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建築界最高榮譽普立茲克建築獎頒給了中國建築師王澍,認為他的設計扎根於歷史背景,又超越傳統和未來的矛盾, 成為永不過時的世界性建築。然而在中國建築圈中,王澍比較像異端,他在新書《造房子》中坦言,「多少建築師想得獎都得不到,最後竟然被一個以叛逆著稱、直到今天仍在工作和奮鬥的建築師獲得,很多人都跌下了眼鏡。」
王澍表示,「我一向認為我首先是個文人,碰巧會做建築,學了做建築這一行。從這樣的角度出發,我看問題的視野就不太一樣。如果建築師只是專業人員,只要做好技術服務,那我寧可當個『業餘』的建築師。」
王澍1963年生於新疆烏魯木齊,畢業於南京工學院建築系及建築研究所,2000年獲上海同濟大學建築城規學院建築學博士。他說他就讀南京工學院時,幾乎都在圖書館自學,大二就放話學校裡沒有老師能教他。碩士論文題目〈死屋手記〉,更批評了中國現代建築熱中追逐現代建築的狀況,學校老師們認為他過於狂妄,甚至因此取消他的碩士學位。
1997年時,王澍和同為建築師的妻子陸文宇在杭州創辦「業餘建築工作室」,代表作有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寧波博物館等。2012年獲得普立茲克建築獎,2013年獲選為美國《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
對王澍而言,造房子,就是造一個小世界。和主流追求現代化、科技進步的方向不同,他的建築回到內心,旨在表現出中國文人內在的。他喜歡自在的思考和沉澱,在反璞歸真的生活狀態中尋找設計靈感,卻又十分腳踏實地。
王澍表示,「有人說我是一位『人文建築師』,可很少有人知道我平時沒事喜歡做做木工,經常也做勞作,因為這樣可以接觸到真實的類似沙和土的介質,我很在意對這個真實世界的。」
建築師阮慶岳表示,王澍喜愛中國文人的兩種美學意境與表現:山水畫和園林。「象山校區的概念比較像中國園林,但我更喜歡他的寧波博物館,像一幅山水畫,如果中國人透過畫一座山,表現自己內在的和世界觀,王樹就是把那座山蓋成了博物館。」
中時電子報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發言涉及攻擊、、影射或其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社會正義、國家安全、之內容,本網站將會直接移除
請勿以發文、回文等方式,進行商業廣告、騷擾網友等行為,或是為特定網站、blog宣傳,一經發現,將會您的發言權限或者封鎖帳號
發表涉及他人隱私、含有個人對公眾人物之私評,且未經證實、未註明消息來源的網、不實謠言等
請確認發表或回覆的內容(圖片)未侵害到他人的著作權、商標、專利等權利;若因發表或回覆內容而產生的版權法律責任將由使用者自行承擔,不代表中時電子報的立場,請遵守相關法律規範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電子報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