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文化,是普及现代法治的基础和前提。“七五”普法以来,滕州市充分利用滕州区域文化资源优势,将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班墨文化、行业文化、群众文化等有机融合,通过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提高法治文化元素含量,扩治文化的辐射效应,增强法治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感染力,打造具有滕州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为法治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
一是突显“和”元素,打造村居(社区)法治工作阵地。为打通司法行政服务村居(社区)居民“最后一公里”,用法治工作思拓宽群众工作的领域,营造和谐稳定的村居(社区)工作生活,我们通过整合司法所、法律服务工作者、社区干部和社会志愿者等各方力量,按照“一室五站”的模式(即司法行政工作室、人民调解工作站、法制宣传工作站、社区矫正工作站、法律援助工作站、安置工作站),在全市率先建立了滨江花苑社区司法行政工作室,把司法行政各项服务送到广大群众口。此外,组织村居(社区)按照“六个一”的标准建设了法治惠民工程,即每镇街建设一处法治文化示范点,一个农民法制教育培训中心和一个农民法律事务中心,每村居建立一个农民法律书屋、一条法治文化街、配备一名法治宣传员。真正把法治工作的阵地延伸到了群众身边,提高法治文化建设的针对性、覆盖性和实效性。
二是突显“善”元素,打造校园法治教育阵地。上善若水,水善利而不争。滕州自古有“善国”之称,充分发扬“善”文化的优势,立足学生法治宣传教育,突出品德培养,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将善文化注入青少年法治教育课程,打造了一批具有“善”元素的校园法治教育阵地。洪绪中学、姜屯中学、至善中学等学校建设了法治文化墙,雕刻了“百体百善”书法墙等;在走廊的墙壁上,悬挂了以善文化和法治文化为主题的图片;编写了《尊法三字歌》读本,开发了校本课程;开展了“日行一善、天天守法”养成教育系列活动,通过开展比赛、法言善语交流主题班会、法治文化手抄报展览、“法在我心中”征文、法治动漫进课堂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的热情。此外,还组织师生观看法治图片展览、电影,以实例来教育师生,展开广泛的法律知识学习讨论活动,激发学生用法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校园法治氛围。“善”元素的注入,为校园法治文化教育带来了新鲜气息,为学生在过程中带来了新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的快乐。
三是突显“诚”元素,打造企业法治服务阵地。为牢固树立企业人员诚信意识,培养员工法治,我市创新了“企业司公室”企业普法新模式,实现了普法工作由“进”向“驻”的转变。企业司建立以来,通过举办“企业法治讲堂”,邀请法律行业和工商等职能部门专家为企业人员当面授课,针对企业当前在建设发展、转型升级及遭受交易合同纠纷等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法治专题,开展法治文化建设,如东大矿业集团在办公区、职工宿舍、休闲广场、文化长廊、矿井口安全长廊等处分别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开展法治文化建设。通过其教育、示范作用在全市企业中树立法治经营,形成企业法治文化氛围辐射效应,进一步增强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的吸引力和力;使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企业员工树立了“诚实守信、守法经营”,提高了法律素质,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法治文化,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
四是突显“德”元素,打造城市中心广场法治宣传阵地。将普法宣传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全市打造了突显“德”元素的广场法治文化宣传阵地,成为集游览、观赏、休憩、娱乐、科普、文化教育于一体,极具民族传统和文化特色的综合性敞开式公共游乐场所,已建成龙泉法治文化广场,弘道公园法治主题公园、荆河休闲长廊等法治文化宣传阵地,通过展示当今法治文化进程和法律文明,提升区域法治文化建设的品位。法治文化广场的建成,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在潜移默化中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也成为我市法律知识、美化亮化城市的法治文化新阵地、新地标。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活动120余场次,1万余人次受到教育,法治宣传教育取得了社会效果最大化。
五是突显“廉”元素,打造机关法治实践阵地。机关是法治实践的一个重要阵地。在法治机关建设中,着重构建机关廉政文化体系,培育法治文化,提高机关工作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滕州市国税局创建法治文化展室,以廉政教育为主题,通过宣传廉政文化,内化于心;运用科技支撑,搭建了“勤廉优政办公平台”风险管理平台,推行“一网一平台”模式,深化信息系统对依法行政的促进作用;开展廉政集中教育,以“思廉周”廉政集中教育为辐射点持续开展廉政教育,组织收看典型警示教育宣传片;举行税收执法人员述职述廉座谈会;组织人员到枣庄接受廉政警示教育等活动,形成了具有廉政特色的法治文化氛围。
本文来源于ipfs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