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读者专家为治理献策:盼上海早日进入“绿色时代”——来源:中国山东网-新民晚报
“我看十三五”大讨论从上周启动。连日来,本报不断接到读者发来的电子邮件和来信,大家通过市的“十三五规划”,尽情畅想未来五年的上海。,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也是市民最关心的问题。怎样让上海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怎样打造一个更美好、更宜居的城市?读者与专家纷纷建言献策。
增设水情报告城市共生
“我们居住在黄浦江的东边,属闵行区浦江镇的塘口,丁连。”读者孙肄在邮件中写道,“听百岁老人回忆,早年水通便捷,码头小镇大都很兴旺。那时,这里的每条小河的水是清澈的,可以直接饮用,天是蓝的,地是绿的,空气是新鲜的。”可是,随着不断开发和建设,这里的越来越糟糕。现在这里的小河都是垃圾河,死水河。每个村里违法建房到处可见。“我们急切盼望着市、区加大整治力度,种上庄稼、果树、树林,岸边建条健康步道,给我们一个美好的。”孙肄在信中代表周围群众表达了迫切愿望。
家住杨浦区的读者陈马康给本报发来电子邮件说:“殷切早日进入绿色时代,有一个清水绿城的。”要达到“清水”的目的,陈马康认为根治水污染要从源头抓起:从家庭、小区、村落、单位的进水口做起,直到排水口。现在,虽然天天有气象、空气质量预报,但从未见过水质预报或现状报告,能否增设“水情报告”,报告黄浦江、淀山湖,以及主要街区河道水质的重要指标,如氮、磷、重金属、有害物质?这样可以让人们知道自己生活在什么水之中,树立正确水质的。
读者柴锡贤则来信,现在全世界已开展了“共生城市”的研究,上海也要提倡“城市共生”。应当尽可能少地使用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充分发展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发电、地热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尽可能少地浪费土地肥力。现在,上海把生活污水处理后的尾水排向长江、东海,这样是不可持续的,应研究创新技术,回归农田;尽可能少地发展小汽车,上海的交通规划应有突破性创新;尽可能少地排放废物,从现在开始至2030年,逐步达到零排放,废弃物的重复利用,前途。
改进执法机制促进共同减排
每到冬季,时不时出现的雾霾让人揪心。“面对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环保执法人员人手不够,随处可见的则没有环保执法权。”上海市政协委员郭翔在谈到大气污染问题时表示,首先要解决的是体制机制问题。他说:“现在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有执法权的,没有执量;而有执量的,却没有执法权。尽管环保局和有时会举行联合执法行动,但偶尔的联合执法行动,不是常态。希望十三五能解决这个问题。”
上海市监测中心总工程师伏晴艳表示,空气污染的治理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进一步减排工作需要做到的是促进各个条线上的“共同减排”,不能仅仅着力于工业源的减排,而忽略掉其他污染源的治理。在保障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进一步减排的前提下,“十三五”要重点加强对挥发性有机物的减排工作。另外,污染带从京津冀地区延续到长三角,空气污染过程呈现出“连片”的特点。除了各家做好自己的工作之余,要进一步扩大和推进区域性减排,加强区域预测预报中心的服务作用。
(原题:读者专家为治理献策:盼上海早日进入“绿色时代”——来源:中国山东网-新民晚报)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