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于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和“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战略目标,培养法律高级实务人才,依托学校大气科学、科学、海洋科学和信息工程等优势学科,重点为气象、环保、海洋、信息等行业培养特色法律人才。
上世纪90年代,我校向世界气象组织派出教师参与气候谈判与相关国际法律的起草工作,并参与《气象法》起草的调研与论证工作。基于行业与地区发展需要,我校于2001年开设法学专业,2010年成立省高校哲社重点研究院“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研究院”,2016年成立省级智库“气候与治理研究院”。
本专业现有法学专任教师30人,53.3%具备法律实务经验,40周岁以下专任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研究方向覆盖了除军事法学以外的法学二级学科,在气象法、法、国际法、信息法等领域特色鲜明。近五年共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5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5项、国家自科基金1项,出版专著11部,发表论文249篇,出版我国最早的气象法专著、教材以及“气候变化的法律应对”系列报告。聘请外籍非全时教授5人,高水平行业教师21人,“双导师制”队伍结构合理、经验丰富。
与中国气象局、各省级气象局和环保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定期培训和多形式的教研合作,得到行业部门的办学支持;与江苏省高院、南京市检察院、江苏省工商局等22家法律实务部门建立了教学实践与人才培养合作关系,设有浦口法院第十七法庭、维世德法律研究院等机构,“行业导师制”卓有成效,“进课堂”、“专家论坛”、“庭审进校园”等活动常态化;与腾讯研究院、阿里研究院、意大利都灵大学网络法研究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接受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侵权等法律问题的研究委托,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为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秉承“明德格物、立己达人”的校训,已培养13届共计1537名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7%左右;司法考试近五年通过率分别为58.1%、54.2%、56.2%、26.5%、43.2%,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学院学生2013年获“挑战杯”全国一等,2017年获挑战杯特等。自2014年起连续三年获省优秀毕业论文一、二等。学生以“南京市浦口区文德法律服务中心”为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特色与优势:专注于大气、海洋、土壤污染防治的排放清单、源头控制、BATs与BEPs等法律措施的实效研究,接受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江苏省环保厅等多家行业部门的委托,对立法、执法与司法提供理论支持。
信息法:主要研究大数据安全风险与法律规制、人工智能法律适用、信息产业的法律保障与规制、一带一大数据应用的法律应对。
特色与优势:专注于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运用、人工智能应用等领域的大量新型法律风险与应对策略等研究。
国际法:主要研究中国海洋权益、国际海洋争端解决机制、气候安全与气候谈判、低碳技术知识产权与国际转让。
特色与优势:依托“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重点研究,在国际气候谈判、低碳发展、CDM机制、海丝国家海洋权益等问题上取得系列研究。
冯寿波教授,美国州立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国际公法、海洋法、国际经济法、海商法等课程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主持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在CSSCI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论条约序言的法律效力》和《TRIPS协议公共利益原则条款的含义及效力》被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专著《论地理标志的国际法律——以TRIPS协议为视角》获“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优秀著作三等。
焦冶教授,英国雷丁大学访问学者。曾在青海省法制宣传部门任职,2014年被聘为江苏省法工委备案审查专家。主持中国气象局软科学项目3项,江苏省社科基金、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课题等各类项目11项,出版著作2部、教材1部,在《江苏高教》《学习与探索》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著作《中国所的源与流》获省高校第九届哲社优秀三等。
钮敏教授,从事法学教学与研究30余年,指导的法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获2015年度江苏省高校优秀毕业论文一等,曾任延安市仲裁委仲裁员。代表性著作《气象法的理论与应用问题研究》首次全面系统对气象法涉及的调整对象、基本原则法律关系等基本理论及其实践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法学》《江苏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10余项。
董勤副教授,复旦大学院国际法专业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2011年11月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后出站。研究方向为国际法学。
蒋洁副教授,意大利都灵大学信息法学博士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博士后;意大利都灵访问学者(2015)、印度德里访问学者(2017);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政策法规组副组长,腾讯犀牛鸟学术专家。江苏省“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
戈华清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博士,西悉尼大学访问学者。先后获得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参加多项保方面的课题,所涉及的内容包括保修订、江苏省补偿立法研究、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机制。
徐骏副教授,雷丁大学访问学者。长期承担法学主干课程的教学任务,多次获得校级教学优秀。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模拟法庭、模拟仲裁比赛,获得优良成绩,指导硕士研究生已有1人获得学位。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在CSSCI期刊及北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2部、教材1部。
凌萍萍副教授,雷丁大学访问学者。在教学方面能够恪尽职守,获校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一等、第二届“校十佳教师”荣誉称号,“刑法学”多课件获得国家优秀。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等省部级课题5项,出版著作1部、教材1部,在《当代法学》《江苏高教》《求是学刊》等发表论文20余篇。2015年获“江苏省青年学人”称号。
宋晓丹副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法学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教学经验丰富。微课作品获得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多次指导包括国家级项目在内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近年来共计主持各类课题9项,其中省部级课题2项,在《求索》《现代经济探讨》《中国软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10多篇,核心以上期刊论文8篇,参与撰写专著2部。
法学专业培养质量高,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6.3%。2014年起连续三年获得省优秀论文一、二等,13年来共有100余位学生考入985和211高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部分优秀毕业生在中国大学、华东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大学等国内外著名法学院攻读博士学位;进入实务部门从事法律相关工作的学生中,大多已成长为业务,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如2004届毕业生汪正楼创办了江苏胜衡律师事务所,2007届毕业生徐馨担任浦口区法院永宁法庭庭长,2010届毕业生成立辉担任盈科()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