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贯彻落实《军队高中级干部学习规划》的过程中,许多同志学习了中国哲学史。但有的同志感到,学中国哲学史和现实有距离,和现在我们党的线方针政策联系不上,和具体工作指导也挂不上钩。其实并非如此。中国哲学的内容精深,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反映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社会心理、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当代中国的国情民情、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有很大的帮助,对于认识历史、理解现实、展望未来也有重要的。
中华民族3000多年的历史,使中国哲学先后经历了先秦诸子、两汉、魏晋玄学、隋唐、宋学、近代新学等主要发展阶段。这些哲学思想,用进取的意识来看待世界和人生,以“生”开始自己的哲学思考,以“生”作为社会的根本原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地之曰生”等思想,都体现了中国哲学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民族。同时,中国哲学家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曾先后吸收印度佛教哲学、教哲学、近代科学、思想等,使中国哲学更加丰富多彩。这对于我们理解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了解当代中国,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中国哲学兼容并蓄开阔眼界的风格,对于我们大胆借鉴中外一切文明,进行创新也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哲学史,是一部人本主义的发展史,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基本价值观和强大凝聚力。中国哲学总的特征和最突出的特点,都是以“人”为中心、以社会为重点作为研究对象。中国哲学家把人生观与观合在一起讲,提出了“天人合一”、“人定胜天”等观点,关注的中心是“人”而不是“神”。这种人本主义还包含着尊重他人、尊重、与人、向往人格等合理思想。比如,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民贵君轻”思想等,成为中华民族价值观的基础之一,也正是这种群体的而非个体的价值观念,使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这与唯物史观的群众观点是一致的,与中国的根本旨和目标也是息息相通的,即都是把“人”作为社会的主体,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应该继承这些有益的思想传统,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把群众满意、受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哲学史,是一部关注现实的实践史,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务实、创新的探索。中国的多数哲学家都重视“行”,孔子就明确主张学以致用。中国古代各哲学体系和观点,不是靠抽象推理,而是在社会、人生实践中探索、总结、归纳形成的。“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恰当地慨括出中国哲学注重实践的品格。 “实是求是”已成为概括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之精髓的适当名词。用它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用它打破“两个凡是” 的,都掀开了中国历史新篇章。以同志为核心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理论伟大旗帜,提出了“”的重要思想,“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正满怀信心地奔向新世纪。
俞灏明烧伤后复出
当然,中国哲学和现实的联系还远不止上述这些内容,还有科学合理的、团结统一的民族、“修身齐家平天下”的等等许多重要的方面。这种联系的方式和表现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我们在进一步的学习中细心体会、认真钻研,在现实中找到它的影响和作用,使我们的思维和思想继承传统文明的精华、弃其糟粕,确立与现代化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
学习中国哲学史必须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体会中国哲学精华的同时,认清其糟粕。从历史上看,中国哲学大多是起着为封建阶级作的作用;“独尊儒术”局面形成后,其固执、保守、惟书、惟上的成分更为明显;缺乏意识,者的和被者的思想比较重;缺乏科学,神秘主义和思想夹杂其中,等等。所有这些,我们在学习中都应进行认真分析和。(解放军报2000年12月28日第6版)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