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迫降脱丝袜
本文是一篇MBA论文,本文以国际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相关理论和P公司主营业务进行研究,为P公司主营业务发展战略的提出提供了理论支撑。
我国的物流行业兴起于上世纪末,在从业者的不断努力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2009年3月国务院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来,我国物流业保持快速增长,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物流基础设施条件和政策明显改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物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以电商物流为代表的新型物流形式有力地支撑了消费领域物流需求的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调查显示,2017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9.16万亿元,较2016年的26.1万亿元同比增长11.7%,电商物流的快速发展不仅促进了消费领域的物流需求,还引起了跨国物流的大范围繁荣,同时促进了商品与生产要素界范围内的流动,从而改变了以运输和货物存储为主的传统物流服务需求。放眼全球范围,随着“一带一”、“走出去”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与其它国家的贸易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跨国物流业务的发展潜力巨大,势不可挡,也为国内外的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面对机遇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地看到挑战,毕竟跨国物流是一块大“蛋糕”,同背景的竞争对手如辛克物流、康捷国际公司、日本通运和基华物流CEVA等性质的全球领先跨国物流公司。国内大型物流公司如中远、中外运等竞争实力也不容小觑,与此同时,由于具有本土资源的优势,加上国家的物流政策刺激,国内中小型物流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P集团就是众多跨国物流企业中的一员,1976年进驻中国物流市场后,迅速的在国内建立了29家分公司,与其在全球其他国家的分公司形成强大的运输网络操作点,各分公司之间相互联手为客户提供跨国物流服务。
P公司是一家有跨国物流企业背景的物流公司,隶属于P集团,其母公司成立于1935年的物流企业,也是全球领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之一。作为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物流公司,集海、陆、空多式联运及供应链管理为主营业务,凭借其覆盖全球多个网络操作点、成熟的物流操作以及较好的物流管理系统在物流行业占据一定的优势。与国内物流企业相比,P公司在资金、全球运输网络、人才的培养、物流的管理体制、物流的标准化及信息化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这种优势也让P公司在过去的十余年里一直保持着竞争优势。
但由于近些年来市场竞争激烈,越来越多的跨国物流企业涌入中国,运输成本逐年上升,而大客户对物流价格方面的期望总是越来越低,加之国内物流企业的成长,导致物流运输市场供应量过度饱和,而跨国物流公司和国内大型物流企业之间争夺大客户过程中的过度竞争造成物流市场的利润越来越薄,跨国物流企业在付出资金成本、提供服务之后却没有达到预期的利润。甚至P公司近几年已出现经营利润持续下滑的情况,全球物流企业排名也大幅下滑。大客户在竞争中面临着不断地流失,空运进口与空运出口的核心操作业务在市场份额中也不再占有明显优势,公司员工流动也愈发频繁起来,P公司的发展战略需要重新进一步审视并做出调整。
笔者曾在跨国物流企业P公司工作多年,对其在中国的物流业务运作情况比较了解,本文通过深入分析P公司主营业务的发展战略,发现战略中存在的问题,旨在解决P公司长期发展过程中主营业务战略的问题。
战略是一个外延非常广的概念,学术界和实业界从不同的范畴和层次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形成了企业战略管理这个管理学科新的重要分支。战略管理最早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研究的对象包括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研发、销售、财务以及信息系统等各个方面。国内外关于战略管理的研究集中在如何制定和实施科学的企业战略,以保障组织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战略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战略制定、战略实施以及战略评价与保障。
企业战略是战略制定行为的结果,制定战略时要以发展性的眼光、前瞻性的思维、严密性的组织去分析研究,战略制定得是否合理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制定企业战略时应当在深入分析企业现状和未来趋势的基础上,拟订企业的和目标,确定主营业务、重大经营方针策略和实施步骤,以达到长期、高效、系统、全面的配置企业资源的目的。
“战略管理”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938年,由巴纳德教授在其著作——《经理人员的职能》中首次提出,标志着战略管理研究的开始。著名管理学家钱德勒在1962年提出了“结构战略”的主论点,开创性地提出企业经营战略不仅要适应还要满足市场的需求,而同时,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应企业的战略,随着战略的变化而变化。后来,关于战略构造问题的研究逐渐形成两大理论学派:一派是以哈佛商学院安德鲁斯教授为代表的“设计学派”,另一派是以安索夫为代表的“计划学派”。虽然这两派的研究方法和具体主张不尽相同,但是其核心思想基本是一致的,两大学派的基本思都采用 SWOT分析法,而且在对企业外部进行分析时,主要都着眼于机会而回避,在总结企业内部状况时,则看重自身的优势,强调扬长避短,进而制定出适合自身竞争力或者超越对手的战略。这一时期的战略管理理论强调竞争,几乎没有涉及与竞争对手的合作及互惠共存。
1990年,普利哈拉德和哈默在了《企业的核心能力》提出了“长期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造就和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的观点,形成了“核心能力学派”。该学说认为:并不是所有的知识和能力都能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只有少数不可模仿或难以替代的标准才可以被称为核心能力。该理论还强调对于保持竞争优势并获取超额利润来说,企业内部条件起着决定性作用,其战略目标在于识别和开发难以模仿的核心能力。
在比较优势战略理论的基础上,郭熙保等学者发展并完善了后发优势战略理论。该理论阐述了后发优势战略是指发展中国家通过充分发挥的后发优势来加速经济的发展,主要实现途径是通过良好的制度设计、创新来实现经济的后来居上,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同时,郭熙保还认为后发优势战略应该根据本国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P公司在战略优化和调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制定战略初期未考虑到的问题,对此,在公司战略实施中应遵循贯彻一定的原则,比如战略实施要合理、适度的原则、可操作性原则、风险控制原则等,以确保企业战略实施能够按既定轨道运行发展,从而达到企业预期效果。
P公司当前的主要业务是以空运、海运为主,铁及多式联运其次,仓储、报关、国内运输为辅的业务结构。公司物流产品结构和营销手段都比较单一。P公司应加强在空运市场上的占有率,稳固海运市场目前的货量,并努力在较有发展空间的物流部开发出更多的物流项目,在能源项目上寻求更多的合作伙伴。
根据P公司目前主营业务较单一情况,制定优化主营业务结构。在物流市场中,有的公司承接文件、小包裹的速递业务,也有的公司主攻国内市场的零担货物,还有的公司属于专业第三方物流公司,承接大型进出口货物的运输,根据P公司的市场定位和承接货物运输种类进行简单地分析可知,P公司则属于后者。
本文以具有跨国物流背景的P公司为研究对象,以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为背景,首先,运用PEST分析法对P公司宏观战略进行了分析。其次,运用行业竞争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了物流行业中的五种竞争力量,以及P公司在华发展应具备的企业内部能力。再次,运用SWOT分析法对P公司的优势、劣势、机遇与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对所构建的SWOT矩阵进行分析发现:市场渗透型、产品开发转型以及差异化战略的混合使用比较适合当前状态下的P公司发展需要。最后,分析了P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方案,并提出了相关的保障方案。具体总结如下:
(1)P公司是一家典型的跨国物流企业,核心业务为洲际空运和海运,可以为客户量身定制全球一体化的门到门运输解决方案。P公司凭借覆盖全球的网络操作点、个性化的物流解决方案以及信息标准化等方面的核心竞争优势,在国际综合性运输服务领域具有良好的品牌影响力。但P公司也面临着物流行业结构单一、人才流失严重、物流成本偏高等问题的困扰。通过分析发现,P公司具有良好的内外部发展,未来仍具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2)P公司在经营和发展上存在着战略方向不当的问题。根据SWOT矩阵分析,结合公司WO、SO、ST、WT战略的可能性,避开有竞争优势的潜在或现实的劣势。P公司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从公司层面和经营层面的发展战略方向考虑,采用市场渗透型战略+产品开发转型+差异化的混合战略,因为混合战略更适合当前状态下P公司的发展需要,并且新的发展战略需要坚固的后勤保障系统作为支撑。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