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史哲》创刊60周年纪念大会在山东大学举行,一大批人文学界的著名学者聚焦“与展望:中国人文研究的再出发”,就当前综合性学术期刊及大学学报今后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据悉,《文史哲》是新中国第一家高校文科学报。今年4月,该荣获首次设立的“中国出版期刊”,成为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唯一入选这一项的刊物。
据统计,在我国9000多种期刊中,社科学术期刊约占1/4强,达到了2800余种。其中,高校社科学报又占据了一半。我国高校社科学报已有百年历史,有少数类似《文史哲》这样拥有很高声誉的期刊,但整体上来看,高校学报的发展陷入困境,整体声誉不升反降。学报中的高质量论文太少,不少学报和论文甚至被称为“学术垃圾”。当前综合性学术期刊尤其是大学学报该如何发展,向哪里去,一时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
《大学学报》前主编、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前理事长龙协涛表示,在学术浮躁、学术尚未得到根本治理的今天,有很多学术期刊是平庸的,既与学术创新无缘,也于学术传承无补,还有一些学术期刊是的,以代替了学术标准,令斯文扫地。
龙协涛认为,当前学术界一些办得不好的学术刊物,很多毛病归结为一点,就是缺乏对学术的感、神圣感,把学术期刊的名声弄坏了。“《文史哲》创刊60年来,能够洁身自好、鹤立鸡群,不断地开拓新境界,正是其可贵之处。”龙协涛说。
《文史哲》主编王学典认为,《文史哲》既要引领学术潮流,又不能追风猎奇,走轻浅轻浮和哗众取宠的捷径。“刊发在《文史哲》上的文章,虽然希望能被更多文摘刊物转载,但《文史哲》不是为转载率而办刊,其办刊目标只有一个,也只能有一个,那就是学术本身。”王学典说,“对《文史哲》而言,学术之外的所有东西都是身外之物。”
王学典说,文、史、哲三个学科在中国源远流长,有着几千年的积淀,是现代学林中最厚重的学问,这也决定了主要刊载这方面学术的《文史哲》,除了走厚重之外,没有其他道可走。“但强调学术和厚重,绝不意味着将其办成不食烟火的老古董。学术期刊应力图站在学术前沿,积极主动地介入当下的学术界,自觉充当当代学术史的创造者。”
那么,《文史哲》是怎样参与创造波澜壮阔的当代学术史的呢?王学典总结了径。其一是下大力气推动、、实践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方针,60年来发起和推动的“《红楼梦》问题讨论”等一场又一场学术论战和重大讨论,在这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二是探索、提炼和锻造公共学术话题,因为一份的影响力,取决于该锻造公共学术话题的能力,该要是指能不能、敢不敢触及学术史上比较重大,甚至成为风气、成为主流、成为倾向的东西,这对许多来说都是一种。其三是就一系列重大学术问题主办相关会议,这意味着编辑部在主流问题上拥有若干话语权,应该积极介入一系列重大学术问题讨论中去,从而实现引领学术潮流的办刊初衷。纹身的忌讳和讲究
文章来源于弘易国际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