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管理论文 > 正文

做实高校“五大”基本职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类别:管理论文 日期:2020-7-19 10:07:20 人气: 来源: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习总指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学治校的本质要求与价值,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生命和灵魂。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职能,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细落小落实,必须将其融入高校“五大”基本职能实现的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以凝聚、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高等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的重要供给主体,大学的首要职能和本质职能是人才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需要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上做出回答,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培养一代又一代中国领导和我国、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始终坚守人才培养的方向,首要是要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2014年5月4日,习总在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对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出了新要求:“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最大特征和最大优势就是始终党的领导,始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把要求、纪律作为办学治校的首要标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在方向、价值取向上出现偏差。应树立协同意识,把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融入思想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各方面。应加强制度建设,把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构建全员全程全要素立德树人的制度体系。

  习总在庆祝中华人民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科学研究是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世界东方的重要力量,是彰显伟大祖国世界大国地位的重要标识,是加快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进步伐的第一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科学研究密集发力、加速跨越,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全局性的重大变化与伟大成就。高校承担着科学研究的重要职能,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高校创新资源集聚、创新活动深入和国际交流活跃的优势,扎实推进高校科学研究工作,必须始终坚守科学研究的学术取向。

  始终坚守科学研究的学术取向,首要是站稳学术立场。在“举什么旗、走什么、铸什么魂”上站稳脚跟,旗帜鲜明地马克思主义对科研工作的指导地位。在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借鉴人类优秀文明的基础上,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高校应主动理论研究的重担,深入开展重大理论问题、重大现实问题和重大实践经验的总结研究。切实提升研究质量和水平,形成一批有分量、有影响、能发挥作用的高质量创新。高校科学研究职能与科研院所科学研究职能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始终是与科研育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应切实发挥科研工作的育人功能,积极普及科学知识、科学、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培养师生至诚报国的理想追求、敢为人先的科学、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练就建设祖国、报效人民的过硬本领,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

  高校作为教学中心和科研中心,理应充分利用优质资源成为社会服务的中心。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是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具体内涵和要求也必然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展变化。自上世纪末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跨越式发展,角色定位也从传统的支持服务开始转向服务与引领同步。新时代高等教育的这种服务与引领具有鲜明的价值指向,它指向于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必须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集中体现为“四个服务”,即习总在全国高校思想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为中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服务,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初心,也是我国高校积极发挥社会服务职能的责任担当。

  高校落实“四个服务”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立足高校创新资源与人才优势,扎实构建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体系。一是构建服务师生需求实践体系。围绕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品质、文化素养。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上主动引导、专业上着力培养、生活上热情关心,让广大教师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最大限度汇聚师生员工的智慧与力量。二是构建服务理论宣传实践体系。围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开展研究阐释,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利用课堂讲坛、城乡基层、厂矿企业、电视、大报大刊、网络新等阵地开展宣讲、积极发声、引领。三是构建服务决策咨询实践体系。依托跨学科研究平台和高校新型智库,把服务科学决策、服务实践作为建库立库的根本任务,深入开展政策、理论、实践、战略研究,真正发挥外脑和参谋作用。四是构建服务精准扶贫实践体系。扎实做好精准扶贫、教育扶贫工作,找准贫困对象需求与学校优势的结合点,着力从传统“输血式扶贫”转变为新时代“造血式扶贫”,为“一个都不能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高校的力量。

  党的以来,习总高度重视文化传承与创新,他要求:“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和规范,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高校是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重要阵地,始终坚守文化传承创新的文化自信,既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和实践抓手。

  习总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标识。”这对于推进新时代高校文化传承创新职能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实践体系。实施“中华经典工程”“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文化建设活动,不断增强广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感与荣誉感。二是构建文化传承创新实践体系。深入挖掘文化的育人内涵,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复兴重任”主题教育活动,组织编排展演以为原型的舞台剧、以为主题的歌舞音乐、以文化为内涵的网络作品,有效利用重大纪念日契机和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开展文化教育。三是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创新实践体系。开展高校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挖掘校史校风校训校歌的教育作用,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高校建设特色校园文化,把高校建设成社会主义文明的理论高地、实践和重地。

  习总在庆祝中华人民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和平发展道,奉行互利共赢的战略,继续同世界人民一道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高等教育作为科教融合、文化、形象建构的实践载体,通过高校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增进文化融合、科技协作和知识,是加快梦见手机丢了双一流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2018年,习总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中指出:“加快电信、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进程,特别是外国投资者关注、国内市场缺口较大的教育、医疗等领域也将放宽外资股比”。特别是当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当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谋求更大贡献时,高等教育应该发挥好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职能。这也是2019年2月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开创教育对外新格局”作为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进行重点部署的重要原因。

  新时代高等教育发挥好国际交流合作职能,有一个为了什么,以谁为主的问题,必须坚守中国立场。一是讲好中国故事。应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提升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国际能力,加快中国学术的“走出去”步伐,推进中外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好中国声音,切实增强中国学术的国际话语权。二是推进中国实践。推动中国高等教育走出去,扎实推进“一带一”教育行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海外国际学校,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在海外建设“鲁班工坊”,构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标准,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三是加强依法管理。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应依法加强对境外资金和非组织资助的监管,防范抵御境外利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及校园传教等方式对高校进行渗透。强化依法监管的法律依据,完善依法监管的操作,丰富依法监管的方式手段,切实提升依法监管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中国亮点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