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灾火,一次旱灾,一个的,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开头还是引用了《流浪地球》里的经典台词,距离我昨天发布的《征集令》过去了24h,浏览391次,访客147人,点赞29个,评论6条,留言不多,我想主要原因:1.发布的内容不够简洁明了;2.发布的渠道不多;3.不是大众关乎、的热点。
不过没关系,凡事都有可能失败,你在过程中收获那么一点点东西就够了,所以今天想了个题目《疫情下,控增量的预防医学》,很感谢昨天和今天给我留言的挚友或我看到的讨论,我会把你们的故事穿插在其中。
控增量,就是控制增长的数量或速度,经济学都讲“保增量、稳增长”,显然无论是疑似数、确诊数、新增病例都不是个好东西,所以选择“控”,在2月12日,中央指导组副组长、中央委秘书长陈一新坐镇武汉疫情防控指挥部时有更详细的就是要应收尽收不,确保确诊和疑似患者收治隔离“清零”,力争日清日结,打好应收尽收攻坚战,消除源、切断链,降低感染率,最大限度减少新增病例。
传染病,特别是当前形势较严峻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控增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感染数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一个惊人的指数变化,就像一个巨大的反应堆,可以由一个普通人—密接者—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感染新的普通人,而治愈在进行的是一个减法变化,稍微懂点数学的人都能轻易明白,这样的循环,什么时候减数能追上指数?现在最新有研究用治愈患者的血浆来救治未治愈人群,倘若这样,也是个连锁反应,那将是皆大欢喜的好消息,但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考究。所以目前最有效的措施还是控增量,才能最大程度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不受到,或受到的损害降到最低,才能最大程度地节约目前紧张的医疗资源,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卫生经济学的成本效益。
说到控增量措施,广泛而谈可以衍变为防控措施,就是大家都在做的一个事,也是所有预防医学人做得最多的事,也是我昨晚最想得到的一个答案。
昨晚第一个给我留言是一名扶贫工作队员,他说:我成了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一员,在所驻村每天拉着音响挨家挨户宣传防疫知识,聚集活动,在村口劝返外地人员,各种排查表。这是阻断途径的一个小小缩影,他说在村里待久了,没什么文采。很真实,我从一而始发自内心地很敬佩每一位驻扎在基层的工作者,后来我们聊了很多,不再限于这一次的疫情。祝愿他能在基层顶住压力,做一个人民需要的好。
其实在这场疫情中,预防医学或公共卫生的同仁们做了很多很多,在控增量上做了很多的努力。无论是奋战在采样、病毒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监测、消杀隔离、科学研究、防疫宣教、排查摸排、卫生监督、复工返岗指导、督导检查……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唯独不会治,所以固然很多人不知道有预防医学,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但待遇总体也是上不来的,这也是很多人讨论、抱怨的问题,我只从人的心理角度去谈论。人就是爱作,“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掉泪”,等走不动、呼吸不过来那一刻,医护人员把他抢救过来了,咦?他认为救世主了,医护人员就变成了他的救民,没有谁会忘记的,也很少人记起防守人,“多余,怎么会是我呢?怎么就是我了呢?当然医护人员冒着在履行着,很多医院把最精干的力量都“借”给了一线,所以我们同样理解他们,爱护他们,支持他们,他们是一个个与怪兽撕扯、搏斗的英雄!
控增量的具体防控措施很多人都已经熟记于心了,在此不做过多阐述,总结就是控制传染病常讲的途径:1.控制传染源;2.切断途径;3.易感人群。请求大家在关键时期不放松,不存侥幸心理,将一如既往的防控措施做牢做到位,就是对医护人员最大的宽慰,就是对预防医学、对公共卫生、对国家最大的贡献。
(一)树立专业自信。很少人主动填报预防专业的,很多人对自己预防医学的专业是不自信的,更多人是被调剂补录的,但结局是一样的,都学了预防医学,从事了公共卫生工作。对于这样的阴差阳错,要么认,要么变,重来不可能,那么请继续。我一直认为预防医学是个很好的专业,是性价比最高的健康管理,任何一个国度都存在并容许存在不完美、不完善的地方,而你在不完美、不完善的地方做着一件全人类都将享受福祉的事。
一个朋友谈到“这次疫情后,社会更加重视疾控的体系,也就是说我们的专业具有很大的出,加油学习,喊你上前线,得有两把刷子啊。”朴素而现实的语言,不是说你学过点医学知识就能治病救人,而是你拥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一些医学思维,工作生活中,你能融会贯通。还有个人调侃到“卫生局的去教育局照样干得好”,能做到,说明人家本身底子不差,具有一定的高屋建瓴思维,还有他身后的“君臣佐使将帅”,你现在或将来可能就是其一。
(三)不断在摸爬滚打中求索、改良。作为预防医学,很多人都读过《反思此疫,中国疾控该了》、《疫情下的中国公共卫生体系》等等类似的文章,不管内行外行,他都是一种思考,整个体系总体是在往前进步的,从流感、鼠疫、霍乱到SARS、,再到现如今的新冠肺炎,都是人类历史的一种前进,“疫”痛会过去,但带来的经验教训将持续发展。
结语:中国著行病学家曹广文教授打过一个比方:如果把疫情比作一头疯牛,公共卫生预防就是(在疫情发生的早期)抓住牛鼻子。把绳子穿在牛鼻子里面,抓住鼻子,你就能控制住这个疯牛,它怎么跳也跳不起来。相反,在疫情晚期,大批病人生病到医院就医就是牛尾巴。无论你怎么抓牛尾巴,它都是在疯跑。没预防,就没重点,重点是在早期预防。
在这次疫情中,很遗憾并没有看到流行病学家领导临床医学,大家见到的似乎只有永远收不满的新发患者还有微博上数十亿阅读量的求助信息。是的,大家只看到了医院的医生(我非常尊敬医生,绝无,临床医生为此付出太多!),但我们真的需要付出这么多医疗资源甚至是医生的生命来控制疫情吗?!不,不是的。如果预防医学能够被足够重视,疾控系统有足够的人才,或许疫情对中国的影响就不会如此之大。此时此刻,我想所有预防医学出生的公卫人内心都是不平静的。
让我们回到原点,再次看看预防医学能为此做些什么,这是一位刚毕业的预防学子发在QQ空间的文章,征得作者同意,与大家分享。
网友评论 ()条 查看