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CSP2017】于欣教授——老年精神医学:范畴与任务

类别:医学论文 日期:2018-6-6 0:51:57 人气: 来源: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不断增加,精神卫生服务需求越来越大,老年精神医学亚专科建设亟待加强,然而当前多数院尚未设立老年精神医学科,那么老年精神医学亚专科如何建设,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来自大学第六医院的于欣教授在CSP2017学术年会上就此主题提出了一些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

  老龄化进程越来越快,人类寿命越来越长,从科学角度来讲,人类到底能活多久一直是个谜,过去认为人类寿命大概是青春期的7倍,现在看来可能更长,110?120?但是无论寿命多久终将面临老年的到来,不得不寻求老年照护。

  老年精神科“4D+1P”,4D指谵妄、抑郁、痴呆、情感障碍、1P指psychosis。北大六院老年科2016年住院患者疾病诊断分布(收治病人数357):精神症31(8.7%),首发或复发抑郁障碍182(51.0%),双相情感障碍86(24.1%),痴呆18(5.0%),其他器质性精神障碍29(8.1%),神经症及其他11(3.1%)。

  这个诊断分布对于老年精神科较为合理,其中原因是:大多数精神科机构,特别是精神专科机构老年科要么成为老去成年人的最后一站,许多人在科住至60岁,70岁转至老年科;要么成为严重痴呆患者的护理院。精神专科医院扩大最快、床位增加最多的是老年科,其中原因之一便是许多老年痴呆患者没有去处,致使老年精神科收治大量老年痴呆患者。

  人类精神疾病的影响来源于几个因素:微、小和大。微(biology)包括遗传、神经退行等;小(psychology)包括个人生活史、个理发育轨迹、个人性格的养成等;大(sociology)包括社会支持、福利保健政策、社会的稳定、是否有战争等。所以理解一个人,特别是理解一个老年人,我们需要全面了解他的biology,psychology和sociology等因素,才能对他目前的精神状态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但我们往往只了解其biology或疾病的一面,而忽略了其他因素。因此,依据精神疾病的三个影响因素,老年精神医学临床服务拓展方向可归纳为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个方面。

  从生物学角度拓展临床服务的话,首先需要巩固基本盘,即必须包含老年精神科“4D+1P”,然后向神经精神科服务外延。当前神经科经常收治一些精神疾病患者,比如焦虑、抑郁,那么精神科当然也可以向神经科外延,因为许多综合征无法区分到底是精神科的综合征还是神经科的综合征,如局灶性神经行为综合征(Arousal, Perception, Attention, Language, Memory, Praxis, Recognition, Executive function, Comportment and social behavior, Motivation),特别当上述综合征发生在老年患者中时,其是精神科还是神经科就更加难以区分,作为精神科医生理应将上述一并纳入自己的诊治范围,即将成立的中国老年医学会老年精神医学与心理健康分会就特别邀请了老年神经科和老年科医生的加入,因为到老年时,许多疾病无法明确其究竟是神经科还是精神科疾病,作为精神科医生知识面不能仅仅局限在精神科。

  举例来说,在综合医院参与:运动障碍疾病诊疗中心、癫痫中心、AD中心;在专科医院主导:睡眠医学中心、疼痛中心、神经精神康复中心。

  从心理学角度,应聚焦老年期心理和人格问题;并关注变化对老年理行为的影响。中国地区最近30年经历了巨大的变化,P从世界排名80多位,跃居世界第二;人均P跃升了40位,这种大的变化对人的影响极其深远,特别是对老年人,但这方面在老年精神科几乎无人涉足。

  举例:居丧的心理咨询;Palliative care中的心理服务;婚姻的伴侣或家庭治疗;常见于老年人的行为问题,如疯狂购买保健品、收集废物、过度关注健康、吝啬行为等。

  举例:与社区机构(居委会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合作,建立老年人队列,提供基本心理健康教育和医学咨询,探讨生活方式干预对于特定疾病预防或改善预后的作用。

  实际上,在老年精神医学领域内可开展的工作很多,但实际情况却截然相反,所以说,在老年精神医学内,临床服务是基础,需要我们先做起来,才能知道我们能做什么;科学研究是先导,没有循证无法向前发展;队伍建设是关键,扩大专业队伍,注重队伍培养。

  老年精神医学作为不老也不新的临床亚专科,在院内的发展可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提升院内的话语权,造声势结;第二:尽量扩大专业队伍;第三:做研究发文章做培训,提高学科的影响。

  所以在老年精神医学的发展上,需要我们有创意,有办法,不偷懒。比如政策制度上的创新、管理上的、研究思的拓展;要多问几个问题,比如:衰老与老年期常见精神障碍的关系?团体治疗对老年化症状的疗效?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老年人精神药物PK模型,建立个体化用药指导?最后于欣教授呼吁大家更多地加入老年学,虽然面临的是夕阳的老人,但却是朝阳的产业。

  于欣教授,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第六医院)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市痴呆诊治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WHO/精神卫生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主任。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现任《中华精神科》总编,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老年痴呆及相关疾病专业委员会(ADC)常务副,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老年精神医学的医疗、教学和研究工作,曾主持科技部支撑计划、“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NIH合作项目等课题,目前主持市脑计划项目,开展老年认知障碍早期诊断技术研究。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中国亮点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