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感受过如此“贴心服务”的,却是全国各地的上万名论文作者,他们都是一起非法期刊诈骗案的者。
举报电线月,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接到群众举报,反映《中国教育科研》涉嫌利用非法期刊进行网络诈骗,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此类诈骗案逐渐出冰山一角……
2010年6月28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在召开“打击非法教育类期刊专项工作协调会”,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蒋建国出席会议并就专项工作进行了部署。行动的号角由此吹响……
由于举报人材料上显示的《中国教育科研》的处理通知上的邮政编码和收件人姓名地址在海南,2010年7月26日,在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副厅长柳松华的批示下,迅速成立了由省“扫黄打非”办公室、省、省邮政局、省文化市场稽查总队等组成的“打击非法期刊专案组”。排查工作开始紧锣密鼓地展开……
在前期工作取得一些进展时,由于有人通风报信,惊动了诈骗团伙,侦破工作停滞了一个多月。柳松华说,“办案人员一度失去了信心,然而上级领导的决心很坚定,于是大家重新调整思、重建信心,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调整就是,及时将该案由海口市治安支队交给刑侦支队主侦办。”在、行动技术、网警、治安等部门的通力合作下,侦查工作很快有了重大突破。
“案件侦破的结果非常令人。我们最初的办案线种,没想到最后查获的非法期刊竟有17种之多,光假公章就查获了93枚,涉案金额超过1000万元,是目前国内查获的同类案件中最大的一起。”这让柳松华感到既意外又感慨。
2003年8月,“海南杰沐商贸科技有限公司”成立;2007年,“海口富瑞祥文化有限公司”成立。公司的老板是一对拥有较高学历的年轻夫妻:妻子符某今年32岁,毕业于河南大学;丈夫郭某今年30岁,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7年多来,在这2家公司的掩护下,符某和郭某招聘多名员工,做起了通过开办非法期刊获取版面费的生意。
经办此案的海口市支队七大队员王伟成告诉记者,专案组实际查获的非法期刊样本是17种,然而从公司的有关文字记录上看,该团伙前后一共开办了22种期刊进行诈骗,经有关省市职能部门鉴定,均法出版物。其中教育类非法期刊6种,分别是:《中国教育科研》、《教育视野》、《中国教学与研究》、《中国教育月刊》、《中国高教探讨》、《教育评论导向》。
医学类16种:《中国实用医学》、《中华医学护理》、《实用护理学》、《中华临床医学月刊》、《中国当代护理》、《中国应用护理》、《中华》、《护理学通报》、《现代》、《当代医学研究》、《新护理》、《护理研究论坛》、《中华临床护理》、《中华临床医药》、《现代护理研究》、《美国医学研究》等。
人群体特殊,是此案的一大特点。王伟成说,者分两类,一类是学校的教师,另一类是医院的医护人员。他们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都需要通过在专业刊物发表论文去评职称。
让王伟成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很多人居然都通过在这些非法期刊发表论文而取得了职称。由于担心事情影响名声,因此,当专案组联系到这些人希望他们能够配合案件工作时,几乎都遭到了。还有人抵触情绪非常大,在接到电话时竟然。
王伟成无奈地表示,“在我们接触的者中,有70%到80%不配合,更不要说站出来了。这给我们下一步的取证工作带来了很度。”
为数不多的愿意配合工作的者之一——云南某中专的一位老师说,“该诈骗团伙索要的版面费较低,三千字左右的文章不过四五百块钱;回复快,通过电子邮箱发稿后,最快半个小时左右就会得到通知说文章被采用了;文章好发,不用修改。”因此,不管,先发了再说,是他和周围多数同事们的普遍心理。
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的《课程·教材·教法》,创办已30年,是我国第一家反映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与教学领域的最新,介绍国外课程、教材与教学领域动向和先进经验的综合性、学术性期刊。该编辑李洁告诉记者,人教社主办的所有教育类期刊从来都不收版面费,但对的要求很高,审稿制度也非常严格,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对普通的作者来说,发稿难度比较大。
因此,对那些水平有限又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发表文章的人来说,高水平的正规无疑会令他们望而却步。诈骗正是找到了这样的可乘之机。
李洁说,“假期刊不仅印刷质量差,而且文章水平低,错别字连篇,很容易辨别。”王伟成则表示,“和其他诈骗案相比,这类案子的特殊性在于——有市场,有需求。很多人看到周围的朋友同事通过花四五百块钱,就可以文评职称,而且还成功了,因此明知是假的也会去尝试。”
运用“一号通”等新技术手段制造,和正规建立多种合作关系,对公司员工进行严格细致的管理,是该团伙能够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下来并且越做越大的几宝。
海口市支队七大队崔师铭告诉记者,该团伙的诈骗行动之所以能够轻易广大者,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采用了一种叫做“一号通”的特殊网络电信手段。
在队的办公室,记者看到了被缴获的40多部手机。每一部手机上,都贴着一圈白色的胶布,分别写着一种的名称。崔师铭介绍说,每部手机实际都与一个座机号码相联,符某公司的员工,每个人都分别掌管几部手机,负责几种的联络。当人以为拨打的是设立在、上海等地的编辑部的电话时,实际上都打到了海口的这些经过特殊设定的手机上。
在查获的一大批物件中,记者还看到了厚厚一摞以各种非法期刊的名义和众多知名签订的合作协议,内容包括发布征稿信息和刊登广告。
据了解,有的单位在评职称时,还会要求已发表的论文,能够在中国知网等网站的电子数据库中查询到。因此,该团伙还特别精心与中国知网和重庆维普这两家网站建立了合作关系,使其开办的多种非法期刊的数据库能被收录。
对此,办案人员感到啼笑皆非,“这样做久了,连公司的员工自己都觉得他们的假期刊好像变成真的了。”
事实正是如此,该公司每周会开例会和总结会;给员工上保险、搞培训,管理井井有条。在遇到作者查询或投诉时,员工们都会按要求用一套设计好的专门用语礼貌对答,有效化解了很多可能形成的麻烦。
此案的告破并没有让办案人员感到轻松,接下来,他们还有很繁重的取证和涉案金额统计审计等工作要进行。让更多的人感到沉重的是,通过如此途径评得职称的众多教师和医护人员,该怎样面对广大群众的殷殷重托?对如此轻易就可织就的庞大诈骗网络,相关部门又应该在哪些环节加强监管?(记者吴娜)
(责任编辑:许心怡)7案例三:发表论文是如何发生的2012年02月27日14:01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