常规科学”就是科学共同体的对于共同的范 式不疑的时期,他们共享一些基本的理论、观点_和方法。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 是解谜,具体而言,有三大任务:一是在范式的指导下提高科学知识的精确性和可 靠性;二是进一步范式;三是收集和扩大新事实。。在此过程中,科学家会遇 到“反常”现象,即事实与范式不一致,但科学家决不会怀疑范式,更不会抛弃范 式。但是,随着“反嚣”现象的增多,科学共同体就会出现“科学危机”,科学共 同体对原有范式产生了怀疑,危机终结的标志是新范式的出现,也就是“科学 ”的完成,科学再度进入“常规科学时期”。库恩认为新旧范式的评价与选择 没有客观的标准,它取决于科学共同体的,对于理论选择的客观标准,不同时 代、不同的人可以有完全不同的理解。由于范式是,所以彼此对立的范式之间 斗争的结局,不是最终由观察和实验来判定,因为对立范式的各自支持者各有一套 自己的评价标准,根本不存在中性的“元标准”。这样,库恩的理论就倒向了非理 性主义,也就是说,范式或理论的优劣没有一定的逻辑评价标准,它完全是个心理 。(美1库思。金吾抡、胡额和译.《科学革龠的结构》.大学出版社2∞3年版,第75页· 。I美]库恩,范岱年、纪树立等译,《必要的张力》,大学出版社2呻4年版,第288页- 。f美】库恩,金吾伦、胡新和译,‘科学的结构》,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3—25页。 14 硕士学位论文 ⑧MASTER’STHESIS 学的问题,是科学共同体的问题。因此,我们无法利用库恩的心理学标准来衡 量理论的进步与否,这也是库恩备受争议的主要原因。 正是上述波普尔和库恩的思想给了英国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以很大,拉卡 托斯继承了波普尔和库恩思想的合,同时又了他们思想的缺陷,从而发展 出一套新的科学评价标准——科学研究纲领方,它被学术界为迄今为止较 为合理的科学评价体系。科学研究纲领是一组具有严密的内在结构的科学理论系统, 科学理论系统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它构成一个连续性的纲领。科学研究纲领由 四部分组成:中心是“硬核”,周围是“带”(即“辅助”)以及“正面 法”和“法”两个方规则。“硬核”就是这个科学研究纲领的核心部 分或本质特征,了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颖事实”,决定着研究纲领发展的 方向。硬核是对所研究对象的根本性质作出的断言,它往往是一种思辨性的猜测, 一种未经检验的总体世界图景。“硬核”是“坚韧的”、不许改变和不容反驳的,如 果它遇到反驳,整个研究纲领就受到了反驳。如地心说是托勒密天文理论的“硬核”, 牛顿力学定律和定律是牛顿理论的“硬核”。“带”是由许多辅助假设 构成的,它把经验反驳的矛头主动从硬核引向自身,通过调整这些辅助假设来 “硬核”,以使“硬核”不受经验的反驳和否定。“正是这一辅助假设带,必须 在检验中首当其冲,调整、再调整、甚至全部替换,以因而硬化了的内核。”。 “法”是指,当“硬核”面临反驳时,它经验反驳的矛头直指研究纲 领的核心——“硬核”,而是通过调整“带”来消解反驳。“正面法”是对 这种调整起主导作用,它“包括一组明确表达出来的和暗示,以说明如何改变、 发展研究纲领的‘可反驳变体’,如何更改、完善‘可反驳的带’。”。 与波普尔认为经验可以证伪理论不同,拉卡托斯认为经验不能证伪理论,原因 有三:一是经验中渗透着理论,既然理论是可错的,那么受理论污染的经验也是可 错的,因而可错的经验就不能能证伪可错的理论;二是任何理论都不是孤立的,而 是与其周围条件和其它理论构成的背景知识联系在一块的,当经验与理论不符时, 地认为理论错了是不合理的,也许是其背景知识有问题;三是研究纲领在面临 “反常”时有顽强的韧性,科学家可以通过积极地调整辅助假设“硬核”,消 化“反常”,从而避免研究纲领被证伪。 既然经验不能证伪理论,该如何评价理论呢?拉卡托斯认为,“评价的基本单 位不能是孤立的理论和理论的合取,而是‘研究纲领’。”。只有一个进步的研究绢 。【英】拉卡托斯,兰征译,‘科学研究纲领方》·上海出版社2005年版,第56页- o同上,第58—59页。 o同上,第140页。 15 领才能证伪一个退化的研究纲领。他设定的取代标准是:a)新理论(T’)比旧理 论(T)具有更多的经验内容,b)新理论(T’)能解释旧理论(T)的经验内容, 并得到观察与实验的确证。拉卡托斯的淘汰标准与波普尔的证伪主义不同。对波普 尔来说,任何理论如能解释为何通过实验来证伪的,便都是“科学的”;对拉卡托 斯来说,只有证明了一个理论比其他理论具有更多的经验内容,即它要导致新事实 的发现,它才是“科学的”。对波普尔来说,~个理论要被同它相冲突的观察陈述 证伪;对拉卡托斯来说,在没有新的、更好的理论出现之前,决定性韵证伪是不会 产生的,原有的理论不会被证伪的实验淘汰掉,只会被另外的理论淘汰掉,对旧理 论的否证是同对新理论的确证同时发生的。因此,进步的理论须具备两大条件:一 方面,它能解释旧理论无释的一些现象(发现新事实),另一方面它也能解释 旧理论可以解释的现象。较之于波普尔的激进性和库恩的非,拉卡托斯的科学 研究纲领比较合理,因而是我们评价科学理论的一种较好的标准。本文对新现实主 义的动态评价基本采用了这套评价标准,考察新制度和主流建构主义这两大竞 争性研究纲领是否符合上述两大条件以淘汰新现实主义的研究纲领, 16 硕士学位论文 ⑨MASTER’STHESIS 新现实主义科学理论的建构 新现实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国际研究中兴起的“行为主义”影响下 的最为重要的学术。所谓“行为主义”(bellaviodsm)是从现代心理学中借用 过来的一个概念,它主要指一种观察个人或动物等有机体在刺激下或既定的环 境中的表现和反应的学说。这种学说强调有机体或其它各种组织的有规律的、可观 察的、可计量的甚至能够重复能够操作的各种的重要性,认为研究的任何最终 结论不能脱离这些而先验地得出。。行为主义在国际领域“爆发”, 来源于学者们对传统现实主义的“历史主义”研究方法的不满以及强烈的学科 意识。在行为主义的支持者看来,传统现实主义的历史主义方法是从哲学、历 史和等古典学科派生出来的思维方法。它主要依靠判断、直觉和洞察力,甚至 是个人的经历。这种方法主观的成分很多,而现代科学的特点是可操作性、可重复 性、可检验性以及精确性和系统性。于是,他们开始借鉴自然科学所谓的“硬”学 科,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国际。因此,国际关系学学者努力将自己的理论 体系化为一种极其简约的理论,能够用公式表示出来,能够用定量方法计算出来, 不仅在国际关系学界,在整个学界都出现了这个趋势,华尔兹创建的新现实主 义理论则把行为主义推向了顶峰。 (一)均势理论与微观经济学的类比 华尔兹之所以能成功构建新现实主义的科学理论模型,根本原因在于他巧妙地 运用了类比的技巧。他在《国际理论》~书中写道:“从一个理论完备的领域 转向一个尚有欠缺的理论领域,使用类比法很有助益。如果两个不同的领域具有类 似的结构,使用类比推理是允许的。旧在国际关系著述中,使用类比论证(argument byanalogy)长时间里一直很普遍,我们最熟悉的国内类比,就是把处于国际无政 府状态中的国家类比于处于自然状态中的个人。近年来,历史比较很流行,国际政 Britannica)与美国 治学者被鼓励研究同盟体系,或者比较英国治下的和平(Pax 治下和平(PaxAⅢericana)的异同,以验证他们是不是依靠霸权国提供的国际公共 物品(internationalpublic900ds)。。华尔兹从微观经济学找到了类比的对象, 。王逸舟著,《国际学:历史与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6—97页。 4囱肯尼恩·华尔兹著,信强译,t国际政抬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舨,第119页t 。BaIIy吼凸Ⅲl锚J吣andRi血鲫dⅡ咄脚如酵币缸w细∞研瞰:co岫iaU卫i硼咖Pr鹋199魏p179 17 他把均势理论与市场理论做了类比。在他看来,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中最成熟、最科 学的理论,从经济学理论中吸取灵感来理解国际的运行规律,不失为一种有效 的思维方式。 华尔兹把国际结构类比成经济学中的市场,关于国际结构是怎样形成的、又是 如何运作的,可以参照市场是怎样形成的、它又是如何运行的来加以理解。市场是 由行为体——公司的经济活动自发形成的,而不是公司有意营造的。但是市场一旦 形成,它就获得了某种地位,它会励那些遵循市场规律的公司,惩罚市 场规律的公司,任何单个的公司都无法摆脱它的制约。同理,国际结构是根据某一 时期主要的行为体来定义的,这一行为体就是国家。因而,国际结构是由国家 的国际活动而自发形成的,它不是国家随意创造的,结构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于国 家的地位,国家必须要在它的影响下行事。在这里,华尔兹把国家比喻成公司, 公司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人”,国家则是追求安全的“行为体”。国际政 治体系和市场体系的形成和维持都基于行为体的自助原则,公司的自助原则是追求 利润最大化,否则便会破产;国家的自助原则则是依靠自身本国安全。市场的 结构是根据彼此竞争的公司的数量来定义,如果市场由势均力敌的公司参与竞争, 那么它就近似于一个完全竞争市场;如果市场由少数几个大公司控制,尽管仍然有 中小公司的存在,市场就是寡头垄断市场。相应的,国际结构也是由国家的数量加 以定义的。如果国际体系存在三个以上的大国,国际体系就是多极结构;如果 系统中存在两个大国,国际体系就是两极结构;如果系统中只存在一个大国, 国际体系就是霸权结构。不过,在新现实主义理论中,并不存在霸权结构,因为它 的逻辑起点是国际无状态,一旦出现霸权结构,国际无状态就不复存在, 国际体系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新现实主义也就失去了理论效力。而且,华尔兹认 为,即使存在霸权结构,它也是一种极为短暂的国际结构,一方面,霸权结构中的 支配性大经不起的,它将过多地承担超越其国界的义务,这将导 致霸权国的基础被;另一方面,即使霸权国保持克制(防止), 弱国也会担心霸权国未来的行为,面对实力的不平衡,一些国家将会努力加强本国 的实力或组成联盟,以使分配重新恢复平衡。∞因此,新现实主义只有两种结 构类型:多极结构和两极结构。 (二)抽象与新现实主义理论模型的建构 18 硕士学住论文 ⑧MASTER’STHESIS 正如上文所言,在建构理论的过程中,抽象至少要分为两步,首先通过剥离研 究对象所处的因素,把研究对象视为一个不受干扰、相对自主的系统; 其次,把该系统的组成要素做理想化的处理。具体到新现实主义,一是要把国际政 治系统视为一个的系统,二要对组成系统的国家和结构做理想化的处理。 现实世界中,国际体系是涵盖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国际系统的 子系统,这些不同的子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其他的子系统都会 对国际体系产生影响。但是,如果要建立国际理论,就必须要把其他的子 系统抽象掉,仅仅保留国际系统,表明国际是如何被构想为一个与经济、 社会及其他国际领域不同的领域。回华尔兹认为,重农主义者(PhySiocrats)之所以 能建立经济学理论,就是因为他们首次把经济视为一个的整体,允许经济被视 为一个区别于社会和生活的领域,并创造了一个“经济”概念。阻碍摩根 索(Morgenthan)建立一种国际理论的原因就在于,他错误地认为:国际 领域不能与其他领域区分开。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者,摩根索捍卫了的性, 但他却未能发展这个概念并把它运用于国际。一个理论表明一些因素比其他因 素重要,并对这些重要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事实上,每一件事物都与其他事 物相联系,一个领域也不能与其他领域分离开。理论把一个领域从其他领域抽象出 来是出于学术的目的,分离出一个领域是建立一种解释该领域内活动的理论的先决 条件。如果经济、和社会变量都包含在国际系统中,如果国家不是有一个而是 多个目标,如果不能从相互影响的变量分离出变量以及分清原因和结果,那么 (国际)理论的构建是不可能的。。 此外,为了把国际体系视为的领域,还需要排除国内系统对国际 系统的影响。无疑,国内对国家制定外交政策会起着重要作用,进而对国 际的结果产生影响,但为了建立国际理论而非外交理论,就需要把它 省略。如果国家体系(state.syst锄)被看作一个的领域,以区别于国内因素的 考虑,例如正统的意识形态、教、生产和社会组织模式,那么我们在理解国际关 系的本质方面就可能取得进步。@我们可以看到,当今的三大主流理论——新现实 主义、新主义和建构主义,都忽略了国内,这有其必然的原因。因为三大 理论都属于国际体系理论,为了能够建立简单精致、逻辑严谨的科学理论,不 忽视国内,就很难达致上述目的。 。【美】肯尼思-华尔兹著.信强译,《国际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06页· ofⅫcm州加al衄州1990),州1),pp.21.37 。鼬僦t1I砌tz,”RealistThought驵dN∞feal敏铀c哦J仙IⅡal o Rcl鲥ons(NcwYork:st.Mamn’sPrc豁,1996Xp明. 19 硕士学位论文 ⑧MASTER’STHESlS 在华尔兹看来,作为研究对象的国际体系,它是由国际结构和国家两种要 素组成的,抽象的第二步就是要对结构和国家进行简化处理。对国际结构的简化关 键是分清结构层次和国家层次,因为两个层次在现实世界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以 致于那些试图建立国际系统理论的学者因为无法区分两大层次,而使学术努力 归于失败。华尔兹在《国际理论》一书的第三章对罗斯克兰斯、霍夫曼以及卡 普兰进行了严厉地,就是针对他们自称建立了系统理论,但他们由于没有分清 结构层次和国家层次的界限,从而使得他们的系统理论象个“大杂烩”。。为此,华 尔兹把国家的属性、行为和互动抽象掉,“抽象掉单元属性意味者把国家可能具有 什么样的、社会和经济制度以及意识形态等因素抛开。抽象掉各种联 系,意味者将国家在文化、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互动抛开。……通过将行为 者的个性、行为和互动暂置一旁,我们就得到一幅关于社会的纯粹的方位性图画。” @华尔兹这样做的原因在于他的理论目标,即建立一种国际体系理论,解释国 际结构对国家行为的影响,因此需要忽略属于国家层次的特征,否则我们就无法发 现结构与国家行为之间的关系。@只有把结构层次与国家层次作出清晰的划定, 才能定义国际结构,华尔兹从三个方面定义国际结构,即无秩序,国家的功能 和国家间的能力分配,由于在无状态下,国家必然奉行自助的原则以, 因此国家都倾向于自给自足,进而导致功能上的趋同,这样国际结构的类型是由无 秩序和能力分配来界定。 在抽象出一个理想化的国际结构之后,还需要对国家的动机进行抽象。国家当 然有很多动机,如果把这些动机都纳入理论的视野,那么理论的建构将不再可能。 正是这一困难,使得许多国际关系学者建立理论的尝试归于失败。要成功地建构国 际理论,就必须对国家的动机进行简化,简化的一种方式就是对国家的动机作 出理论上的假定。最根本的是假定国家是行为体,我们知道现实中的国家并非 都是的,但这一假设对构建理论模型是必不可少的,“行为体假设在现实 主义中占首要地位,就象经济学一样。出于同样的原因,没有这一假设就无法建立 行为体行为的模型,没有模型就无法建立连贯一致的理论。”田在国际无状态下, 作为行为体的国家,它的首要目标就是要确保自己的,尽管国家肯定还会 。参见【美】肯尼思·华尔兹著,信强译,‘国际理论》,上海人民出版杜2003年版,第51—78页· o【美】肯尼思·华尔兹著,信强译,‘国际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3年版,第107—108页。 。关于国际体系的层次,许多学者并不同意华尔兹如此简单的划分,他们把国际体系的层次进行了细化,参见 Re∞nsidered”inKcⅡB00血缸dS把VcSlnith, B卸fyB啦an,ccThelcvelofAⅡa】y出P∞blcmilIktcm蚯吼alReI枷om pp.198—216. ed.,如细弭口砌M¨耗k砌村拍∞F而曲,(can由棚lge:P础tyP嘴s,1995X aⅡd ofRealisⅢ,’inStcvcSnnh,K舫Booth @Ba玎vBu瑚.c·Thc1imclc龉Wisdom Mary出zalcwski,ed., 抽抑删咖耐砌∞聊^曲渤棚d成y∞d(锄b枷gc:巳删d窑eunive巧畸P托ss,1996),p.54. 20 追求其他的目标。对国家动机的假定是进行逻辑推理的先决条件,如果不把国家视 为行为体,就无法进行逻辑推理;如果不知道国家具有何种动机,就 无法推断国家在面对国际结构的制约下会如何反应。 (三)新现实主义的逻辑推理 通过抽象,华尔兹就建立了一个国际的理想模型,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 思维过程,为了能用该模型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经验现象,还必须从抽象回归到具体, 换言之,把该理想模型同现实中的国际体系建立某种关联。因此,就必须增添 一些表征现实条件的假设,它又被称为“桥梁假设”,它在理论与现实之间架起了 桥梁,通过演绎的方式,推导出一系列可供经验验证的结论。 新现实主义本质上是体系理论,它探讨了的是国际结构对国家行为的影响,其 推理的核心问题就是国家行为体如何应对国家结构的挑战。华尔兹的回答是,在无 状态下,国家自身的办法就是以为手段寻求安全。国家表现 为国家的综合实力,它包括人口、领土、资源奈赋、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国家 之所以成为一流强国不是因为它们在某一方面实力出众,国家在国际中的地位 取决于它的综合实力。国家追求有两种手段:一是内部手段(增强经济能力和 军事力量,实行明智的战略),二是外部手段(加强和扩大同盟,或是削弱和缩小 敌对同盟的力量)。@国家以为手段,必然会需求的制衡,最终导 致均势局面的形成。因此,通过作出“国家以为手段安全”这一桥梁假设, 理论与现实形成了一种“映射”关系。同时,也是衡量国家能力的指标,因此, 国际结构的类型根据在各个国家之间的分配来确定。通过引入“”的概念, 国际结构就获得了现实的意义,从而能够演绎出不同类型的国际结构对经济、军事 以及国际公共问题产生的影响,如两极结构比多极结构的经济相互依赖水平低,两 极结构比多极结构更有利于世界的稳定,越不平衡越有利于国际公共问题的管 理等。因此,“”是新现实主义的一个核心概念,甚至有人把整个现实主义统 称为“学”。 通过设定“桥梁假设”,理论的各个组成要素得以首尾贯通,整个理论显示出 条理清嘶、逻辑一致、简单精致的美感。如果我们把理论分为核心假设、桥梁假设 和逻辑结论三个部分的话,新现实主义的这三大组成部分如下表: 。【美】肯尼思·华尔兹著.信强译.《国际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56页· 21 硕士学位论文 ⑧MASTER’STHESIS 核心假设 “桥梁”假设 逻辑结论 国际体系由功能相似、但 是国家 ①均势反复出现 能力不同的国家组成,国家 的手段。国家 ②两极结构比多极结构的经济相互依赖水平低 根据能力的分配而形成不同的 之间的分配决 @两极结构比多极结构更有利于世界的稳定 国际结构井占据不同的.这 定国际结构的类型 些国家在无秩序中互动,以 自助的原则自身的安全。 (新现实主义的逻辑结构) 硕士学位论文 ⑧MASTER’STHESIS 三、新现实主义的科学性 在国际关系学界,主义的支持者认为可检验性、逻辑一致性和简约性是科 学理论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也是评估科学理论的首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的言论。用户名:验证码:匿名?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