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哲学论文 > 正文

《大众哲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功范例

类别:哲学论文 日期:2020-5-14 5:00:12 人气: 来源:

  李悦是谁儿子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人们改变世界的实践哲学,是和人民大众实现彻底解放的哲学。它不是“里的金色梦”,也不是书斋里晦涩艰深的空谈思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18页。]《大众哲学》之所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在于它揭开了哲学的面纱,了哲学的神秘感,走进了人民大众之中,为群众所掌握,成为现实的锐利武器。

  时代性和现实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属性,马克思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44页。]也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 《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34页。]《大众哲学》正是适应时代的需要,针对现实问题来宣传马克思主义的。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成为摆在中国人面前最尖锐最现实的问题。中国要往哪里去?迫切需要正确理论的指导。《大众哲学》应运而生,从哲学的高度阐释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指导思想,论述了持久战的必然性和取得最终胜利的必然性,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信心,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斗志,成为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指南。在《大众哲学》的篇章里,激荡着强烈的现实意识。比如第一章开始,在“哲学是什么”中,作者在谈话中不知不觉间把读者带入了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我们还是从生活的问题讲起吧。试就下的旧中国来说,那时人民的生活困难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旧中国人民生活普遍困难的最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官僚资本主义的,另一方面是由于人民不够团结不够,没有动员起足够的力量来彻底打退侵略和这种,因此我们努力的方向就是放手发动广大群众,团结以工农为主的全国人民,把他们的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向帝国主义和封建进行斗争,而这样的努力也就成立我们解决中国问题的最主要的方法。”[ 艾思奇:《大众哲学》,第27—28页。]

  “哲学的主要任务是要能够真正解决人类生活事实上的问题,要能真正解决这些问题,才足以证明它是事实上的真理。”[ 《艾思奇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11页 。]《大众哲学》正是紧紧抓住人们的生活现实,围绕实现国家、民族解放这个当时最紧迫的问题,宣传推广马克思主义这一“新哲学”,为群众所掌握,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现实的武器,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力量。

  (二)从形式上看,《大众哲学》以通俗浅显的语言、生动鲜明的事例和独具匠心的结构体例安排,开通俗哲学读物风气之先。

  “《大众哲学》之所以能够引起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引导广大青年从迷茫中看到前程、从困惑中看到希望,从而道,就因为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关于和人生的道理,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赵凤岐:《山高水长,智者的魅力——怀念艾思奇先生》,《怀念与思考——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第29页。]的确,阅读《大众哲学》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它生动有趣,易于接受。《大众哲学》使马克思主义走出了学者的,消除了哲学与大众之间的心理隔阂,走进了人民大众。就如李公朴所说:“这里的哲学,已经算是一般人可以懂得的哲学,而不是专门家书斋里的私有物了。”[ 艾思奇:《大众哲学》,第1—2页。]

  首先,《大众哲学》的语言通俗浅显,用最通俗的语言和生活事例来表述最的哲学道理。清新晓畅、通俗易懂的语言是良好文风的标志之一。艾思奇是为人民大众写作的,他毅然抛弃了故作高深、故弄玄虚、晦涩难懂、食洋不化的“流行”语言,而用不加修饰的语言和生活事例来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因此书中就有了“两军对战”、“三分像人,七分像鬼”、“天晓得”、“原来是一家人”、“果树林里找桃树”、“是朋友还是豺狼”、“无风不起浪”、“岳飞是怎样死的”、“猫是为吃老鼠而生的”等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语言。武汉大学原校长陶德麟说:“它的第一个标题就是‘哲学并不神秘’。它从大家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出发,用通俗生动的语言一步一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交代得清清楚楚,逐步地把问题引向深入,让你明白一些前所未知的哲学道理,真是引人入胜。”[ 陶德麟:《怀念艾思奇同志》,《怀念与思考——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第51页。]美国学者泰瑞·博登霍恩说:“《大众哲学》里没有任何古词或暗语,是用1000个普通字写成的。作者在书中既不炫耀自己的语言知识,也不或夸张地使用语言。他自愿丢弃了那种半土不洋的、学究气的语言,努力以他的目标读者能懂的语言说话,这就使他的著作有了一定的可信性和权威性。”[ 徐素华:《艾思奇研究在国外》,《哲学动态》1996年第6期。]可以说,《大众哲学》了通俗写作的一代新风。

  其次,在结构体例的安排上,作者也针对人民大众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进行了创新,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表述更具中国作风。艾思奇在《我怎样写成〈大众哲学〉的》中说,为了使文章更通俗,为大众所接受,他“故意不加剪裁,不怕重复。一个例子在这一节用了以后,在另外一节仍然不怕再拿来应用;一件事情在前一节做了详细的解释以后,在第二节仍不惮烦地再略说一遍”。其目的,就是“顾虑到初学者的兴趣和理解力,就觉得这样写也是很必要”。[ 艾思奇:《大众哲学》,第280页。]《大众哲学》每节均设有通俗易懂的标题以及解释性的标题,各章节的大多数段落前加设一个方小框,简略概述该段落的内容。“这一特征是最富有创新和重要的。读者很少会看到有两整页长的内容。对阅读技巧不高或时间有限的读者来说,该书的外形不像哲学书的外形那样令人害怕。相反,《大众哲学》的外形是简短精练、便于间断地阅读。”[ 徐素华:《艾思奇研究在国外》,《哲学动态》1996年第6期。]在章节体例的安排上,《大众哲学》也进行了创新,各章节之间,紧密关联,逐步深入,体现了严密的逻辑关系。而每个问题的阐述也相互勾连,回环照应。这一方面是适应当初在上连载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让整本书贯穿联通起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正如有人评价的,《大众哲学》“对正确的原理,为什么是正确的;对错误的理论,为什么是错误的?像是剥笋一样,一层层、一叶叶,越剥越深,剥完见心为止。使读者被逻辑的力量牵引,最后被道理的逻辑力量折服。”[ 卢国英:《智慧之——一代哲人艾思奇》,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12页。]

  另外,艾思奇主动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写作意识,也使《大众哲学》显得平易近人,易于接受。在写作《大众哲学》时,艾思奇并不是以一个哲学家的身份,居高临下地向人民大众自己的思考,而是以普通大众一员的赤子,在民族危难、国人彷徨的时候,结合现实问题来宣传马克思主义。他“把专门研究者的心情放弃了,回复到初学时候的见地来写作。说话不怕幼稚,只求明白具体”[ 艾思奇:《大众哲学》,第280页。]。 这种主动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写作姿态,使得《大众哲学》具有很强的亲和力,缩小了哲学理论与人民大众的距离,赢得了人民大众的欢迎。

  指出:“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 《选集》第4卷,第1515页。]马克思主义要为人民群众所掌握,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使理论大众化。 重温《大众哲学》广受欢迎、影响深远的原因,很有。它告诉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紧密关注现实,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要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让人民群众在学习中体会到理论的力量;必须不断创新途径,借助最新媒介,打造多方位、立体化的渠道;必须清新活泼的文风,创新理论的表达方式,努力实现理论的通俗化、具体化,使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讲述方式,创作人民群众乐于阅读的通俗理论读物。墙漆http://www.chenyang.com,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中国亮点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