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哲学论文 > 正文

荆林波: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的思考

类别:哲学论文 日期:2017-10-11 21:46:29 人气: 来源:

  笔者认为,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必须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

  成立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习总“5·17”重要讲话和贺信,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战略,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性决策。如此机遇千载难逢。笔者理解,这个机遇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目前全球处于重塑期刊评价体系的时期。2016年7月11日,汤森透公司宣布以35.5亿美元出售旗下包括SCI在内的知识产权业务和科学信息业务。长期以来,汤森透公司通过影响因子指标构建的SCI、SSCI、A&HCI数据库,实际上是基于期刊的范围和使用率构建的一种论文检索工具。而在科研管理中,这些索引工具逐步被异化为评价工具。接着,美国微生物学会(ASM)宣布旗下8种期刊不再支持影响因子。之后,期刊及出版界联合发文呼吁期刊出版商对期刊影响因子不予重视,准备重塑期刊评价体系。

  比如,《自然》推出自然指数Nature Index(NI),选定了全球68份权威期刊,统计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在该68份期刊上发表论文的篇数,一篇文章计1分,有合作者则人均分享,计入各自所属单位。2017年4月27日,也就是“SCI之父”加菲尔德去世后两个月,《自然》签署了《宣言》,科研资助机构、研究机构等有关各方,“在资助、任命和晋升的考量中,停止使用基于期刊的指标,如期刊影响因子”,“评估科研要基于研究本身的价值而不是发表该研究的期刊”。

  2017年6月,国际科学出版巨头爱思唯尔(Elsevier)正式开始发布“年度期刊引用分数榜”(CiteScore),所不同的是:引用时间区间由影响因子的两年改为三年;涵盖的期刊范围进一步扩大,由先前只涵盖8856种扩大到涵盖22618种期刊。特别是,CiteScore将影响因子计算公式中的分母改为期刊所有文章的篇数。

  与此同时,谷歌推出了最新的学术指标 (Google Scholar Metrics)。谷歌学术指标基于所谓的h5因子,即某一出版物在过去5年发表的文章之中,至少有5篇文章每篇引用不低于5次。很显然,谷歌的学术指标统计的周期更长,而且评价更侧重的是出版物综合实力,而不会像影响因子那样很容易被一篇高引用率文章所扭曲。

  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表现,是衡量和评价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尺度。

  目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有五大军,包括高等院校、党校行政学院、部队院校、科研院所、党政部门研究机构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这五大军都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开展了大量的学术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的。不过,整体而言,这五大军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

  正是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总明确提出了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的战略要求。归根到底,评价的主导权是指挥棒、方向盘。只有科学的评价,才能客观分析哲学社会科学的投入产出;只有权威的评价,才能哲学社会科学的未来。

  在如此大好机遇下,加快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不仅需要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和创新,也需要推进评价体系的建设和创新。笔者认为,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要顺势而为。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鲜明的和意识形态属性,开展哲学社会科学评价,必须将正确的方向和评价导向放在首要。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对办好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的第一位的要求。正如王伟光院长所指出的:办好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一定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总系列重要讲话和理政新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贯彻落实“5·17”重要讲话和贺信,努力把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打造成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意识形态的坚强阵地,建设成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最权威的评价机构,加快构建并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成立之初,我们就意识到:在现有的期刊评价活动中,期刊的学术性得到充分强调,但期刊的方向和价值导向却很少提及,未明确设立意识形态属性的评价指标,未旗帜鲜明地强调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意识形态属性。因此,在2014年我们大胆创新提出AMI的期刊评价指标体系,明确设置意识形态属性评价指标,要求编辑部提高编辑人员意识和把关能力。为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必须有正确的方向和价值导向,明确设立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评价指标,如明确将“方向”、“价值导向”列为评价指标。意识形态属性的评价指标应该具有一票否决权。但这也是期刊出版后的事后评价,要想确保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始终正确的方向和价值导向,提高期刊编辑的意识和把关能力是根本所在。在期刊出版实践中,期刊编辑人员应当且必须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在选题环节和审稿环节把好关,这是期刊出版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与根本。

  第二,志当存高远,必须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根据《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章程》,我们的目标是,以“制定和完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评价标准,承担和协调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构建和确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为责任,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权威评价体系,努力把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建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社会科学评价研究机构。

  我们具体可以把上述目标分解为:首先,要制定科学、透明的评价规则,制定、申报并确立国家评价标准,以期刊评价与智库评价为突破口,获得先发优势。目前,我们已经取得有关部门的高度认可,并且得到多方的支持。

  其次,努力打造对科研、科研项目、科研机构、学者以及相关机构委托的评估业务等进行科学评价的平台。很显然,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是一个的机构,要不断扩大与评价同行的联系,为科研机构、科研人员乃至相关部门提供支撑服务。

  最后,要积极参与国际学术评价标准制定,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发出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的中国声音,努力掌握国际学术评价的话语权,占领国际学术评价的制高点。中国作为一个学术大国,在迈向学术强国的过程中,也一定要在学术评价领域发出自己的权威声音。我们不国际同行,而是希望与国际同行携手共进,构建一个更加科学、更加、更加权威、更加多样的评价体系。

  第三,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和过硬的队伍,打造平台型评价机构。联系当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现状,为实现上述目标,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任重道远。我们不仅要不断构建自身强大的队伍,更要用好外力,把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打造成为平台型机构,让学者们发声,成为学术共同体的一个重要舞台。

  就规模而言,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目前已经是全国最大的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机构。尽管如此,我们未来也不可能完全靠自身人员的力量完成相关的评价任务。因此,未雨绸缪,我们必须要做好平台型机构的建设,广泛与相关科研机构进行横向联系,吸纳更多的人员参与评价工作,更好地发挥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的作用。

  推荐:

  

0
0
0
0
0
0
0
0
上一篇:国文互联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中国亮点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