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工作报告中提到“互联网+”,引起强烈反响。这标志着本届在信息经济全面发展方向上迈出了一大步。“互联网+”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11月马化腾的一次。马化腾本次也提出《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与市场在互联网+这个前沿问题上形成呼应,达成共识,这是国之幸事,民之幸事。
“互联网+”实际是互联网+X,X就是指各行各业,实际是指工业化下的各行各业。“互联网+”在成为行动之前,要解决三个实际问题,或者说排除三种障碍。
首先,是互联网+的制度创新。互联网+X,谁说了算?这是当前最突出最尖锐的问题。在总理提出互联网+之前,实际情况是,互联网+X,规则由X说了算。例如互联网+金融,规则由金融部门说了算;互联网+交通,规则由交通部门说了算;互联网+图书、+医药、+??,全是X各自一家说了算,互联网相关部门(例如互联网协会、工信部、中央网信办)的意见连问都不问。总理既然提出了互联网+,不是说今后要互联网一家说了算,至少希望将来有事,互联网+X两家要商量着办。当然,商量着办的结果,最后要统一在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这个大方向上,而不是让和寄生在下的传统既得利益单方决定资源配置。
其次,互联网+X,二者是什么关系,还是互补?一说互联网+,搞互联网的人容易亢奋,想着好容易翻身得解放了,就想这个那个。但这是不明智的,互联网业现在还是小车,各行各业是大马,要摆正自己的。阿里、腾讯进入金融、交通领域后,吃了不少苦头,应该买个明白。马化腾3月4日的就比较好。他强调,腾讯并不会进入每个行业来自己做,而是提出“互联网+”的,并且把腾讯在关系链、支付、社交广告等等方面的能力做成基本的零件和工具,作为“武器”给广大第三方合作伙伴去、提升他们所在的行业。互联网业要充分关切和建设性地解决各行各业的难题。另一方面,X的心态也要调整。不要老以为互联网进来,是要吃掉(替代)自己。互联网+的实际结果将是,X的绝对值不仅不下降,反而会上升(只是X占全局的比例在不断下降)。好比工业后,农业产值和产量不仅不会减少,而且还会大幅上升是一个道理。这是新陈代谢的规律。互联网+X,将让X的饭碗比现在更大,这是一场增量。合作才能共赢。
第三,互联网+X,是新产业还是新业态?专家在这方面有时都说不清楚。一些专家说互联网+是指新产业。新产业对应的是产值,新业态对应的却是结构(质量)。“互联网+”行动计划针对的显然是新业态。搞互联网+切忌浮躁心态,要打着新产业的旗号走旧业态的老。光伏的教训应该汲取。狭义的“互联网+”,是在协调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的大背景下,在“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这个初衷性的判断下做出的。信息网络才是新兴产业,而“互联网+”更多指“产业创新”,说白了,就是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我个人认为,新旧业态的经济学区别在于:旧业态是规模报酬递增驱动的,面向的是做大,新业态是范围报酬递增驱动的,面向的是做优。由此推论,“互联网+”要产生实效,需要把文章做在通过创新,降低多样性成本以支持提价竞争,从而实现高附加值的产业升级上。
李克强首次提出、并有产业呼应的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或足以同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媲美或更到位,共同形成引领未来的主张。因为在人类和中国的工业化基本完成的“历史阶段”,新趋势的重心不在工业,而在互联网。“互联网+”这个提法,具有主导、引领、带动意味,互联网与工业化,是车头与车厢的关系。正如学者曾润喜说的,以前大家把互联网当作“轮胎”,但其实它是“发动机”。信息化与工业化不再是并列关系,而是信息化驱动工业化的关系。当然,要提到这个高度,还有待进一步共同思考乃至共识的形成。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