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毕业论文基本上完成了,回到学校打算和导师面对面沟通,对论文进行进一步完善,做好答辩的准备。”中国民航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王启鑫说。5月初,王启鑫返校后,整理好宿舍,又一头埋进了精致打磨论文的过程中。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民航大学毕业生们居家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基础实验中心教师吴恩铭、张超、刘丹指导的11名毕业生的论文没有受到实质影响,顺利进行着。截止到目前,已有6名学生完成论文撰写,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修改,其余5名学生完成论文核心部分的撰写。
论文撰写过程中,空间的阻隔给师生们带来很多问题,例如沟通交流不畅、实验过程难开展、遇到难题时心情易焦虑等,基础实验中心3名指导教师同他们指导的毕业生一起,克服困难,让指导不下线、毕设不断线、质量不掉线。
早规划,严要求,见行动。2019年12月,基础实验中心3位指导教师接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任务后,从时间规划、论文规范、阅读文献,以及课题开展的技术线、实现方案等方面,给学生详细指导。及时有效地指导学生走好毕业设计(论文)第一步,帮助他们树立起了信心,学生的积极性也更高了。
趁热打铁,指导教师吴恩铭给学生们布置了特殊的“寒假作业”--完成5000字英文论文翻译,查阅10篇参考文献、其中至少包括3篇英文文献,假期前半段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正是这些作业让学生们在寒假一开始,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为之后的居家撰写论文打下了基础。
在每一个关键时间节点上,吴恩铭都要求学生比学校时间提前2周完成。“做事不拖延、同时间赛跑”的观念也随着一次次接触,扎根到学生心中。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主要通过微信群、ZOOM、腾讯会议等线上平台,指导教师们定期通过线上与学生们见面。在毕设的管理方面,11名学生各有分工。在指导教师的统一安排下,有的学生负责提醒填写学生周志,有的学生负责提醒阶段性性材料期限,有的学生负责组织视频等。
“让学生有分工,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师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到管理中去,为高质量完成返校前的毕设任务增添力量。”指导教师刘丹介绍说。
学生们毕业设计(论文)有实物制作的要求,硬件设计占较大比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金生智就被小小的螺丝难住了,3mm大小的螺丝,是“纽带”,没有它们,各个部分不能有效连接形成作品。“螺丝对作品,相当于关节对人体。”金生智说。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3位指导教师按照学校的要求,增加了仿真的部分内容。同时,他们灵活处理,快速反应,将自己居家实验室里的实验器材,一些元器件、工具设备,邮寄到学生家中,在经费上支持部分学生在当地采购所需器材,部分消耗性器材,如电子元器件等由学生与指导教师协商后,可自行购买。
硬件设备只是影响毕业设计(论文)开展的之一,更多时候学生们遇到的是论文撰写思、运用理论知识、创新思维受阻等方面的问题。3位指导教师及时给出学生指导和,引导他们充分利用便利条件,在校外访问学校图书馆资源库,广泛阅读,学生提出新的见解后,再适时给予学生指导。
《基于CPU+GPU异构平台的FFT并行算法设计》是王启鑫的毕设项目,结合了他将来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其重点在于CPU+GPU异构平台,他的毕设的主要研究目标是使用GPU对传统的FFT算法进行并行优化,但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部分知识超出他原有的知识边界和能力范围。
王启鑫说,毕设过程中最难的是转变思维:“在大学将近4年里,我参加电赛、做项目时运用的知识都是单片机方面的,它可以被看成是一个小型的CPU,属于单线程串行执行系统。而这次我需要的GPU则是一个多线程并行计算的系统,这让我在习惯上一时无法接受,很难跳出编写串行程序的思维,以至于我的程序里出现了各种BUG。”
通过每周的交流,指导教师了解到王启鑫遇到的难题,帮助他理清思并做好下一步的规划。思清晰了,脚步也轻快了。王启鑫通过上网查阅文献和手册、观看教学视频等资料进行理解,逐渐转变思维,理解并行编程的原理,完成了并行FFT算法。
毕比·琼斯
“总体来讲,王启鑫通过撰写论文,拓展了知识边界,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结合指导毕业生的经验,指导教师吴恩铭学生们,平时要养成良好的阅读文献的习惯,学会做文献归类和综述;要多阅读高水平文章,适当增加外文文献阅读量,这有助于拓宽知识面,掌握规范的论文撰写技能;平时要注重数理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以便课题更好的开展和创新;多读优秀例文,让论文撰写格式更规范。(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李利滨)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