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工学论文 > 正文

5位浙大人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年度中国科技青年英雄榜

类别:工学论文 日期:2019-2-21 17:27:00 人气: 来源:

  近日,第二届《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35 人”颁典礼在举行,并发布了2018年度获名单。其中,5位浙大人入选,分别荣获发明家(Inventors

  近日,第二届《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35 人”颁典礼在举行,并发布了2018年度获名单。其中,5位浙大人入选,分别荣获发明家(Inventors)、先锋者(Pioneers)、远见者(Visionaries)称号。

  获理由:从事能量密度数倍于常规锂离子电池的金属锂电池的科研、教学等工作,在金属锂负极机制及电池安全问题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获人提出了理论容量为现有石墨负极10 倍的三维金属锂负极材料,阐明了金属锂负极产生枝晶的微观机理,实现了锂离子在电极表面的稳定电沉积,利用氟化锂人工界面解决了锂枝晶形成这一困扰金属锂电池40 年之久的难题,使得金属锂电池可以在拥有高能量密度的同时兼具高安全性。

  获人的研究可用于生产新一代高能量密度的金属锂电池,对于大幅提高电动汽车续航能力、发展高效储能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获理由:从事高效率、低能耗的下一代显示、照明技术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钙钛矿发光二极管(钙钛矿LED)领域的研究工作,创造了低成本溶液法OLED 和钙钛矿LED 发光效率的纪录。

  获人在OLED 领域,发现并实现了由旋转导致的激子自旋态能量简并实现的高效发光机制;在钙钛矿LED 领域,发现了制约其发光的主要因素,并成功地将非辐射过程造成的能耗降至最低。

  获人的研究对于开发高性能、低成本、节能环保的新一代光源具有里前世死因程碑式的意义,有望大规模地应用于显示、照明和通信领域。

  获理由:专注于软材料和软体机器人的多场耦合力学研究,对软材料和软体机器人的力学行为分析设计做出了重要贡献。

  获人提出一种构建介电弹性体-离子导电水凝复合型软体结构的设计思,分析了其力电耦合驱动行为,实现机器鱼在水中的快速运动。

  获人的研究将给未来创新型态软体机器人的发展带来颠复想像的可能性。未来的软体机器人甚至将可能以强化人体活能的辅具应用型式出现,进而改变许多人的生活,其研究在具体应用中所亟需解决的控制性与灵活性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职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0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光电信息工程学系,获得学士学位

  获理由:先后发展了掠入射结构光照明超分辨显微镜(GI-SIM)与非线性结构光超分辨显微镜(Nonlinear GI-SIM),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超分辨活细胞成像速度和成像时程。

  获人在博士后研究期间,发展高数值孔径全反射结构光超分辨显微镜(High NA TIRF-SIM)、条纹激活非线性结构光显微镜(PA NL-SIM)及晶格光片三维非线性结构光显微镜(Lattice light sheet 3-D nonlinear SIM),突破了传统结构光显微镜技术100纳米分辨率极限,实现了活细胞高时空分辨成像。

  获事由:她带领团队致力于新技术的落地应用,成功打造多个知名应用和技术平台,涉及互动娱乐与现实增强、遥感、和自动驾驶等多个方向。

  获人在自动驾驶领域,从无到有地带领团队建立商汤完整自动驾驶系统,攻克摄像头输入与算法泛化性提升、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人车行为分析预测与决策系统等多重技术,成功完成了多次自动驾驶系统测演示。

  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影响力极大的新兴科技商业,从1999年开始,《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每一年都会选出一批35岁以下最具有创新性与影响力的科学家、科研工作者、科技创业者。他们是发明家(Inventors)、创业家(Entrepreneurs)、远见者(Visionaries)、人文关怀者(Humanitarians)及先锋者(Pioneers),这就是许多人知道的:《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全球35 位35 岁以下科技创新青年”。

  从2017 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35 人”榜单正式落地中国,旨在中国遴选出35 位35 岁以下最具创新潜力的科技青年。

  2018 年3 月12 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启动“35 岁以下科技创新35 人”中国区2018 年榜单评选流程,经过长达9 个月的时间、50 位来自中国与全球顶尖学术研究单位、企业集团、投资机构重量级评委团、以及《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美编辑部的缜密评选程序,最终产生了35人的榜单!

  今年中国区的遴选基准是以全球视野挖掘出最具有创新能力的中国籍科技青年,这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迅速崛起。可以说,这份榜单不仅展现了未来科技的发展方向与商业趋势,也向全球权威科学界人士展示了中国的科技和创新能力。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中国亮点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