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由当代经济学基金会组织评选的2017年中国经济学优秀博士论文获名单揭晓,上财经院2016届博士毕业生焦振华的博士论文《双边匹配中的稳定性、帕累托效率和激励相容问题研究》(指导老师:田国强教授)获此殊荣,与他一道获得本届优秀博士论文的还有来自大学、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科技大学等其他7所兄弟高校的9人。
焦振华的博士论文主要研究了双边匹配问题中的稳定性、帕累托效率和激励相容等相关性质。对于多对一的双边匹配问题,论文提出了额度饱和性条件,证明了最大-最小偏好与额度饱和性条件可以多对一匹配中多单位需求的匹配参与人的弱帕累托最优性和激励相容性质。论文同时研究了多对多匹配中的激励相容问题,探讨了最大-最小偏好下的多对多匹配的稳定性问题,并研究了合约下的双边匹配问题。其中,多对多匹配中的激励相容问题的研究内容发表在国际知名经济学期刊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上,合约下的双边匹配问题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期刊Mathematical Social Sciences上。该论文的主要创新和学术价值在于:
其一,论文研究了多对一匹配和多对多匹配中关于多单位匹配需求参与者一方的帕累托效率和激励相容性质,证明了在额度饱和性条件和最大-最小偏好条件下,延迟接受算法满足弱帕累托最优性和激励相容性质,这一结果将文献中(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Alvin E. Roth,1985年得到的)关于单位需求匹配参与者的相关性质推广到了多单位需求匹配参与者的情形,是论文的第一个创新之处,这一结果既是在理论研究上的一个重要的推广,也有实践上的现实意义,因为实际的匹配中也会经常涉及到考察多单位匹配需求参与者一方的福利和激励方面的问题;
其二,论文的另一个创新之处在于,对于合约下的匹配问题,在很弱的偏好条件下,得到了引理,进而讨论相关的群体激励相容性质。引理是匹配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果,一般情况下,激励相容性质是引理的一个直接的推论。文献中关于引理的结果是在较强的偏好假设下得到的,从而文献中关于引理的结果是本文得到的合约下匹配的引理的特殊情形。对于非合约下的匹配问题,人们通常是借助于引理证明相关的激励相容性质,但是,对于合约下的匹配问题,Hatfield, Kojima和Milgrom等已经证明了相关的激励相容性质和群体激励相容性质,然而已有的文献中却没有关于相关引理的探讨。论文到Mathematical Social Sciences, 审稿人对这一研究结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称赞这一研究结果填补了对这一问题研究的空白。
焦振华现为我校高等研究院博士后,主要从事数理经济学、市场机制设计、博弈论等方面的研究。据了解,焦振华博士在读期间就已有5篇学术论文在国际重要权威经济学上发表。除前面提到的2篇论文外,他与导师田国强教授合作的另一篇论文刊发于国际期刊Economics Letters上,完成的2篇论文分别发表在模糊决策领域的期刊Fuzzy Sets and Systems和国际期刊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上。悉数这些研究,焦振华博士表示,自己是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受益者。
自2005年以来,学院参照前20名研究型大学经济学博士项目的课程体系设置培养计划,扎实开展现代经济学系列课程的基础教学,并提出经济理论、历史、统计三位一体的经济学学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模式,重视高级微观、宏观及计量经济学等基础理论课程的标准化培养模式,强调定量分析工具、历史比较方法和基本研究范式的共性训练,在此基础之上才进行有针对的个性化培养和丰富多元的高密度学术交流熏陶,极大夯实了学生的理论基础、激发了学生的学术志趣,为学生开展高水平原创理论和中国问题研究奠定基石。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