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旭文的女朋友王秋紫习总指出,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境界、指导实践。为进一步推动形成读经典、学理论、强素质、作表率的浓厚氛围,2020年中央和“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以“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深化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为主题,将邀请一系列国内权威专家,导读《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国家与》等经典著作。作为“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系列第五讲(总132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培永,以“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为主题,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进行导读。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于1880年首次出版,是一部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著作,马克思称其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
·习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读《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能为我们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提供重要,能够为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质疑提供理论启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新探索,是人类社会的新事物,与任何一个思想家所描述的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道都不一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于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重新思考,是在“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解放思想的产物。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共同点是,在启蒙学说的基础上,强调平等不仅是方面的平等,也应该是经济社会地位的平等,不仅要消灭阶级的,还有消灭阶级差别本身。这当然是有进步意义的。但问题是,他们忽视了生产力的历史发展,看不到社会关系的进步,陷入到平均主义甚至禁欲主义之中,逆历史的潮流,开历史的倒车。
·唯物的思维方式,只是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方基础。但直接促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两个伟大的发现,一个是唯物主义历史观,一个是剩余价值。
·社会主义必然会实现,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存在着固有的、无决的矛盾。而其中最基本的矛盾,就是社会化生产和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社会的生产和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为两个方面的对立,一个是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另一个对立是,个别工厂中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状态之间的对立。
·社会主义社会是我们追求的理想,但理想不是海市蜃楼,不能凭空升起。离开现实去空想社会主义,不考虑中国社会的客观进程,人为地设想社会主义应该是什么样的,是人们对社会主义产生困惑的根源。对社会主义社会有美好想象,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不顾现实空谈理想,不顾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拔苗助长地搞社会建设。
·对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因此要有一种宽容的情怀,不能因为实践探索的挫折,就断定它是的科学,或披着科学的外衣。真正地遵循科学社会主义,还是要大胆地进行探索,多立足现实,多探究规律,既注重对历史的传承,又追求未来的发展。
·社会主义的事业应该致力于理顺生产关系,应该把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作为任务,但社会主义不仅仅是生产关系和价值理想的问题,还有生产力的问题,而且生产力问题是更为基础性的问题,应该在生产力问题解决的基础上解决生产关系和价值理想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兼顾考虑共同富裕、社会公平,既有中国国情的客观依据,又有哲学理论的学理支撑,认为其不是社会主义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确实有必要强调的是,在当代中国,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社会主义。我们也应该相信,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答:从1876年到1878年,恩格斯用了两年的时间写作,他连续发表了一系列杜林的文章,刊登在社会党机关报《前进报》上。1878年夏,恩格斯将这些文章以《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为名集印成书,即《反杜林论》。1880年,应法国家保尔·拉法格的请求,恩格斯把《反杜林论》中的三章(引论的第一章和第三编的第一章、第二章)改写成一篇、通俗的著作,并由拉法格译成法文,以《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为题发表,后来以《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个名称载入史册。
答:这本书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称其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列宁称其为“概述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经典著作”,称其和《宣言》一样,是“每个工人必读的书籍”。直到今天,我们也可以说,它是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原初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必读经典文献,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极大的借鉴和意义。
答:在恩格斯看来,第一个就是启蒙学说。恩格斯开篇指出,社会主义就其理论形式而言,起初表现为对启蒙原则进一步的、似乎更彻底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二个理论来源,就是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和启蒙思想一起,几乎同时出现于欧洲。
答:这不仅仅是一个历史的问题,而且在今天还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我们空想社会主义,不代表就永远不会成为空想社会主义者。进行社会主义实践,过于强调社会主义的理想,急切地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有可能陷入到对社会主义的空想之中。这是需要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已经解决的。当然,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空想性,也不能没有理想,好像一谈理想就是空想。我们要认识到,社会主义不仅立足现实,还高于现实,它是社会发展必经的历史阶段,也是人们矢志追求的理想。
答: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学说,要想真正改变世界,必须从空想科学,成科学的理论,必须深深扎根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作出科学的解释。社会主义从空想科学的转变,依靠的是唯物、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答: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它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方法,而不是某些亘古不变的原理,是因为它不是致力于原有的社会形态,不是致力于设想未来的理想社会状况,而是着力于审视客观的历史经济过程。它把社会主义,放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进程中去看待,不脱离普遍历史发展阶段,世界历史经济进程,来高谈社会主义的理想。
答:科学社会主义要说明,社会主义社会必然会到来。社会主义必然实现,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所决定的。人类社会的发展证明,生产力的发展是不可的,原有的生产方式,总是一开始适应其发展,但之后又因滞后而制约其发展。生产力的冲力,必将冲破原有的生产方式,促进新的生产方式的生成。资本主义所的生产力,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冲突,最终会葬送资本主义。
答:首先要认识到,社会主义必然到来,不代表马上就会到来。还要认识到,社会主义是历史的产物,社会主义必然到来,是客观历史进程推进的结果。不能人为地,进入到发达的社会主义,或者说跑步就能进入主义。这样做,不会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必然实现的信心,反倒会让人们产生对社会主义必然到来的质疑。只要谈必然,就说明它是客观的,不是你主观就能实现的。这是历史的逻辑,来不得半点儿戏。只要用心,我们就会看到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因素的增长。这是客观必然性的体现。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当然也不能只强调必然性,而忘记社会主义的实现,是客观必然与主观奋斗的结合。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说任重而道远,它担负着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与主义的,让世界找到摆脱资本逻辑困境的出,推动整个人类社会更加美好未来的重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应致力于让中国特色世界,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理想的现实呈现,努力开辟出具有世界意义的社会主义道,为人类社会走出资本主义历史阶段探索出可供借鉴的经验。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实际上必须面对的矛盾是:一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矛盾。实际上,作为两种学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其,但不是绝对的对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厘清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理论体系的关系。它克服了沉重的理论包袱,推崇有所扬有所弃地对待资本主义文明,尽可能把资本主义好的因素,纳入到社会主义实践中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确实在与资本主义体系的交流中,获得了足够多的发展空间。同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要防止社会主义被资本主义所,走趋同于资本主义的道,就必须防止资本逻辑对全社会的渗透,使资本逻辑只在经济领域发挥作用,抵制其在领域、社会领域的渗透。
“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由中央和工委、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人民网中国新闻网承办,“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交通银行、人民出版社、出版社协办。自2009年创办以来,每月一期,迄今读书活动已举办131期。为更好贯彻落实习总“中央和必须走在理论学习的前列,在学懂弄通做实上当好示范”的要求,主办方对2020年读书活动进行了全新的升级改版,以“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深化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主题,立足于导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打造干部理论学习新课堂、组织生活新平台。读书活动通过在支部工作APP首播,人民网、中国新闻网,“学习大国”“人民党建云”微信号,人民视频客户端、人民智云客户端等各平台上线,借助互联网新扩大学习覆盖面和力,探索适合机关青年特点的学习方式方法,使更员干部从中受益。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