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指出,中国一线城市及周边(也即四大都市圈,同时也可代表中国都市圈)的房地产泡沫化程度,大致相当于日本都市圈1990年前后(房地产泡沫高峰期)的70%.
房价较为合理的1972到1986年,日本全国地价年均涨幅约6.5%,P年均增幅约4.8%,地价增长率/P增长率约1.35,地价增幅略高于P增速;而房地产泡沫期的1991年,日本全国地价增速与P增速间的比值达到最高峰的3.15,较房价合理年份偏离约133.3%。
2016年,我国地价增幅较上年同比增长24.1%,P增速为6.7%,地价增速与P增速的比值达到3.6;而在地价较为合理的2005-2013年间,该比值约为1.6。从绝对值来看,我国地价增速/P增速已高于泡沫时期日本的3.15,全国地价确实存在着偏热;但我国地价增速/P增速的偏离度为125%,仍然略低于日本房地产泡沫期133.3%的水平。
在房价较为合理的1972-1986年间,日本全国地价平均涨幅约为6.5%,而同期的家庭收入增幅为8.6%,地价指数增幅/家庭收入增幅约为0.8。但在房地产泡沫期,地价的快速上扬并未伴随收入的明显增长,1987年地价指数增幅/家庭收入增幅达到3.2,高出房价合理年份约300%。
2016年,我国土地均价增幅24.1%,同期家庭收入增长7.8%,地价增幅/收入增幅约为3.1。地价较为合理的2005-2013年间,地价增幅与家庭收入增幅间的比值为1.3.2016年,我国地价增幅/家庭收入增幅的偏离度约为138.5%,不足日本房地产泡沫期的1/2,但地价增速整体上仍然快于家庭收入的增长。
房地产泡沫期的1987-1991年间,日本全国地价快速上扬,1991年的最高涨幅达到14.1%,而消费者价格指数增幅为3.3%,地价涨幅/CPI涨幅达到4.3;而房价合理期的1972-1986年间,该比值仅为1.1。日本全国市街地价格指数增幅/CPI增幅的偏离度达到了290.9%。
2016年,我国土地成交均价快速上涨,同比增长24.1%,而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仅增长2.0%,地价增幅/CPI增幅达到12.1。从历年土地均价增幅与CPI增幅间的关系来看,在地价合理期的2005-2013年间,土地成交均价增幅与CPI增幅间的比值为5.1.2016年该指标的偏离度为137.3%,尽管远低于日本房地产泡沫期290.9%的水平,但我国的房价和地价增速已远远超过了一般物价的波动,应房价和地价的过快增长。
在房价较为合理的1983-1986年间,日本首都圈公寓价格收入比均值为4.4,独栋价格收入比均值为6.1。而在房地产泡沫期,日本首都圈公寓和独栋的房价收入比在1990年分别上升至7.9和8.6,较房价合理期分别高出79.5%和41.0%。
2016年我国北上广深房价快速上涨,房价收入比均值达到22.6,而房价较为合理的2007-2014年间房价收入比均值约为13.0,房价收入比偏离度达到73.8%,接近于日本房地产泡沫期首都圈公寓价格收入比的偏离度,一线城市房价的过快上涨值得。
上述四项指标中的房价收入比指标为我国四个一线城市与日本东京都市圈的对比,而我国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偏离度要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此外,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经济、人口占全国比重也远不及东京都市圈在日本全国的占比,加之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楼市发展方面的差异也远大于日本。上述因素也都不同程度地隐含在其他三项指标中。
中国一线城市及周边(也即四大都市圈,同时也可代表中国都市圈)的房地产泡沫化程度,大致相当于日本都市圈1990年前后(房地产泡沫高峰期)的70%。
但全国整体的房地产泡沫程度,应显著低于日本1990年前后的水平,估计只有30%左右。责任编辑: 刘素曼 IF106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