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生态环境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部门的高度重视,环境会计也随之兴起和不断发展,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受到了学术界和的高度关注,国内学者围绕环境会计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通过查阅和分析文献可以发现,环境会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环境会计核算;二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三是排放权交易会计;四是环境成本管理等。虽然国内对环境会计研究起步较晚,但研究中出现了诸多亮点,例如韩彬等以低碳经济为视角,从会计目标、核算主体、会计要素等七个方面对环境会计核算体系进行了构建,同时提出了发展我国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的。
冯巧根根据环境管理会计国际指南的相关准则,结合我国环境政策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KD企业环境成本管理,重新构建了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成本分析框架,从而为提高我国环境成本确认、计量以及优化环境成本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袁广达在资源环境成本管理基础上分析了环境会计理论构成、属性和功能、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发展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基本规律。为环境污染控制的会计行为提供了较好的思,也为未来环境会计学科的发展和学术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耿建新借鉴了国际上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中国自身的森林资源管理的特点,提出了编制既要符合中国实际情况又要与国际相一致的中国森林资源平衡表体系。
由于我国环境会计起步较晚,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尚未出台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关法律法规,对企业与环境会计有关信息披露要求比较笼统和空乏。从已有的披露环境信息的上市公司来看,大部分上市公司只有一般相关的指导性意见,披露的操作流程不明确。由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制机制不健全,对相关企业的环境行为缺乏约束,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主动性不强,自利性较强。从而会导致我国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化管理带来阻力,不利于我国环境会计的进一步发展。
从现有的环境会计研究文献来看,有关环境会计核算、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文献数量较多,有关影响环境会计制度因素和环境政策方面的文献较少。相比国外在此方面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差距。可能存在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我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虽已启动,但尚未正式交易,缺乏交易的相关价格数据,从而导致对碳市场有效性及定量研究还相对落后。第二,我国对企业的环境绩效指标体系考核尚不完善,还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对研究环境绩效、环境经济政策及环境信息等造成阻碍。第三,在环境成本管理的应用方面,国内大部分研究集中在理论层面,缺乏对成本效益原则的具体应用研究,环境会计的作用和效果没有真正的发挥出来。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