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哲学论文 > 正文

生活处处有哲学(图

类别:哲学论文 日期:2016-6-24 16:56:25 人气: 来源:

  夏学杰

  于丹在其新书《有味是清欢》中写道:有一次,一名大学刚毕业的男孩子曾在节目现场问我:“老师,我是一个留在打拼的外地学生,刚刚参加工作。我所在的企业很大,但我薪水不高,职位也几乎从最低做起,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升职。我跟女朋友现在还没有钱买房子,只能租房子住。在这么大的城里,我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内心非常困惑。有时候,朋友请我去吃饭、唱歌,我都不好意思去,因为没有钱回请大家。您说我怎样才能幸福?”我跟他说:“刚才,你给了我几个信息:第一,你现在有份不错的工作;第二,女朋友愿意跟你同甘共苦;第三,你还有一大帮朋友,经常请你吃饭,说明你人缘还不错。首先,对于很多大学毕业生来讲,要想靠自己找到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非常不容易。其次,现在的剩男剩女这么多,找到相爱的伴侣也不容易。再次,在当下的生活压力下,还能有一帮交心的朋友可以分担忧愁、分享快乐,也是幸运吧。这些你是不是已经拥有了?”

  “当你因为没有鞋穿而哭泣的时候,想想那些失去双脚的人。”于丹用这样的思维来劝解人。照这个逻辑,大概不会有不幸福的人了。穷得一无所有的,你至少拥有健康;健康也成问题的,你至少还拥有生命。

  倘若于丹碰见的是罗炼,又会作何言呢?2003年,罗炼放弃高考从湖南农村到广东打工,先后做过保安、油漆工、跑过太阳能和房地产生意,2008年中秋节那天,工厂发给罗炼一盒月饼,他吃了2个、留下2个,并在月饼盒内留下一张纸条后悄然出走,从此下落不明。他在纸条上写道:“终生役役而不见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所向,讳穷不免,求通不得,无以树业,无以养亲,不亦悲乎!人谓之不死,奚益!”我为何提起罗炼呢,因为周濂在新书《的可能》中思考了罗炼现象。周濂没有面向内心在思想的技术层面上做纠偏,而是探讨了运气与问题。他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罗炼。”“罗炼的悲剧不在于社会亏欠他一个成功,而在于社会亏欠他一个获得成功的社会与条件。”

  《的可能》是一部哲学随笔,周濂结合当下现实问题,深入浅出地将枯燥的哲学概念延伸到日常生活场景之中。在我看来,作者主要探讨了人之责任与义务,特别是对于知识。他认为“在任何时代都有足够的行动空间,让个体承担生活和的责任。”

  作者认为知识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身处利益纷争的时代,公共知识不可避免地会被裹挟到利益的旋涡之中,但与此同时,他们有足够的意志和往后退一步,尝试着去质疑的权威、大众的以及的。”他揭开了“到叙拉古去”的谎言。“按柏拉图的说法,既为哲人,则必已见过至善的,满足于自足的沉思生活,不为名利所诱,又为何要自讨苦吃地返回洞穴?因此,柏拉图说哲人与发生纠葛,多是情非得已,因为‘如果你不去管人,却让比你坏的人来管你,这是一个莫大的惩罚’。柏拉图的这个解释不无道理,也不可全信。雅典人柏拉图从未置身于狄奥尼修斯父子的下,自然就谈不上摆脱更坏之人的。三赴叙拉古,对哲人来说绝不是参政,而是自身无法在现实世界实现其理想的而主动为之。”作者对口是心非的思想家的可谓透彻犀利。

  大学哲学系教授何怀宏说:“如果要对所有知识提出一种比较普遍的标准或者说‘职业伦理’,那么,我想能够提出来的只能是‘’,即尽可能地在人格、和观念上,包括经济上的自食其力、有自己内在和外在的。”维特根斯坦这样评价叔本华:“可以说,叔本华有着一个十分的心灵。也就是说,尽管他有所精致,到了某个程度这种精致会突然地衰竭,这样一来,他便显得了。真正的深度在哪里开始,他的深度就趋于终结。可以这样来评价叔本华,他从不探讨他的。”借用维特根斯坦的这句话——“他从不探讨他的”,送给那些从来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每个人都应正视自己的责任,至少也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如泰戈尔所言:“人越是能够将心比心,他就越是真正的人。这个真理不仅是主观价值,而且表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个方面。”

推荐: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中国亮点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