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中外学生学位论文现状调查与分析

类别:教育论文 日期:2017-9-17 10:07:54 人气: 来源:

  以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中外学生的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探讨论文的选题规律和特点;分析影响学位论文写作的相关因素,总结中外学生学位论文中存在的问题,为中外学生培养方案的完善、学位论文水平的提高提供对策。

  伴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全球“汉语热”不断升温。面对巨大的师资需求,2007年我国开始设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2009年国家汉办设立学金,鼓励有志于从事汉语教学工作的外国人来华攻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以扩大海外本土汉语教师队伍。笔者对四所高校近几年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中外学生的学位论文题目进行了整理分析,并进行问卷调查和,了解了中外学生学位论文的选题特点,对中外学生在学位论文写作中存在的困难及影响因素加以分析。

  2007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先后出台了相关,对学位论文的主要类型进行了说明,包括专题研究、教学设计、调研报告、教学实验报告、典型案例分析等。笔者选取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和鲁东大学4所高校2010~2015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中外学生的学位论文题目作为样本,共收集学位论文464篇。其中中国学生的学位论文322篇,来华留学生的学位论文142篇。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中外学生专题研究类的论文最多,共185篇;教学设计类论文排在第二位,共123篇;调研报告、实验报告类论文比例都不高;典型案例分析类的论文很少。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学生在五种类型上的论文篇数均多于留学生;中国学生与留学生在五种论文类型上的排序是一致的,所占比例也是接近的。

  从表中还可以看出:①专题研究类的论文,受到中外学生的偏爱,排在第一位,中外学生此类论文的比例非常接近,在40%左右。②在五种论文类型中,只有教学设计类的论文比例留学生高于中国学生约5个百分点。③调研报告类的论文比例较小。中外学生希望结合实习实践,通过调卷和等方式了解实习国家、实习单位的汉语教学情况,但调查过程受到诸多因素影响,遇到不少困难,因而这类论文较少。④教学实验报告类论文对中外学生都有难度。教学实验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可控的变量,因为学生对象、课程进度、实施过程等因素,得出的实验结果可能与预料的情况不一致,因而中外学生较少涉及。⑤典型案例分析类论文非常少。中外学生选择此类论文的比例均在2%左右,说明大多数学生没有掌握此类论文的写作要求。以上研究结果与此前的结论不完全相同。客观地说,典型案例分析要对案例背景、案例问题、实践结果进行完整的描述和研究,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长期的、纵向的追踪,研究对象也是复杂多变的,这些因素增加了中外学生撰写论文的难度。

  (1)中国学生学位论文选题特点。中国学生的论文类型主要是专题研究、调研报告和教学设计,选题类型比较集中,思不够开阔,论文形式和研究方法有待丰富。另外,无论论文类型是什么,学生的研究对象针对韩国和泰国最多,其次是日本和蒙古。主要原因是这四所高校与韩国、泰国、蒙古联系紧密,汉办向其输送的汉语教师志愿者较多,此类中国学生多选择对赴任国的教学对象进行研究。

  中国学生开始关注对汉语教学从业者的研究,留学生论文则没有涉及。这些论文涉及对师资培训的研究、对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适应的研究,以及新手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自省式研究。

  (2)留学生学位论文选题特点。留学生的学位论文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国别化趋向,具有强烈的对比意识和跨文化视角。韩国、蒙古、俄罗斯、泰国学生的论文数量在国别类论文中超过一半,其他国家的学生论文数量少,反映出各校留学生生源的不均衡。

  留学生学位论文在选题类型、研究方向上趋同,专题研究类论文是最热门的类型,而教学实验报告和典型案例分析类论文很少。同届留学生在选题上互相影响,存在选题角度相似的现象,也值得深思。

  (1)中、外学生生源特点不同。首先,中、外学生的本科教育背景不同。中国学生需完成本科学历教育,通过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或保送,才能进入到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国学生的本科专业多为汉语国际教育,或者汉语言文学、英语、小语种等。还有一些学生的本科专业是新闻学、广告学、心理学、国际贸易等,跨度较大。总的说来,中国学生的汉语基础和教育程度一致,年龄阶段相近,有利于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外国留学生申请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不需要经过统一的考试,只需要通过资料审核,入学的必要条件是汉语水平达到HSK5级,研究生毕业时要达到HSK6级。留学生入学前的教育背景不尽相同,有的是汉语专业,也有的是中国经济、国际贸易专业等等,实际汉语水平参差不齐。因国籍、教育制度等因素,留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差距也较大,其文化素质、文明程度有明显的不同,在完成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存在不同的困难。

  其次,中、外学生在文化价值观念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研究视角。中国学生受成长和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大,表现在兴趣爱好、学习风格、学习策略等方面有较大的相似性。另外,中国学生有出国经验的人很少,接触外国人也不多,对国外的国情及文化了解仅限于间接经验,跨文化意识不强。而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反映出不同的学习风格。他们来到中国后,通过文化碰撞不断完善和调整自己,最终完成文化适应和心理适应。这样的经历也形成了留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对比意识和跨文化视角。

  (2)中、外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方案执行中有区别。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结合攻读该学位的中国学生和外国留学生的实际情况,先后制定了《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和《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外国留学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两套方案总体要求是一致的,但也有一些差异,各培养单位在执行过程中会采取不同的方式区别对待。

  首先,在培养目标上,中外学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对留学生的培养目标侧重语言和文化教学能力,重点在于胜任本土汉语教学。对中国学生的培养特别强调应当具备良好的文化技能。其次,中外学生的学制通常为两年,但可以延长至三年。中国学生延期是因为他们要在海外实习一年,而留学生延期的原因则是为了加强课程学习,提高汉语水平。第三,中外学生的实习方式不同,外国留学生一般回本国实习,但因为他们还不具备教师从业资格,因而不能在实习单位长时间从事汉语教学活动。留学生在收集资料和数据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阻力,对确文选题带来了不利影响。中国学生可以通过国家汉办选拔赴海外做汉语教师志愿者,也可以在国内对外汉语教学单位实习,而且实习过程中都能长时间地为外国学生上汉语课,便于进行教学设计和实验,收集资料和数据的过程也比较顺利。

  我们对上述四所高校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中、外学生发放了调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09份。问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信息;第二部分是对影响选题的相关因素的调查;第三部分是对学位论文写作中的困难的调查。同时,我们对四所高校的研究生导师也发放了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5份。下面分别讨论调查结果。

  中、外学生的问卷均由三部分组成,各30个题目,除了背景信息外,大部分题目相同。下面首先对其共同的问题进行分析。

  (1)本科专业背景对论文的影响。被调查的中国学生有50%的人认为,无论自己的本科专业是否与汉语国际教育相关,都对写论文有积极影响,25%的人觉得本科专业背景没有影响。

  在被调查的36名留学生中,有24人的本科专业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相近,约占调查总人数的67%。调查显示,58%的留学生认为其本科专业对论文选题有影响,但影响较小,有25%的留学生认为完全没有影响。

  (2)实习经历对论文的影响。被调查的73名中国学生中有28人在海外实习,45人在国内实习。75%的中国学生认为实习经历对论文选题影响较大。这也印证了我们的预测,学生的学位论文与实践结合紧密。

  被调查的36名留学生中,有32人回国实习,有4人在中国实习。留学生倾向于在大学、中小学实习,少部分选择汉语培训学校和公司企业。近70%的留学生认为实习经历对论文选题有较大影响。这一结论与中国学生基本相同。

  (3)关于论文的选题来源(多选题)。兴趣是中国学生论文选题的最主要来源,占58%;其次是因为受到导师的,占44%;认为与实习经历相关的人占42%。绝大多数留学生认为论文源于兴趣,占78%,远高于中国学生;47%的人认为选题与实习经历有关;本科专业背景、学习动机、导师也是影响选题的重要因素,均超过20%。

  (4)研究生课程对论文的影响(多选题)。中国学生认为所有专业课都对论文选题有所帮助,我们在问卷中列出了6门核心课程,选择“有帮助”的人数均超过60%。留学生在这一问题上与中国学生不同,50%的留学生认为语言课中综合课对论文帮助最大,其次是写作课占46%,阅读课占36%。在研究生专业课程中,61%的留学生认为“对外汉语教”这门课对完成论文帮助最大。

  (5)完成论文过程中各阶段的困难(多选题)。89%的中国学生认为论文写作比预想的难。开题阶段的困难主要是阅读文献太少、理论基础不够,排在前两位,分别占63%和49%。论文写作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相关资料的搜集,占44%;其次是开展调查困难,占23%;数据分析困难占21%。

  81%的留学生认为论文写作比预想的难。被调查的学生中56%的人更换了两次题目。开题阶段所遇困难主要是汉语水平不够,占53%;其次是理论基础薄弱,占33%;阅读文献困难占31%。写作过程中,60%以上的留学生遇到的困难是语言表达,其中78%的学生反映自己听说能力较好,但书面语表达困难;其次是在资料搜集方面的困难也比较大,占42%。

  (6)完成学位论文后学生的各项能力都得到了提高。60%的中国学生认为完成学位论文后,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最大,语言表达、数据分析、调查研究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选择这三项的人数均超过40%。

  31%的留学生认为完成论文后自己的汉语水平提高了很多,50%的学生认为提高了一些。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写作和阅读提高最大,分别占78%和72%。

  除了以上6个方面的共同问题,针对中外学生的调查还发现一些差异。如针对中国学生的调查还涉及求职季与论文写作答辩是否冲突等问题。分析问卷后发现,尽管中国学生在写作论文期间会应聘求职、考公务员,但因为学校对论文交稿日期严格,绝大多数学生会认真按期完成论文,二者没有明显冲突。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学生反映,平时的作业大多是教学设计、教学实践,而课程论文较少,因此缺乏论文写作基本功训练。

  留学生论文写作中的最大问题是书面语言表达障碍。最突出的是缺乏论文语体意识。其次是概括力差,留学生在论文中对调查结果仅限于一般性描述,缺少深层分析。另外,留学生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论文格式、标点符号使用存在很多问题。值得注意的是,80%以上的留学生认为汉语学习时间对论文选题有重要影响,他们认为较长时间的汉语学习会促进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理解,对汉语的把握也更加准确,对论文选题和写作都有很大帮助。

  针对研究生导师的调查共回收了15份有效问卷。问卷分别调查中、外学生论文完成情况及影响论文写作的因素,内容涵盖论文选题、写作困难、写作态度等。导师们的看法如下:

  (1)专业背景对论文影响不大。被调查的导师认为本科专业对学位论文的选题有一定影响,但因人而异,专业跨度大并不一定有消极影响,中外学生都是如此。这一结论与学生的看法一致。

  (2)学习态度比汉语基础更重要。对中国学生而言,60%的老师认为各种因素共同起作用,40%的老师认为学生态度认真更重要。对留学生而言,90%的老师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态度认真;汉语基础好、论文题目好也很重要,均占70%。

  (3)中国学生到海外实习与在国内实习各有利弊。到海外实习便于学生发现国别化教学中的问题,找到独特的研究对象,还可以结合实习单位进行调查分析。不利因素是汉语教学条件相差较大,如果网络不畅,学生与导师联系不便,再加上学生自律性不强的话,对论文的完成会带来不利影响。

  (4)中、外学生在选题上存在相同的问题。导师们一致认为中外学生论文选题缺乏新意、与前人重复过多,需要突破。

  (5)导师对中、外学生的论文改动情况很不一样。在语言表达、论文结构、格式符号、数据分析四项中,中国学在问题的程度相差不大,没有哪一项格外突出。而对留学生学位论文改动最大的是论文结构的调整,其次是语言表达问题的修改。导师们一致认为留学生日常学习中缺乏书面语体意识,表达过于口语化,与他们在汉语学习中听说读写水平发展不均衡有关。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中国学生有两个突出的优势:①中国学生本科教育背景反映出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良好,学生的知识基础比较扎实。因此,在研究生阶段,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学生普遍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文的格式也比较规范,他们的本科专业虽不同但对论文没有产生不利影响。②中国学生的实习时间比较长,从半年至一年不等,很多学生的选题从实践中来,有针对性,研究内容具体明确,论文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中国学生的不足之处在于研究内容和方法缺乏创新,在论文选题上表现出“求稳”的心态。近年来,研究生论文外审、盲审的比例大幅提高,为了论文“安全”通过审核,中国学生回避全新而复杂的题目,论证不偏不倚,不敢突破前人的结论,这种观念需要改变。

  留学生学位论文在选题和研究内容上国别化特征明显,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思维方式的不同也极大地影响了留学生的语言表达习惯。美国学者Robert Kaplan指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类似一种涡轮线,作者围绕着主题层层推进,从不同的方面来说明主题;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思维方式是直线式,直截了当地谈及主题;以俄语为母语的学生在文章的段落中,常有一系列平行成分和并列成分;以阿拉伯语为母语的学生,文章的段落发展基于一系列复杂的平行式结构。因此留学生受到母语思维的影响,在用中文完成硕士学位论文时,常常出现语言表达、格式符号不符合中文规范等现象,思维跳跃,让人难以抓住重点。

  为了解决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及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下面两点,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1)完善对不同类型学位论文的具体说明和。目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方案》中对典型案例、教学实验报告等类型的论文没有详细的说明,导师在论文外审和盲审中不好掌握标准,学生也不敢冒险涉足,导致学生的选题相似度比较高,研究内容重复,研究方法单一。应探索制定更加明确的要求和标准,鼓励学生尝试新的选题和研究方法,推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

  (2)优化课程设置,加强理论学习,重视论文写作训练。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是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中实践性很强,课程中有大量的课堂教学分析、教学方法训练等内容,授课教师应注重应用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小组合作及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业形式应以教学技能展示、语言要素分析为主。在我们的调查中,中、外学生均表示,论文的选题和写作难度超出了自己的预期,由于参考文献阅读不足,资料和数据的积累太少,特别是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够,导致论文写作中捉襟见肘。被调查的导师也普遍认为,提高研究生写作能力迫在眉睫,有必要开设文献研读、科研方法训练、论文写作训练等课程。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适当增加课程论文,为学生制定阅读计划,鼓励他们读写结合,通过写作训练,提升调查方法、数据收集、统计分析方面的能力,并最终增强逻辑思维能力和书面语体的表达能力,提高论文撰写质量。

  (3)通过多重环节加强审核,论文质量。山东师范大学自2015年以来在研究生论文审核、学术不端检测等方面提高了要求和标准,鼓励各学科实行论文或预答辩办法,成效显著。具体办法是,分多次进行论文查重,重合率高的论文直接淘汰,半年内不准申请答辩;对重合率较高的论文,限期修改,进行二次检测,合格后可以进入到论文环节。在过程中,以导师组为单位进行论文的评阅,提出修改意见,在源头上消除了学生的侥幸心理。通过的学生进入到论文外审环节,学生根据反馈意见再次修改论文,答辩结束后,论文需要再次检查重合率。以上环节使得论文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调查显示,四所高校中、外学生在课程学习时间、论文开题时间、实习时间上有差别,但在论文审核、答辩、学术不端检测要求上都是一致的,没有放宽对留学生的要求。因此,中、外学生面临不同的实际困难,需要培养单位和指导教师区别对待。

  (1)鼓励中、外学生与导师密切联系沟通。在调查中笔者发现,与导师联系不畅的中国学生主要是因为在海外实习造成的。因此,这些中国学生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孔子学院保持密切联系,遇到困难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必要时求助于中国使;学生以电话、电子邮件、微信等多种方式,主动、定期地向导师汇报自己的工作生活情况、论文进展情况,及时解决论文写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留学生与导师联系不畅的主要原因是语言表达上的障碍。留学生的实习一般利用暑假或寒假完成,撰写论文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但很多留学生并不能经常主动与导师联系,有些学生反感导师的严格要求,有些学生因沟通有碍不懂装懂,对困难采取回避态度。因此,我们外国留学生经常与导师面对面交流,明确了解论文的要求,及时得到导师的支持和帮助,以学位论文的顺利完成。

  (2)重视外国学生的综合训练及心理健康指导。近些年外国学生在华学习人数猛增,学金生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生源质量并不理想。有的学生在中期考核中没有达到HSK应有的水平,面临着被淘汰的现实,心理压力很大,留学生因身心健康问题而不得不中途辍学的现象呈上升趋势。另外,在华的留学生处在目的语中,汉语口头表达提高很快,但读写能力相对滞后,对论文写作的要求了解太少,论文写作过程极其。这些现象应当引起培养单位的高度重视。首先应当提高入学新生的录取标准,考察其HSK成绩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还应当考核其书面表达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心理健康状况。在电话面试和资料审核中绝不能走过场,要严把质量关,最好进行网络视频面试,选拔具有良好潜质的学生,录取的质量;其次,在培养过程中要增强全面培养意识,强化书面表达能力训练,弥补其短板。目前,中国高校对大学生开展的心理咨询和工作成效显著,而对外国留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盲区,需要留学生管理人员与教师密切配合,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确保他们在华留学顺利安全。

  推荐: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中国亮点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