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明年就要毕业的中山大学在读博士生阿洋(化名)从综合楼5楼纵身跳下,我们才知道“生命之轻”,令碎。在旁人和父母眼中,人生履历写满“优秀”二字的阿洋,却未完生的毕业论文。经初步调查,阿洋选博士论文课题时没理解导师的意图,论文没写好,担心毕不了业,压力大因此跳楼。(6月22日《新民晚报》)
一篇论文,竟然等于一条生命?这道令人匪夷所思的“等式”,以生命的悲剧警示我们,好好的活着,其实才是最需要撰写的毕业论文。近年来,硕士、博士生频频,也成为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家庭乃至社会不能承受之重。同是中山大学, 2008年4月5日,一名34岁的女博士从7楼跳下,死者在宿舍前的留言板上写道:死了就是。2009年11月27日博士生深抱着爱犬,也是从7楼跳下。其姐姐称,学业和感情的双重挫折,使其几近崩溃,因此实在是各有各的不幸,但最不幸的是,死是最容易的事,而生却是异常。死,这样的轻飘飘,好好的活着则重于泰山。
人生必有死。虽死系必然的结局,可生的价值和意义却不仅仅为了死,而是为着爱,,为着责任,担当。我们的生命并不完全属于自己,还属于父母,属于爱着你的人和你所爱着的人。一个健全的人,知识越来越丰富的人,理当对于生命价值的认知度越高,越懂得生命的担当,越会好好的把握生命的流程,让生命活出,活出力量,活出盼望,更活出爱。
不能不想到史铁生。年轻时双腿瘫痪,后来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一直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的史铁生,正是因为爱着,对一直关怀和帮助自己的人们充满感激,对去世的母亲怀有深深的歉疚,才淡定地认为“死是一件无须着急去做的事情,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仍以病隙之碎笔的形式,与灵魂对话,以最长的限度走完生命的履历。毕淑敏曾在学会中写道,“记得我十几岁到学农,住在一户孤老太家中。院子里摆着棺木,每当艳阳天,老太太就在绳子上晾晒寿衣。斑斓的衣物那么精致,那么娇艳,璀璨满地,色彩将破败的小院映得燃烧般美丽”。并不因孤老而看淡生命,而是死亡,珍重着生活每一天,享受艳阳般的晚年。一个知识与一个孤老太,同样参透了,同样活出了生命的辉煌和丰盈。
人生的每一个年轮,每一段经历,其实正在撰写“毕业论文”。尽管有时未必能“通过答辩”,却并不影响我们以后的生命成长。即使毕不了业,而值得我们为之奋斗为之追求的依然丰富多彩。生命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的,价值观也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生与死都是必须从容对待而不是草率决定的。面对抉择,更需要智慧、需要爱、需要勇气、需要和坚守,而不是盲动、不是、不是胆怯、不是浮躁、更不是放弃。
本文由 790游戏(www.790.kim)整理发布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