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15篇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类年度精选论文江苏学者

类别:医学论文 日期:2018-9-1 12:09:04 人气: 来源:

  近日,全球著名的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精选出旗下期刊2017年发表的有可能改变世界的250篇杰出文章。论文所涉领域涵盖生命科学、生物医学、化学、工程学、物理、材料学、地球与科学、医学与公共健康等。

  “为了满足迅速增长的人口的需求,全世界都在想方设法促进粮食生产。”论文作者之一,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教授丁静告诉记者,“通过传统的植物育种来提高产量效率比较低;而转基因技术虽然是改良植物和培育新品种的最高效的工具,但其应用一直受到争议。尽管广泛的研究证明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许多消费者和国家仍它们。新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可能提供了一个较好的选择。”

  为什么用新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创造的植物不被认为是转基因植物?“转基因不是通过进化或自然发生的方式来植物和动物。”丁静说,一个典型的转基因的例子是将基因从一个转移到另一个,以赋予生物体一个新性状--如抗虫性或耐旱性。“但在我们的研究中,不是将动物或细菌的基因粘贴到植物中去,而是通过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直接改写植物的遗传密码来产生新的性状。这种方法不引入外源基因,没有转基因技术那么大的争议性;它对遗传密码的改写与传统的植物育种方法类似,但更快、更精确,可以为开发新的植物品种节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

  CRISPR的全称是“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是从细菌的获得性免疫系统而来。这一技术可以应用于许多方面,包括纠正引起人类疾病的遗传错误,设计用于疾病研究的动物,以及创造新的遗传变异以加速植物品种改良。目前应用CRISPR/Cas9进行DNA编辑的方法中,多先将外源的CRISPR基因插入目标植物基因组中进行基因,这就使目标植物成为转基因的。

  丁静说,这项新的技术适用于柑橘、苹果、甘蔗、葡萄、梨、香蕉、杨树、松树等大多数多年生植物,也适用于不通过种子繁殖的一些一年生植物,如草莓、马铃薯和甘薯等。“在农业、园艺和林业产业中使用的许多其他植物中,基因编辑技术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我们正在利用这一技术培育需要较少的肥料和水的草坪草新品种。”

  论文作者、南京鼓楼医院副院长、风湿免疫科主任孙凌云教授说,风湿病是一种以侵体骨骼、肌肉等结缔组织为主的,造体多器官损害的疾病,其致病原因至今还不清楚,也没有特殊有效的治疗药物。“我国目前现有红斑狼疮患者100多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00万-500万,风湿病有着很高的率、率。”

  正当人们对治疗风湿病一筹莫展时,医学科学界对干细胞的研究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孙凌云说,人的骨髓中存在两种干细胞,一种叫造血干细胞,它是种子,可以分化为外周血中多种血细胞类型,如淋巴细胞、粒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等。另外一种是间充质干细胞,它是土壤,可以为造血干细胞的分化提供营养支持。“1998年底,我在亚洲率先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红斑狼疮患者获得成功。但是,这种方法对患者身体大,且该治疗手段价格昂贵,因此了临床上的推广应用。”

  “随后,我将目光转向了间充质干细胞。” 孙凌云说,课题组发现自身免疫病患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性患者自身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有缺陷的,在体外培养以后生长缓慢,细胞骨架异常,分泌有功能性的水平下降,不适合用于疾病的治疗。而正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功能,可以T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增殖。

  2007年,孙凌云在国际上首次运用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两位十分严重的20多岁女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移植治疗获得了成功。之后,他又运用异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硬皮病、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炎症性肠病、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患者,还与内分泌科合作,治疗1型糖尿病均获得可喜的疗效。

  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需要患者家属捐献骨髓进行体外培养获得,供体受到一定的。孙凌云又开始研究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自身免疫病患者。“脐带来源于新生儿,为分娩废弃物,不存在伦理学问题,易获取,细胞活力好,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患者的治疗。”孙凌云说,风湿病治疗是世界医学界的难题,目前干细胞治疗风湿病虽然获得了一定的,但前面的仍然很长,他们将持续研究下去,直到完全攻克这一。

  “这种材料在生物医学成像、无创治疗和药物递送应用方面都有较大的前景。”论文作者、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博士生陈宇雷介绍,“共轭高”是一种电子可以在其中直接传输的材料结构,这种材料的导电性能在实验室被偶然发现后,最初是引起了光伏产业的兴趣,近几年在生物方向的应用,也是基于其导电与电致发光的性能。

  “只要点亮团上的一点光,那么整条共轭链都会发光,加上共轭高材料的稳定性,了科研人员创新地应用了该材料,用于药物的递送。”陈宇雷说,共轭高材料是一种合适的药物载体,通过吸收波长的变化,可以观察到药物在人体内的变化。“比如说共轭高载体吸收的波长是500纳米,我们看到的是光,吸收了药物后,吸收的波长就变成了600纳米,我们看到的就是红色光。通过吸收光的变化,我们就能观察药物在什么时候进入体内,什么时候。”

  这项研究来自于两个科研小组的共同努力。陈宇雷说,沈群东教授领导的电活性高研究小组和北卡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顾臻教授领导的智能递药研究小组共同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用于光动力治疗的制剂。在可见光的照射下,体系中的共轭高能活性氧产生;与此同时,由该种高组成的纳米载体系统能够对的乏氧进一步响应抗肿瘤药物。小鼠实验表明,该程序式递药技术能有效肿瘤生长。光激活乏氧响应型共轭高纳米材料在生物医药材料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属蛇的属相婚配表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中国亮点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