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及时把握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经济参考报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自2013年8月首次联合开展每年2次的“年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问卷调查”活动。这是本项研究的第六次问卷调查。本次调卷设计了与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和政策走势直接相关的20道问题,于2016年1月下旬我们通过电子邮件向国内相关领域的经济学家发出调查邀请,最终收到121位专家的答复。通过本次问卷调查,我们获得了专家们关于2016年世界经济形势、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的变化趋势、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势以及中国供给侧结构性等问题的最新认识和判断。现将本次问卷调查结果公布如下:
根据1月1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最新预测,2015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2.5%,2016年将升至2.6%。为此,我们对2016年美国经济增长率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57%的专家预期2016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在“2.1%—2.5%”之间;39%的专家预期在“2.6%—3.0%”之间;2%的专家预期在“2.1%以下”;2%的专家预期在“3.1%—3.5%”之间,没有专家预期在“3.5%以上”。总的来看,有近六成接受调查的专家预期2016年美国经济将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但也有超过四成接受调查的专家预期较IMF乐观,认为2016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呈现一定的回暖趋势。
根据1月1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最新预测,2015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率为1.5%,2016年将升至1.7%。我们也对2016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5%的专家预期2016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率在“1.3%—1.6%”之间;19%的专家预期在“1.7%—2.0%”之间;6%的专家预期在“1.3%以下”;没有专家预期在“2.1%—2.4%”之间和“2.4%以上”。总体而言,按照IMF的最新预测,有超过八成接受调查专家的预测较IMF悲观,认为2016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率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但也有近二成的专家预期2016年欧元区经济将呈现一定的回暖趋势。
此外,我们对2016年美国加息次数及加息时间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115份有效调卷中,55%的专家预期2016年美国将选择加息1次;35%的专家预期2016年美国将选择加息2次;3%的专家预期2016年美国将选择加息3次;2%的专家预期2016年美国将选择加息4次。另外,55%的专家预期2016年美国将选择在上半年加息;40%的专家预期2016年美国将选择在下半年加息。
根据统计局1月19日发布的初步核算数据,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P)比2014年增长6.9%。那么,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P)增速如何呢?调查结果显示,76%的专家预期全年P增速在“6.5%-6.8%”之间;12%的专家预期在“6.8%-7.0%”之间;8%的专家预期“小于6.5%”;3%的专家预期“大于7.0%”。因此,超过八成的专家认为2016年中国经济仍将呈现进一步下滑的态势。
2015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2014年上涨1.4%。那么,2016年中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的变化趋势如何呢?调查结果显示,63%的专家预期2015年中国CPI增长在“1.4%-1.8%”之间;22%的专家预期在“0.9%-1.3%”之间;13%的专家预期在“1.9%—2.3%”;2%的专家预期在“0.9%以下”。考虑到2015年CPI比上年上涨1.4%,因而超过四分之三接受调查的专家认为2016年中国物价水平将呈现一定的上升态势;但也有近四分之一的专家认为2016年中国物价水平将持续下降,通缩压力将进一步上升。
2015年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较2014年下降5.2%。那么,2016年中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的增长态势如何呢?调查结果表明,40%的专家预期2015年中国PPI增长在“-5.2%— -4.2%”之间;26%的专家预期在“-6.2%— -5.3%”;21%的专家预期在“-4.1%— -3.2%”;4%的专家预期在“-6.2%以下”;9%的专家预期在“-3.2%以上”。考虑到2015年PPI比2014年下降5.2%,因而有七成接受调查的专家认为2016年中国PPI将呈现上升态势,但仍有三成的专家认为2016年中国PPI将呈现持续下降态势。
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启动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定价机制,截至2015年12月31日,1美元兑换人民币按中间价为6.4936,全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累计下跌约6%。当前人民币贬值预期依然强烈,那么,2016年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变动趋势和幅度如何呢?调查结果显示,45%的专家预期按中间价2016年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继续贬值,贬值幅度在3%左右,约为6.6884的水平”;35%的专家预期“继续贬值,贬值幅度在6%左右,约为6.8832的水平”;10%的专家预期“基本保持稳定”;4%的专家预期“小幅升值,升值幅度在2%左右,约为6.3637的水平”。另外,有6%的专家提出不同的观点:如贬值至7.0的水平;继续贬值,贬值幅度在4%左右,约为6.73的水平;继续贬值,贬值幅度在10%左右,约为7.1的水平;先贬值后趋稳,约在6.85—6.40之间的水平。因此,超过八成接受调查的专家认为2016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呈现一定的贬值趋势。
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2015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8.2%(实际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8.9%(实际增长7.5%)。那么,2016年全年城乡居民收入同比名义增长的变化趋势如何呢?调查结果显示,53%的专家认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低于2015年8.2%的水平,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低于2015年8.9%的水平”;21%的专家认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2015年8.2%的水平,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2015年8.9%的水平”;19%的专家认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低于2015年8.2%的水平,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2015年8.9%的水平”;7%的专家认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2015年8.2%的水平,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低于2015年8.9%的水平”。总的来说,超过一半的专家认为2016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呈现下降趋势,但也有二成的专家认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呈现上升趋势。
2015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总额约为551590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那么,2016年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如何呢?问卷调查结果表明,32%的专家预期2016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2015年名义增长在“9.0%—9.9%”之间;26%的专家预期在“10.0%—11.0%”之间;16%的专家预期在“11.1%—12.0%”之间;17%的专家预期在“12.0%以上”;9%的专家预期在“9.0%以下”。考虑到2015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名义增长10%,因而有近六成接受调查的专家认为2016年中国固定资产增速将保持上升态势,但也有超过四成的专家认为2016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继续保持下滑态势。
相对于整体经济与投资增速的放缓,2015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约为95979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8%)。那么,2016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如何呢?问卷调查结果表明,66%的专家预期2016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在“0.1%—3.0%”之间;18%的专家预期在“-5%—0%”之间;12%的专家预期在“3.1%—5.0%”之间;2%的专家预期在“5.1%—8.0%”;2%的专家预期在“8%以上”。考虑到2015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名义增长1.0%,因此,超过八成接受调查的专家认为2016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投资将保持上升态势,但也有近两成的专家认为2016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投资将呈现负增长的变化态势。
2015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为300931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7%。那么,2016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如何呢?调查结果显示,64%的专家预期2016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名义增长在“10.1%—11%”之间;18%的专家预期在“11.1%—12%”之间;15%的专家预期在“10%以下”之间;2%的专家预期在“12.1%—13%”;1%的专家预期在“13%以上”。考虑到2015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名义增长10.7%,因此,相较于2015年,超过八成接受调查的专家认为2016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将会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但仍有15%的专家认为2016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将呈现一定的下滑趋势。
2015年按美元计价的中国出口总额比2014年下降2.5%,增速下降明显。那么,2016年中国出口总额增速如何呢?调查结果显示,35%的专家预期2016年按美元计价的中国出口总额增长在“-2.5%— -0.1%”之间;35%的专家预期在“0%—2.5%”;26%的专家预期在“-5.0%— -2.6%”之间;2%的专家预期在“-5.0%以下”之间;2%的专家预期在“2.5%以上”。由于2015年按美元计价的中国出口总额比2014年下降2.5%,因此调查结果表明,超过七成接受调查的专家认为2016年中国出口增速将保持一定的上升态势,但仍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专家认为2016年中国出口增速将持续保持下滑趋势。
2015年按美元计价的中国进口总额比2014年下降14.0%,增速下降明显。那么,2016年中国进口总额增速如何呢?调查结果显示,36%的专家预期2016年按美元计价的中国进口总额增长在“-14.0%— -9.0%”之间;26%的专家预期在“-9.0%— -4.0%”之间;16%的专家预期在“-15.1%— -14.1%”之间;12%的专家预期在“-4.0%以上”;10%的专家预期在“-15.1%以下”。由于2015年按美元计价的中国进口总额比2014年下降14.0%,因此调查结果表明,有近四分之三的专家认为2016年中国进口增速将保持上升的趋势,但仍有超过四分之一接受调查的专家认为2016年中国进口增速将持续保持下滑态势。
2015年,我国广义货币供应(M2)余额为139.2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3%。那么,2016年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如何呢?问卷调查结果表明,43%的专家预期2016年M2比2015增长在“13.3%—14.3%”之间;29%的专家预期在“12.2%—13.2%”之间;14%的专家预期在“11.1%—12.1%”之间;14%的专家预期在“14.4%以上”;2%的专家预期在“11.1%以下”。考虑到2015年中国广义货币供应(M2)比上年增长13.3%,因此调查结果表明,近六成接受调查的专家认为2015年M2的增长将保持上升态势,这意味着2016年中国将可能持续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16年央行是否会继续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如果会,可能会在什么时间?我们对此进行了问卷调查。在117份有效调卷中,调查结果显示,45%的专家预期2016年央行会在第一季度降低存款准备金率;31%的专家预期央行会在第二季度降低存款准备金率;12%的专家预期央行会在2016年下半年降低存款准备金率,8%的专家认为2016年央行不会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总体而言,近九成的专家认为2016年央行会继续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这可能了中国央行在2016年将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信号。
2016年央行是否会继续降息?如果会,可能会在什么时间降息?我们也对此进行了问卷调查。在108份有效调卷中,调查结果显示,31%的专家预期中国央行会在2016年第二季度降息;23%的专家预期会在2015年第一季度降息;21%的专家预期中国央行在下半年降息,13%的专家预期央行在2016年不会降息。因而调查结果表明,超过四分之三的专家认为2016年央行会继续降息,这也预示着中国在2016年仍将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15年中国新增人民币贷款11.72万亿元,比上年多增1.81万亿元。那么,2016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的变化趋势如何呢?调查结果表明,70%的专家预期2016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将“大于11.72万亿元”;18%的专家预期“小于11.72万亿元”;12%的专家认为“无法判断”。总的来看,有七成接受调查的专家认为2016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将保持增加趋势,这进一步预示着中国央行在2016年将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1月8日结束的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中国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那么,实施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呢?调查结果显示,83%的专家认为是“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进一步完善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67%的专家认为是“继续运用抵押补充贷款、中期借贷便利、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降低社会融资成本”;65%的专家认为是“通过政策法律约束,令小贷公司、民间借贷、互联网金融等规范发展,真正打通银行间交易市场”;62%的专家认为是“建立健全与市场相适应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提高央行调控市场利率的有效性”;59%的专家认为是“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探索建立宏观审慎评估体系”;48%的专家认为是“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全面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36%的专家认为是“深度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继续推动金融业双向”。此外,还有3%的专家提出了其他观点,包括:降低直至实行超额准备金存款负利率;私人银行发展和地下金融业务;完善股票、证券市场的监管,尤其是规范进入与退出机制。
在财政政策方面,我们对2016年财政政策可能实施的空间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5%的专家认为是“进一步实施减税降费政策,给企业和市场主体留有更多可用资金”;66%的专家认为是“阶段性提高赤字率,适度扩大财政赤字规模,相应增加国债发行规模”;63%的专家认为是“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缩“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按可持续性、保基本原则增加基本民生支出”;61%的专家认为是“加大统筹财政资金和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使用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55%的专家认为是“发行地方债券置换存量债务,处理好化解债务风险与稳增长的关系”;52%的专家认为是“积极推广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运用PPP模式支持交通、公用事业等基础实施投资”;45%的专家认为是“加快推进对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进行营改增,降低企业有效税率”;39%的专家认为是“扩大长期建设债券发行规模,通过贷款贴息、资本金补助等措施,引导银行贷款和民间投资方向”。此外,有2%的专家提出了其他观点,包括:支持国有企业发展,压缩私人生产的获利空间;设立生态文明与流域治理的专项财政支出。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供给侧结构性包括宏观和微观等各个层面。那么,的重要领域包括哪些方面?我们对此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2%的专家认为“通过提高产品品质改善供给产品结构,扩大有效供给,严控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优势产能,化解产能过剩”;69%的专家认为“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推动创新、创业和互联网+,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通过推动新消费引领新供给,创造经济增长的新极点”;67%的专家认为“改善当前需求产品结构和供给产品结构不匹配、产能过剩与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的现象”;64%的专家认为“加快推进垄断性领域,允许民营资本以独资或混合所有制形式进入垄断行业参与竞争”;62%的专家认为“进一步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要素生产率的提高”;61%的专家认为“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让市场有能力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淘汰效率低下的“僵尸企业”,推进企业兼并重组”;60%的专家认为“降低制度易成本,简政放权,约束治理边界,交由市场支配资源”;52%的专家认为“加快实施以结构性减税为重点的税费”;40%的专家认为“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此外,还有3%的专家提出了其他观点,包括: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研体制,推动科研的,提升创新能力;取消计划生育、增加劳动力供给;在经济萧条期,最重要的不是淘汰落后产能,而是健全与优化职能,培育有效需求,稳定市场预期;大量建立新的国有企业等。
从微观层面而言,供给侧结构性需要进一步要素市场,打通要素流通通道,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那么,的重要领域包括哪些方面?我们也对此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3%的专家认为“进一步放宽准入,加快行政性垄断行业,在石油、天然气、电力、电信、铁等领域,引入新的投资者,鼓励和加强竞争”;81%的专家认为“着力创造有利于创新的制度,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促进创新要素流动,培育人力资本,金融支撑体系等”;72%的专家认为“加快城乡之间土地、资金、人员等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71%的专家认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由粗放经营转向精致生产,提高附加价值比重,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攀升”;65%的专家认为“通过市场化的优胜劣汰挤出过剩产能,按现有产能将减产配额分配到各地,同时允许配额交易,积极推动优势企业主导的市场化兼并重组”。此外,还有3%的专家提出了其他观点,包括:深化国有企业,发展民营经济,把产权制度与资源配置机制再造、消化过剩产能结合起来;工资体制,完善官员的激励机制;打破区际之间壁垒,建立跨区间的合作平台,建立区际间要素使用与流动的补偿机制;大力推进教育,统筹城乡一体化教育相关政策,改善劳动力存量;放宽民营经济的经营范围和领域,尤其是在金融、文化、民生和服务等领域。
121位专家参与了本次问卷调查,他们是(按姓名汉语拼音排序):柏培文、常欣、陈昌兵、陈工、陈建宝、陈昆亭、陈浪南、陈梦根、陈守东、陈学彬、陈彦斌、陈钊、陈志勇、戴魁早、范从来、范子英、、高培勇、耿强、郭其友、郭熙保、郭晓合、郭志仪、韩兆洲、贺京同、胡小平、黄建忠、黄茂兴、简新华、蒋永穆、李翀、李建伟、李军、李拉亚、李善同、李实、李晓、李雪松、东、林曙、林学贵、刘东、刘凤良、刘建平、全、刘穷志、刘树杰、刘锡良、刘霞辉、欣、刘云中、刘志彪、陆铭、马颖、逄锦聚、彭水军、彭素玲、邱崇明、瞿宛文、任保平、沈坤荣、石刚、宋立、苏剑、孙巍、汤吉军、汪昌云、汪同三、汪义达、王诚、王大树、王海杰、王继平、王今朝、王立勇、王美今、王曦、王艺明、王跃生、文传浩、吴信如、肖兴志、谢攀、徐建国、徐一帆、许文彬、许宪春、杨灿、杨澄宇、杨瑞龙、勇、易宪容、殷醒民、于立、于左、袁富华、臧旭恒、曾金利、曾康华、曾五一、张成思、辉、张立群、张连城、张龙、张明志、张茉楠、张平、赵晓雷、东、赵振全、赵志君、郑超愚、郑挺国、钟春平、周立群、周泽炯、朱保华、朱建平、朱启贵、庄明。
参加本次问卷调查的专家学者来自于财政部、国家发展和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央研究院”、“中华经济研究院”等机构,以及安徽财经大学、大学、师范大学、重庆工商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复旦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大学、暨南大学、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大学、山东大跑男灵异事件学、陕西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四川大学、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商业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厦门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浙江工业大学、郑州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南财经大学、中山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高校。
京津冀地区的产业转移承接,是协同发展的一条主线。一年多来,三地部门彻底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联手推动一批重点项目落地,产业升级转移正在积极进行。
在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天猫、1号店和亚马逊这5家综合性购物平台购买了智能手环和家庭装洗衣液两种商品。综合来看, 1号店在退货政策执行上表现比较差。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