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链接请大家在电脑端打开或者直接下载“人人讲”APP并关注“北大耕读社”即可观看课程视频。
马一弘先生,现任七宝阁书院院长。致力于国学复兴,尽心开展国学事业。有感于现在国学教育的衰落,遂开展全日制书院式教学,意在培养学生人格。以已之发心,为现代国学的传承、人文教育的复兴、耕读传家文化的沿袭尽心。
人与之事,不过有三;其一,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情;其二,人与自然之间发生的事情;其三,自己与自己之间发生的事情。人与人之间的事又有三:其一,内地事;其二,上下位之间的事;其三,朋友、同事、同学、人等等之间的事。 把握了之理,自然可以应对天下之事。
程郁老师,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院,为在校本专科学生开设大学语文、中国哲学史、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本科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就读于武汉大学国学实验班,博士毕业于大学哲学系,从事中国哲学史、先秦哲学、汉代儒学的研究,已在重要学术期刊发表数篇论文。在学术研究之余,致力于中经典的普及工作,探索以传统哲学智慧令更多非哲学专业学人受益的途径。
《庄子》素以奇诡谲幻而神妙莫测的语言方式、迥异超尘又空灵深邃的心灵境界吸引着古往今来的文人与思想者,在学派划分清晰的思想史研究径中,我们常常把庄子置于孔孟代表的学派的相对立场来解读,将其视为出世的、隐逸的、逃遁于现实秩序的人生姿态的代表。中国历史上的有志者似乎也一直徘徊在得意时效仿积极入世与失意时投靠老庄寄情山水的两极之间。庄子本人也似乎被视为只有在兼济天下梦想破碎后才去抒发性灵与体认个体价值的中国古代知识刻板样貌的写照。
与他人、心灵与社会,在《庄子》那里是殊为、不可相通的吗?怀抱理想的人面对沉沦、艰险异常的世界,《庄子》给出的是逃遁的答案吗?我们尝试把自己生命中、当下最真实、最切己的问题提出来,向着《庄子》内七篇发问,在文本的同时,尝试釐清自己的人生道。
在北大期间,曾多年参加耕读社活动,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获益良多,获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目前在中国大学人文学院任教,主要研究领域为教哲学、教哲学和教多样性问题等,对佛教哲学也颇感兴趣。
“认识你自己(Know Thyself)”一直是哲学与教的核心论题,而且与我们人生的真实幸福感密切关联。幸福感包含两大要素:快乐(pleasure)与意义感(meaningfulness)。要获得这两个要素,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能在一幅人生的全景地图上来构建自己的生活;而认知处于这幅地图的中心地带。
那么,如何才能获得一幅关于认知与定位的全景地图呢?本次将从哲学与教出发,与大家一起来探寻“认识你自己”这一主题。这两个学科都关注整全的人生,并涉及人类思想中最根本最重要的一些“大问题”——哲学是关于总体人生的顶层思考;而教则隐含迈向更高处的生命智慧。本次将与大家分享这两门学科有关认知与探索的一些观察视角与观念想法,我们希望它们是有趣且有的,并能对每一位同学日后描绘自己人生的全景地图有所裨益。
杜保瑞先生,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华梵大学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现为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哲学史、宋学、中国哲学方等,著有《庄周梦蝶》、《基本哲学问题》、《北宋儒学》、《南宋儒学》等,研究中国哲学史、学史、禅哲学、宋明哲学等。先生十分关注现代青年的人文成长,经常与年轻的学生进行交流探讨,所以,此次夏令营先生也会参与,和我们分享“每一部国学经典都有它不同的用途”,让我们更加提纲挈领地构建经典的世界。
儒釋道三教都是人生管理哲學,但是有各自的不同經驗領域及使用範圍。要了解及使用儒釋道的國學智慧,首先必須釐清各家各派是在甚麼問題、甚麼領域上的發言,這樣,才能有效應用他們的智慧,以解決個人的問題。關鍵就是,儒釋道三學確實有許多意見表面上的差異甚至爭辯,想要汲取精華為我所用,就不能亂用。雖然儒釋道三學都宣稱自己是窮究天人之際的絕對真理,然仍然可以指出各家側重的不同面向,將這些面向排比出來,便可以把中國哲學各學派的智慧進行有機的運用,進而改善人生,追求智慧,成就理想完美的人格。
肖伟光老师为大学哲学博士,供职于中央,大学学生教育扶贫公益协会导师,丹霞养正书院副院长。
左玉波老师,祖籍孔孟之乡齐鲁大地。1988年就读于大学图书馆与信息管理学系,毕业后留校于图书馆工作,坐拥书城至今。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多年。所好经典,有《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孝经》,有《》、《庄子》,佛家有《坛经》、《备览》、《广论》。虽识见寡陋,但每有些微会心之处,亦陶然其中。于耕读社结缘于2008年,十年风雨,善友相契。在耕读社日臻完善之学问、思辨、笃行修学体系中,在与良师益友的请教中,受益良多,深感三生有幸。得逢文化复兴之盛世,夏末秋初八月在望,有朋自远方而来,能无乐乎?翘首以盼,心向往之,愿与诸友神交古德,同襄盛举。
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皆有次第可言。本课主要就儒释道三家的具体修学次第进行阐述。主要讲题包括“如何与有德行的师长相处与修学”、“如何以互补的心态看待儒释道三家的关系”等。
雷博,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大学哲学系硕士,历史系博士,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博士后。
孔子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论语》中记载孔子“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孟子》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在这些记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山川以一种非常独特的形式,为君子人格提供了深层次的基石作用。可以说,山川既是自然、地理的呈现,也是人文、历史的寄托,是灵之中宏大刚毅与宽裕温柔等不同面向的外化。
本次课程将为大家走进山川大地与中国人的家园,了解中国的山川脉络、山川格局与历史命运与山川与世界。
李虎群老师,字恒一,号乐中,山东临清人。哲学博士,中国大学副教授,教与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暨艺术之核心价值的切身体认、学理研究和传承应用。风神潇洒,对很多苦痛都有所体会,是一位非常切己亲切的老师,这次也将从同学们身处的大学与生活和大家交流。
《大学》道出了人之为人的本质所在,并指明了人成就其为人的道(入德之门、为学次第);懂得了《大学》的道理,就能够从根本上克服现代人内心深处的、彷徨、忧惧和无力。
本讲将按照朱子注释《大学》的版本,予以深入解读;使当代大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大学》修身的道理,让自己的生命洋溢出。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