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蒙曼:中国人诗心未死

类别:医学论文 日期:2018-1-17 15:06:57 人气: 来源:

  诗词在古代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重要在哪?咱们都知道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起源是孔子删定六经,《诗》、《书》、《礼》、《乐》、《春秋》,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源头,文化的一个源头,这是它的一个定位。还有一个定位,我们知道中国最经典的蒙学教材是“三百天千”——《三字经》《百家姓》《天子问》《千家诗》,这是构建中国人读书的基础,也是人生教养的一个基础,这是另外一个地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地位,诗是唐朝科举考试的考试题,现在很多大家知道的诗其实都出自于当时科举考试的考场,以及士子们为科举考试做的准备。比方说大家都知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那是白居易十六七岁的时候,模考《赋得古原草送别》,只要一听赋得就知道了,赋得体那就是为高考,为科举做准备的一种体裁。

  那今天呢?今天这些都没有,今天诗是一个很风雅的话题,尽管这些传统定位都没有了,诗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话题,近两年有一个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有人问我,诗词大会为什么能在当代流行起来?我说中国人诗心未死,虽然它之前那些定位其实都没了,但是我们一听诗词仍然觉得心潮澎湃,仍然愿意参与这样一档节目。另外,每逢新的节气,朋友圈里很多人会用诗词来表达对这些节气的感想,说明中国人真的爱读诗。

  中国古代人为什么读诗?甚至把诗作为六经之一,成为诗教。为什么?孔子是怎么说的?孔子有两个重要表达:第一个理由:“不学诗,无以言”。贵族社会大家讲究风雅的谈吐,如果你不能够风雅的话,你无法在那样的社会找到自己的立足点,无法把你的主张出去。

  ,“群”是什么?我们现在也讲合群,有一个人性格很好,很合群,有些人很孤僻,不合群。“群”其实就是志趣相投,情趣相合。你比方说大家都知道李白和杜甫关系很好,当然杜甫对李白尤其好,所以他用诗跟李白唱和,我们都知道《春日怀李白》,最后是怎么怀的?“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这就是古人情趣相投的一个基础,可以在一起讨论诗文,所以“可以群”。

  ,“怨”,你可以抱怨,抱怨的方面很多,你比方说一个女子可以抱怨什么?“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卓文君抱怨她丈夫没有像她想象的那样白头不相离,而是别有二心了。还可以抱怨社会,例如《卖炭翁》,“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这个是不是怨?当然是怨,这可不是情爱之怨,这是社会之怨了。

  兴、观、群、怨,这是古代讲诗的一个重要价值,也是人们读诗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借诗可以交朋友,借诗可以观社会,借诗可以抒情志。

  那今天呢?今天我们读诗为什么?兴、观、群、怨这个说法不完全符合今天的情势了,那今天为什么还要读诗?“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我们想要回归文化了,还有我们粗糙的生活过久了,我们想要追逐风雅了。除了这些还有什么?还有“美”,这是的追求。美其实是先于德行存在的人类最的追求,而中国的各类美在诗词之中可以得到一个汇聚。

  ,“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伦是我们情感最重要的寄托。诗词之中都能找到这样的情感寄托:“待从头,旧山河,朝天阙。”——君臣之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之情。“唯将终夜长开眼,平生未展眉。”­——夫妇之情。“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朋友之情。“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惜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朋友之情。

  ,其实情感里有价值了。大家知不知道张籍有一首诗叫《节妇吟》“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这首诗是谁给谁写的诗?表面上一个已婚妇女给向她求婚的一个情人写的诗,它真正表达的感情,节度使你很好,你给我的待遇很好,可是我觉得中央才是我想要的东西。这里有价值之美。

  其他的我们今天都可以遗忘,但美是的,因为美才能导向善,才能导向德,才能导向和气,才能导向美好的生活。

  古代人读诗内涵太丰富了,考科举也得读诗,社会交往也得读诗,有很多功利性的因素。现代人读诗更单纯一些,我们就因为喜欢诗,喜欢诗传递出来的中国文化的美好和气韵,今天的人们通过读诗来表现的力量。

  中国文化没有断流,也不应该断流,因为诗本身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非常美好的表达,而且也是一个特别接地气的表达。比方说我们小的时候的启蒙教育,好多孩子是从“鹅鹅鹅”开始的,或者从“床前明月光”开始的。而且现在讲碎片化阅读,大家时间都很忙,他们看一篇看不下来,但是五言诗一定是念得下来的,何况人的追求是永远不能的,尤其是中国走到这份儿上,我们现在已经从富起来向强起来迈进了。强是一种全方位的强,包括能力的强。在这个层面,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内在的最重要的养分一定有它更高的,而诗作为传统文化中最雅化的表达方式,我相信它也会有它的。《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节目近来受到欢迎,哪个节目都可能是一阵风,但是这种趋势将是一鼓最强劲的长风,我相信它会浩荡不屈。

  有人问我关于新诗的问题。我们的白话文不过一百年的历史而已,大家指望它结出丰硕的,这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中国古诗从春秋战国时期,或者更早的西周时期,从《诗经》起源,从《楚辞》起源,然后从唐朝迈向一个高峰,这中间是一千多年的历史。所以我觉得要允许新诗有一个沉淀的过程。沉淀什么?把现代的生活写进来,把现代的写进来,同时不忘古人创造了最美好的意向,最美好的表达形式,最美好的语言,最美好的音韵等等,我觉得它需要一个凝聚的过程。我相信新诗会越写越好,而且我觉得现代人写新诗的尝试和写旧诗的尝试是可以并行不悖的,写旧诗别忘了格律,写新诗别忘了传统。

  

关键词:原上草论文网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中国亮点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