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是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二、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解决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人的问题,必须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人的问题,在社会生活的表面上,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为谁研究,为谁提供的一种选择,本质上则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反映。艾思奇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宣传和教育工作,其《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等著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和大众化。
关键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马克思主义;;人民;实践;世界观;
习总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是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这一重要论断,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当前,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存在种种情况。一些人否定为什么人的问题,鼓吹“价值中立”的错误观点;有的人为什么人的问题,提出这个问题是否定“学术”;有的置这个核心问题于不顾,鼓吹新主义、历史主义、论、普世价值等错误;有的只谈“问题”不问“主义”,所谓“纯粹”研究、“无价值”阐释;有的在重大面前,立场不稳;有的自诩为“社会公知”“网络大V”,以博眼球、博出位为荣。凡此种种,都表明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还需要着力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是和广大人民群众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页)恩格斯曾经说过:“科学越是毫无和大公,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65页)在这里,恩格斯所说的科学当然包括哲学社会科学,这一论述鲜明地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根本上是为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在论到文艺时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7页)对于人来说,“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为最高标准。”(《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6页)这些论断充分说明,“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69页)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是在中国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唯物史观,把为什么人的问题旗帜鲜明地扛在肩上。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与自然科学不同,在阶级社会中,一定的哲学、、经济、法律、、文化、艺术、教等社会意识,构成了一定阶级的意识形态。《宣言》指出,“任何一个时代的思想始终都不过是阶级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2页)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是工人阶级战胜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最终实现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立在基础上,它地代表和下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的。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内在地具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鲜明属性,任何否定其意识形态性的学说都是靠不住的,根本不存在超越阶级立场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和学说。正如习总所说,“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研究什么,主张什么,都会打下社会烙印。”(习:《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线日)当前,不论是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还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都应该,为中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服务,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