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在中央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是围绕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个中心展开的,大体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必要性。第二部分阐明了其意义。第三部分指明了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必须遵循的根本立场、基本观念和原则。第四部分分析了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和条件。这样,就提出了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思想。
一
《讲话》第一部分从我国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面对纷繁多样的经济现象[1]出发,论述了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必要性。这是对客观现实的精准反映。在国内经济发展方面,正面临着经济增长速度合理回归,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换,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全面建成小康的问题。这种复杂性是近现代世界经济史上所不曾有过的。诚然,经济发达国家也都无一例外地经历了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到集约的转变以及由污染到治理的转变。但他们是在两三百年(就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国家来说)或一两百年(就资本主义发展较晚的国家来说)的长时期内解决这些问题。而我国都要在几十年的短时期内解决这些问题。当然,这些因素之间也有相互促进的一面,但也有相互矛盾的一面。这些矛盾的集中和叠加,使得问题变得极为复杂。但这样说,并不否定我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处于发展战略机遇期。矛盾的集中和叠加与发展战略机遇期都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而且二者也是矛盾的统一关系。这些矛盾解决得好,就可以充分发挥发展战略机遇期的作用。否则就不能发挥这种作用,甚至会这个机遇期。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复杂性也是中外经济史上未有的。就中国古代经济史来看,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曾发生过在保持封建主义土地所有制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实行了作为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实现形式的经济体制的,即实行领主制到地主制的转变。但它只是涉及到在奴隶人身解放和地租形式的改变(由地租转变到实物地租)。在近代经济史上,也发生过在保持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实现了其经济体制的转变,即由古典的的市场经济到现代的有国家调控的市场经济的转变。但市场作为社会生产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体制则不然。第一,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意味着包括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运行机制的根本改变。第二,我国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在主导地位的前提下进行的,但同时要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而且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要发生重大变化,混合所有制将成为重要的甚至主要的形式。第三,我国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国有制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进行的。但同时要对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国有经济的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把国有经济集中有关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领域和关键行业。同时要“抓大放小”,把国有经济集中到具有规模效益并能引领社会技术进步的大企业。这是其一。其二,国有企业也不再是国家行政机关的附属物,而是要成为的市场主体。其三,国有企业都要进行公司化的,其内部治理结构也要按照公司制要求进行相应变革。其四,国有资产管理要实行监管权、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由原来管人财物、供产销到管资本的转变。以上四点都是的,是就经济体制任务本身来说的复杂性。第四,经济体制并不能孤立的进行,它是以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为条件的。当然,经济体制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基本因素。这样,处理好与发展、稳定的关系,就成为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但这并不是简而易行的事。
不仅如此,伴随的进展,这种复杂性还会大大增强。第一,我国经济体制是由易到难逐步推进的。随着的推进,其难度和复杂性大大增长。比如,国有企业先是对一般行业企业进行,后是对垄断行业的企业进行;价格先是对产品价格进行,后是对生产要素价格进行。在这两种中,随后的都比前行的的难度要大得多,其涉及的经济关系也要复杂得多。第二,伴随的进展,需要兼顾各个经济主体的,这就必然使得复杂化。第三,当前面临的社会经济也很严峻。不仅食品、药品和生产安全问题异常尖锐,而且产业安全和金融安全问题也得很明显,存在系统的经济风险。第四,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深化的阶段。并不局限经济体制,而是包括经济体制、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在内的全面。所有这一切,不仅使得我国的经济体制的复杂性是历史上任何体制不可比拟的,而且比初期也异常地加大了。
以上分析表明:当前我国面对的国内经济发展的形势是极为复杂的。面对的国外经济形势亦复如此。这一点是同我国和世界两方面的特点相联系的。如果只是局限后一方面,而忽视前一方面就难以得到充分说明。
就我国来说,已从初期界经济格局中的小国地位发展成为经济大国,并正在向经济强国迈进。由此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方面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历史变化。第一,在对外贸易方面,继续在总量方面保持居于世界前列的同时,其结构又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是重型制造业和高端制造业的产品(如高铁和通讯卫星)占比以及服务业占比上升。第二,不仅在引进外资方面继续居于世界前列,而且在对外投资方面也跃升到世界前列。第三,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也上升到世界前列。人民币在贸易融资方面已成为国际货币的地位也上升到世界前列。2014年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高达6.6万亿元。2015年12月2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人民币将于2016年10月1日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其权重为10.92%,居美元、欧元之后,居第三位。这表明人民币将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第四,中国在对外经济关系奉行的基本原则是平等合作和互利共赢。这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的本质在这个领域中的反映。这样,伴随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上升就意味着中国在主导改变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国际新秩序方面的作用在上升。前者带有明显的帝国主义时代殖义的色彩,其特点是国家之间的经济不平等;后者是社会主义中国的一贯的平等合作和互利共赢。
同时,世界在发展对外经济方面也出了一系列重大变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就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涉及的范围内来说,几乎已经成为世界的普遍发展趋势;就发展这种关系的物质内容来说,不仅包括产品和服务,而且包括各生产要素;不仅包括实体经济,而且包括虚拟经济;就发展这种关系的经济性质来说,主要有四种经济类型的国家。一是社会主义国家;二是经济发达国家。其最重要主体是二战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以前的帝国主义国家;三是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四是经济欠发达国家。
这四种类型的国家奉行对外经济关系的原则存在重大的甚至根本的差别。按照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的本质来说,它必须奉行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这就是中国一贯和奉行的原则。就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制度的本质要求来说,即使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已经的情况下,它仍会凭借其经济、科技和军事优势,在国家之间推行旨在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不平等的经济政策。为贯彻实行这种政策,甚至不惜在局部范围内采取军事手段。初先后相继发生伊拉克战争和利比亚战争,一直到目前还在进行的叙利亚战争,其发生的原因除了内部的各种社会矛盾以外,就是经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推行的对外经济关系政策的产物。当然,经济发达国家推行这种政策从来都是以实力为依据的。这样,由于它们实力的差别,在推行这种政策的强度方面有明显差别。这一点在当前实力强大得多的美国与相对较强的英国、法国、之间就表现很清楚。
简要概括说来,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发展国家的可以奉行适应商品经济一般要求的平等合作的政策,至少是可以接受的。但中国面临的对外经济关系方面的复杂性,不仅一般地表现为要面对这几种性质不同的国家,特别地表现为作为和平崛起的社会主义大国与经济最发达的美国之间的关系。二者的社会经济制度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对外经济政策是有根本差别的。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对抗性的矛盾。但这种矛盾也具有复杂性,即与对抗性同时存在的还有非对抗性的利益一致性的一面。其主要表现有三:一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以后,不仅和平而且发展都成为世界的主要潮流。二是在上世纪下半期以来,以治理污染和应对世界气候变化为主要内容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的共识,并正在进一步付之实践。三是以初在美国发生的“9?11”事件为标志,反对袭击也已经成为世界的共同行动。在这三方面美国和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是有共同利益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国处理得当,再加上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是有可能矛盾对抗性一面,发展非对抗性一面,使美国在某种限度内适应我国的对外政策的要求,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极大的勇气和高超的智慧。党的以来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对外经济关系采取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措施,正是体现了这种勇气和智慧。
所以,当前我国对外经济关系也面临着来国本身国际两方面因素的叠加。这种叠加就使得我国同时面临着及其复杂的对外经济关系。显然,在面对及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学习、研究、运用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是十分重要的。
二
《讲话》第二部分在精辟地概括了建党以来,特别是以来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以后,指出“这些理论,是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经济学,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境界”。《讲话》在这里指明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和时代特点相结合的产物,并具有极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其内容极为丰富。其实践意义不仅在于它指导了中国新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胜利,而且在于它指导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特别是从根本上了被国际上普遍誉为经济奇迹的中国以来经济发展的最基本谜底。这个谜底就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结合,发展了包括经济学在内的马克思主义。其主要之点有三:一是在指导思想方面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中包括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二是在线方面,用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线取代了此前一个长期内(1957-1978年)存在的超越这个阶段的“左”的线。三是在组织线方面依据的实践论(主要依据长期工作实践的表现)和群众线精确选择党的中央核心领导。这不仅可以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线得到,而且可以得到不断发展,从而使得包括发展在内的党的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指出比较方法是体现唯物的重要研究方法,强调“所有正确的结论,都是经过比较的。”[2]据此,只要把中国和苏联做一比较,对这个问题就可以很清楚,苏联没有做到这一点,所以解体了。中国做到了这一点,不仅党的本身得到了不断巩固和发展,而且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世界现代史上的奇迹!
可见,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三
《讲话》第三部分指明了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必须的根本立场、新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讲话》这部分内容创立了发展和的众多重要方面。第一,新的发展。以来,党在发展方面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阶段。一是1981年国务院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子;二是2001年党的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三是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四是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这次《讲话》中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的新发展。这是前三次发展的继承和最大发展。其继承明显表现在协调、绿色和共享三个方面,其发展则突出表现创新、两方面。
把创新提升到新发展的第一位,首先是突出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这一时代特征。如果不说原始社会,那么在农业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展虽然对社会生产的发展也起了重要促进作用,但它并没有直接成为生产力要素。到了工业经济时代,科学则直接成为生产力要素。到了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又跃升到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在这个时代,科学技术的发明和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比以往时代无可比拟地加快了,其对社会生产力发展作用力度也无可比拟地增强了。[3]把创新提升到新的发展的首位,同时也突出了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中薄弱环节,以及实现经济由大变强的迫切需要。我国不仅已经成为制造业的第一大国,而且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但大而不强,其制约的关键要素是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但突出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而且反映了当前我国在这方面还拥有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主要包括人力资本数量巨大,制造业体系完整,科技创新园和现代大型实验室的发展,产学研的联系趋于紧密等。突出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还意味着彰显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决定社会发展根本因素的原理。从这些方面说,把创新提高新发展的首位,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实际情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典范。但这里所说的创新并不限于科技自主创新方面,还包括由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技创新必然要求和推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创新以及经济运行的体制、机制和业态等方面的创新。
就党的文件看,把作为发展提出来,也是第一次。这是同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相联系的。一般说来,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以信息化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化时代,对经济发展都是重要的。但在我国现阶段它还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在我国成为经济大国并正在向经济强国迈进的条件下,实行并扩大,对利用国际国内两种市场、两种资源,发展更高层次的型经济,以促进我国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具有特殊重要意义。而且我国现阶段在人才、制造业、外汇、人民币国际化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经验积累等方面还拥有众多有利条件。当然,这同时也意味着面临着各种国际的金融风险和经济风险。这是其一。其二,作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大国,其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以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方面,国际责任化也大大加强了。因此,把作为新的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来,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新国情和时代新特征相结合的典范。
但我国对外的经济性质既根本区别于竞争资本主义时代的对外,也根本区别于帝国主义时代的对外。在当代存在的四种经济类型的对外中,我国对外的经济性质与其它三种经济类型的对外也存在重大的甚至根本的差别(已见前述)。这种区别是不容的。但当前国际上一种论调,把我国在非洲实行的对外说成是“新殖义”。这实际上是我国过程中多次发生的市场经济姓“资”的,在当代世界中翻版,即认为都是姓“殖”的,这显然是的。但在理论上说来,它既否定了这一经济范畴的一般性,又否定了这一范畴的特殊性,就一般性说来,作为社会生产资源在国际领域中的配置,是市场经济一般在对外经济经济关系方面的延伸,同时也是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结果的国际分工发展的产物。就特殊性说来,总是同特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比如,帝国主义国家实行的对外就具有侵略性质,就是殖义。而我国的对外是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相联系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对外经济关系方面的延伸。其基本特征是主张平等合作、互利共赢。它不仅根本区别殖义,而且要通过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逐步遏止乃至最终消除以往时代留下的殖义或殖义。当然,这是一个同美国为首的少数经济发达国家反腐博弈甚至尖锐斗争才能实现的过程,是需要的许多代人的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过程。可见,无论从一般来说,或者从特殊来说,把我国在非洲实行的政策说成是“新殖义”都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第二,《讲话》强调“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两点论。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上,把两方面优势都发挥好。”这个论述既指明了当前这方面研究的正确方向,又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道。
这里涉及到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矛盾统一关系。首先,必须肯定,关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4]的理论,是他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继创立的新主义论之后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的发展阶段;也是他在列宁用社会主义的新理论(即社会主义可以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理论)取得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主义理论(即社会主义必须同时在许多资本主义同时进行方能取得胜利的理论)之后,用下可以而且必须存在市场经济理论取代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公有制社会商品生产必然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但据此认为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不存在任何联系,从而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存在任何矛盾,并不符合我国实践。
从哲学意义上,“差异就是矛盾”。[5]从这种意义上说,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显然存在矛盾。再进一步就市场经济一般来说,还会明显看到二者之间的矛盾。就市场经济一般来说,市场经济就是作为这种经济基本规律的价值规律决定的价格调节社会生产资源的配置。这种价格机制必然导致参与市场各主体之间发生盈亏的差别。这一点在作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股票价格的决定上尤为突出。这种差别又会导致以财产占有为基础的差别。这是其一;其二,部分官员的贪污,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权钱交易。而权钱交易从一般意义上说与市场经济中交换原则是相通的。其三,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总是以逐利为目的。从一般意义上这一点也是与以一切向钱看为特征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相通的。可见,即使只从市场经济一般来说,它也为滑向资本主义提供了条件。当然,这只是可能性。
再具体到我国转轨时期的市场特殊来说,那么这种可能性还有滑向资本主义的现实性。其矛盾就更为突出。当前这种现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经济领域中严重的两极分化,领域中严重的贪污和思想领域中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泛滥。这种现实性是同我国转轨时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相联系的。第一,的复杂性(详见前述)。第二,的艰巨性。的复杂性同时也意味着的艰巨性。而且,阻力贯穿于全过程,并呈现加大的趋势。在起始阶段,这种阻力主要是来自计划经济体制的观念,以及反映这一体制利益要求的群体。伴随的进展,形成了多元的利益群体。毫无疑问,是符合中国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他们都是的获利者。但在过程中还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既得利益群体。他们借助的不完善之处,采取、半和全非法手段,获得巨额的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成为暴富群体。他们的利益就是进程中存在的半计划半市场的现状。这种现状正是巩固和增强他们既得特殊利益所必需的经济。比如,那些借助侵占国有资产、贪污、股市和走私等而致暴富的人群就是这样。而且,伴随的进展,这些人群会成为最强大的阻力。显然,这是形成艰巨性的一个极重要因素。第三,的长期性。要成功地进行这种,一个根本条件就是要有正确反映规律客观要求的党的政策指导,以及实现这一要求的法律保障。而人类认真客观规律的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6]的过程。把这种正确认识上升到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层面所需要的时间就更长。这种认识过程同时又意味着中发生失误是不可避免的。这种失误又是进一步拉长时限的一个重要因素。上述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在拉长进程方面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的。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使得滑向资本主义成为现实性。如前所述,长期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决定的。从这种相互联系的意义上可以说,这种性集中地突出地表现在长期造成的后果上。这种长期性必然使得半计划半市场的状态长期存在。实践已经充分证明:这种半计划半市场状态正是鲸吞公有生产、寻租盛行、投机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泛滥最有利的生态。因而也是暴富群体得以壮大的最有利的生态。显然,这种群体的壮大就意味着有滑向资本主义的现实性。
但这只是说有滑向资本主义现实性,而不是客观必然性。的巩固和胜利是的客观必然性。决定这种客观必然性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社会发展的主要规律。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强有力也推动了以来的经济发展。诚然,当前我国经济中也存在众多问题,其中有些问题还很严重。诸如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结构失衡、经济效益较低、科技创新和污染严重等方面的面貌虽然都有显著变化,但并未根本改观。但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巨大发展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以致后的经济发展赢得国际的普遍赞扬,被誉为“中国奇迹”,这正是强大生命力所在。第二,人民群众是决定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的规律。而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巨大发展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人民福祉。人民分享的这种丰硕的,是他们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持续向前推进、不可逆转的主要力量。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有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规律,主要是作为其核心的中国的坚强领导。说过:“诚然,生产力、实践、经济基础,一般地表现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谁不承认这一点,谁就不是者。然而,生产关系、理论、上层建筑这些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之下,又转过来表现其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这也是必须承认的。如前所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适应历史唯物主义两个基本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以及人民群众是决定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要求的。但实现这一点主要决定于科学的理论和线指导。而中国创立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其中包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线)以及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正是这样的理论和线。它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胜利的根本,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规律作用的特殊表现。
可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特殊来说,它不仅不等于资本主义,而且并不必然导致资本主义,二者并不是对抗性矛盾。不仅如此,它还同社会主义本质还有一致的一面,并且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强有力的工具。按照理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总结。”[7]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作为最有效地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有力的手段。因此,《讲话》强调“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是完全正确的。当前国内外存在的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的观点,固然是不正确的,那种认为市场经济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的观点,也是没有根据的。
当然,由于缺乏经验和其它各种社会原因,在发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两方面的优势上都远没有到位。比如,在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上,不仅在发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优越性上没有到位,在遏止市场经济在这方面的负作用上也没有到位。再如,在推动科技创新上,不仅市场经济在这方面的优越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半计划状态在这方面的负作用也没有得到有效遏止。因此,《讲话》强调“、两点论,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把两方面的优势都发挥好”,是完全切中时弊的。
四
《讲话》第四部分精辟地了中国已经、正在并将继续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故乡的社会根源。《讲话》指出,“实践是理论的源泉。我国经济发展波澜壮阔,成就举世瞩目,蕴藏着理论创造的巨大动力、活力、潜力,要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讲话》首先的科学史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科学总结。世界科学(包括社会科学)史表明:一般说来,科学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社会实践的产物。这包括社会实践的发展提出了科学发展的需要、认识源泉和条件。
马克思主义(包括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亦会如此。《宣言》在论到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产生在19世纪40年代的时曾经明确指出:“人把自己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因为正处于在资产阶级的前夜,因为同十七世纪的英国和十八世纪的法国相比,将在整个欧洲文明更进步的条件下,拥有发展得多的去实现这个,因而的资产阶级只能是的直接序幕。”[8]这个分析表明:作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标志的《宣言》在1848年发表是源于资产阶级是的直接序幕的实践需要。
列宁在1902年《怎么办?》一文中写道:“历史现在向我们(即马克思主义者—引者注)提出的当前任务,是比其它任何一个国家的的一切当前任务更要的任务。……实现这个任务,即摧毁这个不仅是欧洲的同时也是(我们现在可以这样说)亚洲的的最强大的堡垒,就会使成为国际的先锋队。”[9]可见,在列宁看来,在20世纪世界运动的中心已经转移到。这样,适应这种的需要,就成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的列宁主义的故乡。
历史表明:在20世纪40年代创立的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阶段的新主义理论,正是依据中国新主义实践的总结,并适应了中国新主义实践的需要。在上世纪后半期开创的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阶段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也是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需要。
显然,《讲话》提出要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是基于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需要。《讲话》还深刻分析了实现这一任务的世界独有的有利条件。
《讲话》同时是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学界发出的号召和动员令。每一个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工作的学者都需要珍惜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遵循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党的以来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这方面所做的进一步发展的理论,深入研究国内外的实践经验,把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继续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习总在中央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Z].新华网,2015-11-24.
[2]文选[M].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4.371-372.
[3]汪海波.论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5,(6).
[4]文选[M].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373.
[5][6]选集[M].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307,296.
[7]文选[M].第三卷,373.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 285.
[9]列宁全集[M].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63.340.
(汪海波,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