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哲学论文 > 正文

陈嘉映:哲学家不要审判而要理解

类别:哲学论文 日期:2022-6-2 1:00:22 人气: 来源:

  近年来,现代性的讨论后现代的张扬,通常都以启蒙运动当靶子。既然是树立靶子,难免要画得简单一点,让人一眼可以看清一环两环三环。

  一个时代的确有一种大致可以称为“时代”的东西,不过我们虽能体会到这种整体氛围,要把它描述出来却不是易事,总结成几个概念就更容易走样。

  说到反教,les philosophes 有的反对一切教,有的只反对,有的只是反对教。

  说到提倡进步,更有卢梭这样的主要人物激烈地反对进步,呼吁回到自然状态里去。启蒙时代到底留下了什么,到底有哪些已经过时或值得?还是要去读les philosophes 的文著。

  《狄德罗哲学选集》(商务印书馆,1997)里的“拉摩的侄儿”就颇值得一读。歌德曾把它译作德文,介绍给他的。

  《拉摩的侄儿》是一篇对话,一个是“我”,哲学家,另一个是浪子拉摩,法国著名作曲家拉摩的侄儿。两个人中,浪子拉摩是主角。在我们自己的交游里,都能找到拉摩这样的人,或这样的人的影子,如果找不到,那可是够不幸的。

  什么样的人呢?他不是正人君子,也不想装成正人君子,但他“骨子里具有的心灵”(256页),让你觉得平时交谈时的一层伪装显得怪没意思的,于是能“使每个人都恢复了他的自然的个性的一部分”(207页)。

  拉摩是个音乐家,一个不够成功的音乐家和无职业者差不了多少,于是他去当食客,靠给贵人和当红歌星(歌剧演员,不过那时候歌剧不是别具一格的高雅艺术,而是相当通俗的艺术形式)捧场过日子。

  拉摩极富才份,他和哲学家是在一个咖啡店里作这番对话的,对话之间,拉摩胡乱摹仿一些歌剧里的人物和曲调,竟引得咖啡店里“所有棋手都离开了他们的棋盘,聚集在他的周围。咖啡店的窗外也挤满了听喧噪声而停下来的行人。人们的笑声简直把屋顶都震破了”(281页)。

  拉摩才情过人,但半因运气不佳半因缺了点儿什么,他不曾创造出一件“美丽的艺术作品”(294页)。狄德罗是艺术家,这篇对话经常谈到当时的作品和艺术家,不过这篇对话主要是关于的。

  浪子拉摩不惜放弃,作出之态,不过是为了在阔人的餐桌上捞一餐美食,或者用连篇的骗取少女的芳心。塑造一个份子,以便在五讲四美宣传大会上有个靶子,不算难事儿。

  让人困惑的总是当事人的感。当实践生活中成了大疑问的时候,问题在理论上也一定成了难题。人生一世,最重要的不是快乐吗?

  拉摩话说了,食色性也,我不过是公然完此本性而已,别人扭捏作态,就强我几分吗?小市民有贼心没贼胆,为了能在的规矩社会上熬点食色,平时只好压住性子;一旦发了财,得了势,仍然是食色两字,做起来却,让人羡慕,让人尊敬,“有金腰带的人绝不缺乏好名声”(238页)。

  我们这个社会,只要面上光光的,究竟做了什么倒不大打紧,“只是偶尔得罪人,的表现却从早到晚地得罪人”(260)。人的确是种很奇怪的东西,有人偷偷做坏事,我们知道他做了,却像受了他行事方式的暗示似的不愿声张,同样的坏事如果败露了,我们就会义正辞严,以便表明自己是正人君子。

  别说道貌岸然的,就是货真价实的真君子,恐怕也不宜很多,真造出一个圣贤毕集的世界,“你要承认它将常沉闷的”(240页)。德性很可能是违反天性的,违反天性难免,“而当人们的时候,人们就会令他人也”(245页)。

  对话里的另一个人物,哲学家“我”,虽好像是个陪衬,写得却也很有特点。哲学家独坐自己的思想之时,轻松,就像浪荡青年追逐眼神灵活鼻子翘起的,只挑逗,不纠葛(203页)。

  然而和浪子拉摩的交谈让他苦恼,因为在拉摩身上,聪明和、洞见和、和坦白交织在一起难解难分;拉摩描述一桩恶劣的行为,如此津津有味,和描述一件英雄事迹的细节没什么两样,这让哲学家阴郁起来。

  对话将要结束的时候,哲学家称浪子拉摩是懒汉、懦夫、的人,但这些话,与其说是义正辞严的,(当然,拉摩并不,而且比起现在的人来,比起两次大战之后可能的来,实在只算不够端正而已。)不如说是哲学家自己心迹。

  “我”并没有什么优越感——不是掩藏起优越感,而是没有优越感。我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有资格拿石头打那个行淫的妇人?但若只说领域无准则也未免,因为我们在问题上都忍不住经常作出审判,即使不说到嘴上,也在心里审判了一番。

  哲学家不要审判,而要理解。了解狄德罗哲学的人都知道他绝不是要鼓吹相对主义,但他也没有拿出浪子拉摩或他的整体方案来。是一个“变化多端的题目”(261页),文章中经常拿和音乐相比(286页),提示我们多看一看题域中的感性因素、审美因素。

  这在狄德罗那里,只是一个提示,原可指望康德等大哲人加以阐发,可惜的却是后世越过了这个提示,仍然依循中世纪的惯例,把和审美当作两个不相干的领域,直到哲学自己干燥龟裂为止。

  除了浪子拉摩引出的问题,对话中还涉及其它方面的问题,例如我们常谈到的天才与常德的两难。

  狄德罗不是事事都喜欢伏尔泰的,但这里他为伏尔泰作了这样的:伏尔泰固然对别人对他的非难过份,但若没有这份,他也写不出那许多的心灵了(215页)。

  诸如此类的话题,细想下去,似乎把天性、自然、历史、、神意、潜意识所有这些概念都卷了进来,后来那些哲学家,擅长把这些层层叠叠的概念构建成一个系统,要么从命令推出行为的准则,要么从的原始要求演化出超乎俗世伦理的更性,《拉摩的侄儿》却只是把一个绘声绘色的浪子摆到那里,论宏大深邃,大概比不了费希特的《伦理学体系》之类,但这也是比哲学读来亲近的地方。

  《拉摩的侄儿》可以看作哲学论文,也可以看作一篇小说,无论看作什么,反正不是时下的哲学论文。话题及于天才、音乐、教育,也时不时来一段针对时人的嘻笑怒骂。

  整篇对话有点喜剧的调子,生动里有点芜杂,太合规中矩就不成其为喜剧了,但因此不少内容在我们隔听来已颇为生疏。要是咱们中间有人能用我们身周的事来谈我们关心的问题,例如问题,那该更让人爱读了。

  其实,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学习哲学,也并不是要做学问,而是想从哲学中获得,也就是想知道我们这一生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要活一个清楚明白,其它都是次要的。而这件事情,似乎也只有哲学才能真正让你办到。

  哲学的智慧河流,发源于往哲先贤们的辩论与洞见,影响了科学、教、艺术等人类文明至今。面对源远流长的哲学史,卷帙浩繁的哲学著作,我们需要一位专业、有趣的“摆渡人”来。

  为此,哲学之联合三联周刊邀请到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最受欢迎的姜宇辉教授,带来金字旁的女孩名字了《20位哲学家的生命策略》,愿你可以从哲学思考中认识如何活着,以及活着的意义。

  这门哲学课程将围绕人生中有关孤独、爱恨、、迷惘、等20个“大问题”展开,每个“大问题”分为5讲,为你讲述海德格尔、亚里士多德、叔本华、尼采、加缪、柏拉图、萨特等20位古今哲学家的思想体系,从中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生命策略。

  这门课程不追求“效率”,并非把教科书式的哲学导论直接扔给你,而是精心地把艰深的思想“研磨”成生动的故事和轻松的讲述,用一整年的时间,通过104堂课程,带你一点点了解漫长的哲学史和哲人的思想精髓。

  主讲人会为你解析《存在与时间》《理想国》《沉思录》《会饮篇》等20本经典哲学著作的精华内容。涵盖古希腊罗马哲学、近代早期西欧哲学、德意志古典哲学、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等内容。

  每堂课程开始,主讲人都会以一部电影,一本小说或一首乐曲切入,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从鲜活的感情经验和出发,再上升到哲学性的疑问和反思,让听众更轻松地打开哲学思考大门。

  另一方面,好的文艺作品除了娱乐的功能,背后还包含着一种生命体验、一种生活的可能性。深刻地理解文艺作品背后的内涵,不拘泥于,更加了解他人,了解外部世界。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中国亮点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