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站不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二、“工学结合”高人才培养模式 在教育上的探索 三、“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的多样性实践 大胆尝试“亚湾模式”“5+1”“建国模式”“宝鸡模式”等教学试点,为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实践基础 三、“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的多样性实践 从学科、专业整合和系部结构调整入手,为“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方案创造了有利的施展空间 三、“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的多样性实践 课程教学和是“工学结合”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实 施 的 基 本 平 台 三、“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的多样性实践 大力强化实践教学,建立实习实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实践保障 一、与行业企业建立密切的“血缘”关系,为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搭筑平台 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职能。具体地说就是为所依托的区域行业企业服务。高职院校因企业的发展而发展。没有行业企业需求,高职院校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没有行业企业的支撑,高职院校也无法按照企业和行业的人才需求来实施人才培养工作;没有企业和行业的参与,更无从谈起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和实践。因此,要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必须和行业企业建立密切的“血缘”关系,把学校融入行业企业之中,把行业企业的和文化引入学院,使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操作,才能真正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贯穿工学结合的教育,设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职业院校如何制定一个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尤为重要。人才培养方案在某种意义讲是学院和专业的“”,是学院建设特别是专业建设主要核心内容。而要制定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就必须贯彻工学结合的教育。 三、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加大课程力度 ? ???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关键是必须打破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学院老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且在教行过程中要把工学结合的思想和贯穿在每门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 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基本认识 目的: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校企双方 共同参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 作用: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培养的必由之 创建并形成高职特色的必然选择 机制:互利、互惠、互动、双赢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践内涵 根据企业、行业提供的人才需求信息, 设置和调整专业。 企业参与确定人才培养规格、专业(职业)技能项目及能力标准。 企业参与课程体系的设计、培养计划的制定。 企业承担技能的培养和相关的实践教学任务。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践内涵 推进“双师队伍”建设。从企业聘请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学院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练或兼职。 利用企业的资源建设校内外实训。 学院与企业合作进行科技开发。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在企业实习,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敬业。学院引入企业文化、企业,培养学生职业意识。 4.考核方式方法 ??? 为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逐步确立以能力考核为重点的工学结合考核方式方法。即取消过去传统的考试、考查两种考核方式,建立A(过程考核)、B(项目考核)、C(实践和作品考核)、D(结业测试)等若干种新的工学结合的考核方式方法。并且在考核方式方法中尽量由行业企业人员参与或以行业企业评价为主。 ? ??? ??????? ??? 5.按照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整体设计优化教学、实训、实习、就业等人才培养环节 ??? 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要求所有的专业都要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结合理论教学尽可能的对学生进行模拟仿真训练,达到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操作的教学目的。在此基础上,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设计足够的时间来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有1年左右的顶岗实习。由于确定了企业参与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和与企业共同定岗位、定能力、定课程、定模块、定体系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方式,实实在在体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整体设计优化教学、实训、实习、就业等人才培养环节,达到企业满意,学生接受,老师认可,社会肯定。 ? 1.在教学计划制定的过程中要求每个专业在每一门课程中都要贯穿生产任务和工作过程,都要在课程设计上体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各个教学单元分解为现场教学、课堂教学、实训教学、理论老师讲授、企业人员讲授等环节,并填写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表。从而达到真正解决“教什么(what),谁来教(who),在哪教(where),怎么教(how)”的问题。 2. 在公共课程的教学中尝试按照工学结合的思想对课程教学进行设计。学院基础部在开设的《思想与法律常识》课过程中做了有益的探讨。一是以创新为先导 ——建立模块化教学体系,设计了“重点讲授,自学辅助,德技互溶,实践强化”的教学,把课程设计为5个模块(3+2),3个教学模块为理论教学模块、自学模块、专题教育模块,2个实践模块是公益劳动模块、社会义工模块。二是以素质教育工程为平台——发挥主渠道作用,结合《思想与法律常识》课教学将素质教育活动制、常规化。开展了“父母供我上大学,我到大学做什么”专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懂得回报父母、回会;开展了以做现代职业人为核心的“大学生修身工程”活动,使学生做到思想进取,学习勤奋,情趣高雅,行为文明,体魄健康,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开展了“我与祖国共荣,我与沈阳同飞”活动,教育学生以良好的职业素质面对就业选择,鼓励学生到辽宁西北和国家西部地区工作。这些专题教育活动在学校、家庭和社会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三是以德育为依托——强化实践教学效果,课程不仅在课堂上讲,在学院讲,也拿到现场讲,到社会上去讲。如请劳模做报告,把学生拉到沈阳劳模服务公司,请劳模在现场讲,同时学生参加劳模服务公司的义务劳动。德育教育单元把学生拉到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黄继光、邱少云烈士的墓前给学生讲课,把学生拉到“九一八”纪念馆请专业人士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四是以现代教学手段为载体——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如在自学模块中,要求学生在网上查询并归纳、整理相关资料,教师和学生真正实现了网上指导、网上讨论、网上作业、网上答疑、网上批改。同时结合专题教育活动,组织全院所有班级召开电子班会,用信息化手段使教学和学生的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 3.推行 “双师制”授课制度。所谓“双师制”授课,是将一门课程拆解成若干单元,有些单元由学院教师讲,有些单元由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讲授。这种“双师制”授课制度不仅要求在专业课程实行,在公共课程当中也完全可以实行。学院在开设《思想与法律常识》课过程中,结合模块教学,分别请了沈阳地区法院的、知名的劳模、社区和街道的负责人以及学生家长,以形式或咨询形式给学生讲课,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方向。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需要结合各校实际情况,进一步提高认识,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做出新的贡献。 深刻认识工学结合 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 1.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和态度的形成 学校教育虽能在操作素质、操作技能等方面培养出企业所需的人才,但在操作经验、工作态度、企业文化、企业等方面不能进行有效培训,难以适应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所以世界兴办职业教育遵循的一个普遍规律是通过教育与产业的结合使教育世界与职业世界实现有效地沟通。学生在企业进行实训对职业技能和态度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在企业工作场所实训,能够感受到企业工作的职业氛围,有利于培养受训者的工作态度、职业、企业文化·、企业等,而这些非物化的制度知识在现代企业和人力资本开发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有利于降低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本 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是耗资比较大的一种教育,集中表现在实习实训的投资比较大。依靠企业开展实训实习具有两方面的优越性:一是降低了全社会的办学成本。由于学校兴办的实训具有非生产性,巨大的投资在几年后就可能成为落后的设备,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不利于学生掌握先进的技术。而利用企业设备开展实训,由于企业设备的不断更新,既能充分保障设备的先进性,又由于企业设备的成本已由所生产的产品分担,开展职业培训就无需承担多少成本,从而也能从整体上降低社会办学成本。二是与职业院校实训相比.在企业工作场所实训,学生能够感受到企业工作氛围,同时,学生可以了解和接触到在各职业院校难以了解的,被各企业和公司视为内部机密的各种设备、技术、程序等,既使他们开阔了眼界,又使他们了解到本行业的基本情况,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和态度的养成。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许多国家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包括校内和校外。校内主要满足基本的或单项的实验实习需要;校外主要完成一些综合性的实训实习训练。这两种各有其自身的优势,相互补充、有机结合,不仅促进了学生全面职业能力的形成.而且极大地较低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本。同时降低办学成本还表现在学生参与企业生产实践,通过劳动获得收入,减轻了学业上的经济负担。 3.有利于职业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特征。过去我们对国外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只看到了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而没有看到其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可以缓解职业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与专业建设结构之间的矛盾。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职业学校专业更新速度可能会进一步加快,这也是许多国家职业教育兼职教师比例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应加大工学结合的力度,聘用大量的兼职教师,以缓解或避免专业教师结构性矛盾的出现。为此,我们应拓宽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外延,把从企事业单位聘用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双师型”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 另一方面,职业学校的教师和企业实训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有利于教师“双师型”素质的形成。职业学校的教师与实践接触机会相对较少,对最新技术的掌握相对滞后,聘用在各个行业第一线工作的工程师、技师,可弥补这一缺陷,有利于将最新发展技术传授给学生。校本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长期合作,他们之间还可以产生非正式交流,这种非正式交流往往不是通过契约的形式来实现,而是通过它们之间面对面的接触、工作之余的聊天等形式,使不同的思想在交流中相互碰撞而产生新的火花。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校本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而且也有利于企业的创新。同时,由于学校一般按照授课时间发放兼职教师的报酬,大量聘用兼职教师也可以节约办学成本等。 4.有利于实现学生就业与企业用人的有机结合 职业教育与培训可分为一般性的和特殊性的两种。一般性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是针对某类职业共同性的要求开展的培训,教育与培训的内容具有较广的职业应用范围,也就是近年来我们所的核心能力。而特殊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是针对具体企业的特殊需要开展的,企业培训投资能够有效地回收,因此,企业愿意开展这方面的培训。然而后一种教育与培训是前一中的延伸,离开了前一种,后一种的效果就会极大地降低。实行工学结合,学生在职业学校接受基本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在企业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熟悉企业的生产环节,接受企业的文化价值,完成了这些特殊的教育或培训,就可以直接上岗工作。因此,许多参与工学结合的培训企业均愿意留用在自己企业实习的学生,学生也愿意留在实习企业工作.这样企业就可以节约招聘新员工所需的上岗培训费用,还可以节约招聘、试用、不合格解聘等方面的费用。因此,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是对劳动者的长期投资,是企业人力资源形成与管理的重要内容。 可见,工学结合把职业学校的一般教育与培训与企业的特殊教育与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职业学校教育与企业的用人有效地结合起来,降低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和培训风险,因而成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有效形式。 对工学结合认识的提高 * * 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探讨 (一)工学结合基本理论 主讲: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管理系 樊雅琴 工学结合 工 学 结 合 什么是工学结合? 什么是工学结合? 工 学 结 合 -工作与学习结合 -教育与生产结合 -学校与企业结合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提出 一、“工学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 当今世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两种典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值得借鉴:第一,职业技术教育的“双元制”形式。学生一方面在企业(通常是私营的)中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一方面在部分时间制的职业学校 (公立的)中接受包括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在内的义务教育。其内涵是学校与企业分工协作,以企业为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实践为主的一种成功的职教模式。第二,英国“证书模式”与“工读交替”的“三明治”课程。英国制定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建立起NVQ、GNVQ和普通教育三种证书等值、互换机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可供选择的通道.将职业资格等级与工作岗位及证书的等级(大学学位)联系起来。 和英国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我国高职院校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产学研结合”、“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等模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是学术界对几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界定不一,因此,对几种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对“工学结合”模式进行研究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基 本 内 涵 一、“工学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结合上。学习与工作结合:体现为职业核心能力的学习、培训过程与工作岗位结合,构建“边工作边学习,为工作而学习”培养模式,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后,安排1-2个学期直接到用人单位的具体岗位顶岗实习,在实际工作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专业技能。学校与企业结合:校企合作共同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学校和企业双方签订培养协议,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并提供一部分双师型师资,并在企业设立实训、就业,优秀毕业生毕业后直接由企业聘用的人才培养方式。双证结合:是指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完成专业学历教育获得毕业文凭的同时,必须通过与其专业相衔接的国家就业准入资格考试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把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衔接起来,以职业能力和职业资格标准为核心,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工作岗位最新的工艺和技能,将其贯穿于学历教育的全过程,以此来组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四个基本特点:企业参与了育人的全过程;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知识教育与能力、素质训练的同步性;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借鉴“双元制”等国际多种校企合作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提出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的育人思想,符合我国高职院校与企业自身特点的专业教学模式,在“校企结合”教学模式基础上探索性提出的新模式。 2.突破传统的单向思维模式,与企业共建合作型的实训、就业 突破学校传统的教学单向思维模式,在不人才培养基本规律和要求的基础上,与企业共建合作型的实训、就业。使合作教学与学生就业直接紧密联系,从而实现校企双赢,使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3.注重做实基础,拓展知识,构筑职业生涯的素质平台 注重做实基础,强调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的重要地位,把综合素质教育提升到与理论传授和技能培训同等重要的地位,把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终生职业教育的基石,构筑大学生发展的人格、知识、能力平台。 4.促进了教学管理思想和模式的改变 学校逐步建立起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双向互动的新型管理模式;鼓励学生个性发挥和塑造,实行第二专业技能辅修制度;逐步降低管理重心,把“工学结合”教育方案落实到基层教学单位;建立具有协调运作机制、能快捷准确处理各种教学信息的管理体制。 “亚湾模式”教学是指学生在酒店实习的同时完成酒店教学模块的理论教学。一年级半年在校进行素质教学和理论教学,半年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我院在2007年开始,在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施了“亚湾模式”教学试点,截止到2008年为止,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共有两届学生、三个专业、10个班顺利完成此项教学,获得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得益于此项,我院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社会上供不应求,07届毕业生预定率达300%,而已毕业的05、06届毕业生大部分了管理岗位。 “建国模式”教学是指学生前5个学期在校学习,后1个学期分模块进入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我院自2001年以来,在所有专业实行“5+1”教学,较好实现学生技能培养与岗位零距离对接,使学生毕业就能直接上岗,受到学生、学生家长、用人单位肯定和好评。应该说“工学结合”是当前最切合我国实际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之一。 “宝鸡模式”是指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二年级时,一学期在校内进行旅行社模块的理论教学,同时在教研室设置的学生模拟旅行社训练、在学工办成立的导游不参加活动;第二学期去旅行社顶岗实习。截至目前,旅游管理专业两届学生顺利完成此项教学,获得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得益于此项,我院每年的国家导游人员资格考试通过率都很高,而且为学生的就业做了理想的铺垫。 除次以外,我们还尝试“订单式培养”、“企业冠名班”等新模式。 第一,专业数量及学科分布合理。2006年根据我院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和人才市场需求,基本形成了依托杨凌农科城的区位优势,以农林类老专业为特色,以工科为龙头,以管理类专业为辅的综合配套的专业群,专业数达54个,基本适合学生选择和今后就业的发展方向。 第二,专业结构调整到位。专业结构调整的思是:一是对与行业相关的专业,立足内涵,拓宽口径。根据最近几年旅业酒店业迅速发展的局势,对老的旅游管理专业进行,先在旅游管理专业下设酒店管理方向,后来于2004年成立酒店管理专业;又依托专业英语教研室的优势于2005年成立旅游英语专业、2007年成立涉外旅游专业。 第三,重点专业建设稳步发展。示范性建设期间,学院在加大院级重点学科建设力度,建成国家级重点专业两个,省级示范专业四个个,院级重点专业四个。重点专业以宽基础、活模块为特色,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在人才培养模式、职业素质教育上取得新。 围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我院确立加强课程建设,树立人才培养质量的课程建设总体思,实施课程工程。目前建成省级、院级精品课程11门。对全院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进行整合,建文化基础平台、职业基础平台、职业能力平台,初步形成以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以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为主线,公共课与技能培养相结合的模块化课程教学体系。 在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上,进行不断调整,专业实践课与理论课达到1:1。在实习实训方式上,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尝试:一是技能实训,在校内实训以课程单位进行课程实训;二是工学结合实习,以学期为单位安排在校内外实训实习,如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专业。同时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实行“双证制”和“多证制”。基本做到学生毕业时拿到“毕业证+资格证”双证,或“毕业证+资格证+技术等级证”多证书。如导游资格证、展览员、调酒师证、茶艺师证、客房中级工、前厅中级工、前台中级工、人力资源证、秘书证、市场营销证、PETS口语和笔试证等。三是实践教学模式不断创新,进行了“模拟岗位实践教学模式”、“ 模拟现场教学模式”等尝试。 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职业教育的核心。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职业院校创新的重要内容。 1.通过准确定位,使学院和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杨凌农科城的优势,没有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没有现代农业的高科技进步,就没能有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今天。因此学院定位为杨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成为陕西农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陕西大中型农业企业技能型人才培训中心。只有为企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才能实现学院的自身价值,才能促进企业的兴旺和发展,才能实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因此必须与行业企业建立密切的“血缘”关系。 2.通过互相兼职,使学院与企业水乳交融 ??? 实践证明,高职院校教师和企业人员相互兼职,是校企密切合作的一种有效方法。学院近年来先后聘请了一批陕西乃至全国大中型企业的领导和技能专家担任学院的兼职教学院长及系、部教研室主任,同时派出专业教师担任企业的技术厂长、工程师、机械师、电气师、车间主任、部门经理等职务,双方发挥各自优势,相互参与对方的人才培养工作和应用性技术研发工作,并承担一定的责任,使学院与企业做到了水乳交融。 ? 3.通过共建共管,使学校与企业同舟共济 ??? 一是根据企业需求,共建专业。如学院和香格里拉金花饭店共建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所有人才培养过程完全按企业要求进行;二是共建实训。如学院和上海、、深圳等地的四五星级酒店共建酒店实训,由企业出资金、场所,学院以企业优先选用优秀毕业生等方式予以回报;三是共建师资队伍。学院和一批企业建立了一支有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四是共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目前学院54个专业均和行业企业建立了以行业企业人员为主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于这些共建项目,使得学院的发展关系到企业的利益,把学院和企业的命运结合到了一起,使学院和企业同舟共济。 ? ??? ??? 4.通过校企合作,和企业共生共荣 ??? 实践证明,开展校企合作是加强工学结合的一种极其有效的形式。学院先后和秦始皇兵马俑、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大唐芙蓉园、寺博物馆、西安招商国旅、宝鸡青年旅行社、宝运旅行社、建国饭店、好苑建国酒店、西苑饭店、翠宫饭店、长安戴斯饭店、汉化国际饭店上海亚湾酒店管理集团、金陵酒店管理集团、观澜高尔夫球会等50多家大中型企业共同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学院和企业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根据企业岗位能力发展变化要求,新技术、新工艺的要求等及时调才培养方案,做到零距离培养,学院和企业共生共荣。 ??? ? 5.通过建立“企业代表”制度,学院和企业共担职责 ??? “企业代表”源于军工厂的军代表一词,军代表负责对军工企业的军工产品生产全过程进行,相当于建筑工程的工程监理。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建立“企业代表”制度,可由“企业代表”提出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要求,代表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监理和验收,根据监理情况向企业提出报告和相应,并根据企业对人才未来工作岗位技能变化向学校提出新要求。这个代表制度的实行有利于企业和学校的沟通,有利于共同制定、修改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校企之间关于共建师资队伍、共建顶岗性实训和突出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的衔接,是一种校企合作的好形式。我院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效果。 由于实施紧密的校企合作,校企建立密切的“血缘”关系,真正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校企之间可以实现“三双”,即学生有双重身份(学生、员工);教师有双重角色(教师、企业工程师);领导有双重职责(院长或主任、企业兼职厂长或经理)。“四跟”,即学院跟着主导企业走;教学跟着任务项目走;课程跟着岗位能力走;教材跟着生产过程走。为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搭筑平台。 ? 1.从分析学生未来工作岗位和岗位能力入手,科学界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 ??? 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必须根据企业提出的学生就业岗位和岗位能力要求,明确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是什么,岗位能力要求是什么,岗位核心能力是什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由企业人员参加,以企业人员为主,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共同进行岗位能力分解,明确专业对应的岗位和岗位群,对应的基本岗位能力,岗位核心能力,从而科学界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 ?? 2.根据岗位能力的确定和分解,明确核心课程,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 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的原则,遵循行业规律、高职教育规律、学生自身成长规律,确定培养岗位能力所对应的核心课程、主要课程、支撑课程及主要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重构理论教学体系,夯实实践教学体系,职业素质教育融于其中,进而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 3.在确定主要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职业教育规律特点和企业的要求,设计课程模块 ??? 根据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共性和不同的个性特点,以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为重心,以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为重点。按照职业素质、岗位能力、岗位能力拓展以及学生岗位能力提升的不同要求,我院设计出英语密码模块、职业素质教育、酒店模块、导游模块、旅行社模块、旅游管理延伸模等若干个课程模块。在课程模块中不同的专业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二级单元模块,如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酒店模块中又设置了服务、督导和管理等3个二级单元模块,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所拟定的未来就业方向来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 *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陈良宇是谁的儿子发布、、的言论。用户名:验证码:匿名?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