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长朋友,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苏老师又来敲黑板了,上期我们分析了2021年全国高考语文乙卷作文,同学们觉得今年高考难度大么?还没掌握的同学请仔细阅读苏老师的文章,多练多背多记,今天苏老师带领大家来分析一下2021年全国高考语文甲卷的作文,同学们可要用心听哦。
中国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的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苏老师在之前的文章中就讲过,同学们一定要针对本年度的时政热点进行梳理和掌握,果然,今年的全国甲卷在命题上紧跟时代步伐。今年是中国建党一百周年纪念日,这是本年度的一大时政热点,本次试题命题旨在考察同学们对于中国、建设和的历程的认识,以及对于中国传统的理解,激发我们热爱中国、热爱祖国的情感。黄菊自杀真相
作文题目明确要求,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创作文章。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与”字,这表明同学们在写作时需要对“可为”和“有为”的关系进行联系思考。那什么是 “可为”什么又是“有为”呢?“可为”既大有可为,意思是值得去做的事情,我们现在身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前途是极有希望的,值得去为之奋斗和拼搏。“有为”即“有所作为”的意思,就是值得去做。这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如果我们把“可为”作为前提条件,那么“有为”即为是其中的一种结果,通过不断地“可为”才可能达到“有为”。同学们还可以做辩证思考,如果“可为”却“不为”或者“无为”,那么“有为”是不是就更显得更加难能可贵呢?从这些角度来考虑,我们在写作时就有了目标与方向。同时在写作的过程中要将两者关系厘清,不能偏言一方。
在分析了作文主题和考察知识点以后,接下来的重点就是如何就作文主题进行创作了,作文要求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苏老师同学们以议论文的形式,将“可为”与“有为”二者关联并兼顾,确定中心论点后,还要注意议论文的书写格式,比如围绕什么来谈、怎样将文章展开,运用哪些论证方式,都是同学们要考虑的。材料给了我们许多人物事例,这些 都是为了国家强大、民族昌盛、人民幸福鞠躬尽瘁的人物,同学们可以借鉴材料中的人物事例或者再精心选取其他人物事迹,名人名言进行创作。比如:袁隆平院士的两个梦“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世界的梦”或者钟南山院士在武汉抗疫期间的感言“这就是中华民族,这就是中国人,什么都压不倒!”以榜样的力量为奋斗放下在宏大主题下书写我们青年学子胸怀天下,逐梦新征程的理想。将复兴中国的伟大宏愿融入到我们的作品中。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