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4月23日消息(记者周益帆)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当地时间4月20日,世界最大学术出版机构之一的施普林格出版社发表撤稿声明,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宣布撤回107篇发表于2012年至2015年的论文,107篇论文全部和中国研究机构有关,里面包括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知名高校和医疗机构。
评审人评审,是国际论文录用的重要环节。按照施普林格的论文接受规则,作者之后,编辑会安排评审人就论文的科学严谨性,做评审和评价,这些评审人,也是各个领域的专家,专家以报告形式提供給期刊,之后编辑决定是不是发表。
一位为十几家国际期刊担任评审的江苏某高校教授介绍:“作为审稿人要把问题指出来,要给他写评审意见,特别是论文质量很差的必须要写出理由,所以我们非常严谨。(因为)你推荐三个审稿人,两个是正面评价,社就会给你一个大修或者中等修改的机会,我们说一旦可以送修,发表几率很大。”
此次论文的撤稿原因,就是因为评审人造假。这些论文作者提交的评审人中,作者使用了评审人真实姓名,但假冒其电子邮件地址,这让编辑以为文章发送给了真正评审人。施普林格与真正评审人进行调查和沟通之后,他们确认并没有对论文做过评审。
2015年3月,英国现代生物出版集团宣布撤销已经发表的43篇论文,其中有41篇来自中国,撤稿理由是发现有第三方机构有组织地为这些论文提供虚假同行评审。同年,斯普林格出版集团也曾宣布撤回旗下10个学术期刊已经发表的64篇论文,这些文章都出自中国作者。
施普林格细胞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编辑总监彼得・巴特勒向介绍,此次撤稿并非出现新的违规情况,正是在2015年撤稿事件发生之后,社方面决定对相关论文进行筛查。
筛查结果正如现在所见:再次查出107篇论文伪造同行评审人,这些论文共涉及125家中国研究机构、4个国外研究机构。为了清除不良科学记录,社方面决定撤销这些受到影响的论文。
彼得・巴特勒表示,有一定表明,提供所谓语言编辑服务的第三方机构在评审流程上发挥了作用。
普通的语言编辑服务,是国际学术界认可的。国际期刊论文发表,对英语表达水平有一定要求,因此,有不少提供论文润色服务的机构。一位在SCI发表过多篇论文的某三甲医生介绍:“比较好的都会有要求,要求整篇文章语势描述是英式的或者是美式的,不要混合的。如果英文功底不好,找专业的润色公司做语言修饰,一些也会给出润色公司的链接,但是它会声明,并不是找了这个公司,文章就一定会被接受,他们是的个体。”
但是在此过程中,同时出现了不端学术行为。江苏某高校教授说:“就怕事情做歪了,如果仅仅是修饰语言没有问题,有些代理公司在帮你修饰语言的同时会修改数据,让这个数据更容易发表,语言修饰不应该影响论文质量,只是可读性增强,对于数据、结果等不应该有任何影响。”
2015年连续撤稿事件发生时,中国科协专门提出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行为准则:不由第三方代写论文;不由第三方代投论文;不由第三方对论文内容进行修改;不提供虚假同行审稿人的信息;不违反论文署名规范。
但作者借助第三方机构完成论文发表的不端行为,没能被彻底。此刻在百度或者淘宝搜索,依然有大量商户表示可以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国际发0到3分的多一些,5分以上的15万,百分百可以发。”
再度撤稿决定做出之后,中国科协于4月18日曾会见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安诺杰一行,就撤稿是否只针对中国作者论文、涉事期刊情况、共同打击“第三方”中介等问题达成初步共识。科协方面也提出:希望出版集团能够尽快完善内控机制,加强期刊管理,把问题论文处理在发表之前,而不是发表之后一撤了之。施普林格方面接受相关采访时也表示,也正在开发相关项目,去甄选已验证的评审人并识别获邀评审人的身份及其他审核功能。
对于彻底根治学术不端行为的方法,多位医生及学者表示,应该重新定位论文在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比例,“这种行为界各地都有,只要哪天不把论文的评价机制进行,就很可能就延续下去。”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